張秀英,牛全林,楊贊中
(山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新型建筑材料》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重要的應用技術課程。主要講授新型建筑材料的制備及技術性能、新型建筑材料的保管和使用方法、新型建筑材料的檢測方法,使學生具有合理選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對常用新型建筑材料進行檢驗的能力。為學習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和建筑預算等專業課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本知識,為從事建筑工程實踐奠定基礎[1-3]。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新型建筑材料》課程所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知識點很多,涉及建筑結構材料、建筑保溫材料、建筑裝飾材料以及管道、防水等輔助材料的特性、制備方法、應用范圍及在應用過程中需要主要的問題等多個方面,而通常安排的教學課時又較少。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將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好的傳授給學生,需要老師授課前能夠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熟練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發展的前沿理論和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系統分析和歸納授課內容,在講課時按照建筑材料的制備-性能-如何使用這一條主線進行。對于建筑材料來講,正確的使用方法與完美的制備工藝同樣重要。建筑材料的性能再好,如果施工不得當,仍然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例如蒸壓灰砂磚,因為收縮值較高,為減少墻體的干縮,灰砂磚出釜后一個月左右才能使用,保證墻體不會出現裂縫;長期使用溫度不超過200℃,也不能用于急冷急熱的部位,以求水化硅酸鈣的穩定。
目前在我國學校教學中仍然是以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為主,一般采取多媒體課件和板書模式相結合。這種上課方式雖然可以將知識輸送給學生,但是難以發揮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作用[4],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失去興趣,特別是對《新型建筑材料》這種使用性較強的課程,更不能簡單的單方面灌輸。因此,我們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首先在上一次下課前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提的問題對下一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預習。由于是有針對性的預習,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找出課程的重點,并且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有了初步的想法。然后,教師對該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教學結束后,進行啟發式答疑,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最后,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通過系統的分析,讓學生得出一些較為客觀的答題思路或答案。
例如在講解石膏板的原料時,教師提供天然石膏、脫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等的信息,應該選擇哪一種?有何優缺點?對制品的性能有何影響?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對所學的課程做了較好的預習,課堂上教師再對難點進行講解。讓同學們理解原料選擇的關鍵是平衡產品的性能與成本之間的關系,使課堂上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當前社會處于信息時代,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為了讓學生了解當前學科發展的新動向,除了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外,鼓勵學生在網上找到更多的相關信息。充分利用校園網,讓學生查找科技文獻,閱讀并與其他同學分享。
例如講解建筑管道時,給水管、排水管有多種類型,給水管特別是家用給水管為什么只能用PE或PE-X管?為什么排水管可以用PVC管?讓學生首先查閱PE、PVC的特點,了解不同類型的管材的優缺點,自然就明白了該怎么選擇哪種類型了。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能夠使學生了解到本學科的發展動態,提高了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能力,為以后的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表現形式豐富,教學內容直觀和信息量大等特點,顯示出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5]。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制作了新型建筑材料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體現重點和難點。對教學中的難點內容通過圖表、動畫等形式進行分解,使抽象的內容具體、生動、直觀,加深理解,便于記憶。通過從網上下載新型建筑材料的生產錄像、從工廠自拍的錄像等,結合多媒體課件,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有趣的演示,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部分章節的部分內容采取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授課。教師提前一周將要進行的內容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查資料、數學熟悉內容,做好講課的準備,上課時可以用PPt,也可以通過板書將自己了解的教學內容講授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聽。其他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回答問題,讓學生間相互學習,最后老師總結。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果。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能力。
新型建筑材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就近參觀了相關的新型建筑材料廠,如紙面石膏板廠、集結構和保溫于一體的墻體材料生產廠等,請相關的技術工作人員講解。使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與完整的建筑材料生產工藝聯系到一起,從而對新型建筑材料有更深的認識。
生產出性能優良的建筑材料只是第一步,如何正確使用墻體材料,最大限度的發揮墻體材料的性能優勢同樣重要。性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果使用不當,會破壞它的性能。為此。我們帶學生進入建材市場認識各種類型的新型建筑材料,了解它們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方法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提高學生對建筑材料的感性認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學生了解了該門課程的內容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
課程的考核方式要科學合理。課程成績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平時成績,主要是課程預習、PPT的制作及講解、討論發言的次數及質量,占總成績的20% ,以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積極性; 實驗部分占總成績的20% ,包括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及實驗報告,主要考查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能力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期末理論考試部分占總成績的 60% ,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梳理了教學內容,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開展了新型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工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完善和提高新型建筑材料教學效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學習和鉆研的內容,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教學工作,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以及開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