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河 段會玲
【關鍵詞】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精索靜脈曲張;臨床療效
精索靜脈曲張是引發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臨床治療該疾病主要采用精索高位結扎術,術中精索內動脈分支圍繞精索內靜脈分支擴張不顯著,大量殘留極易引發疾病復發。精索內動脈是睪丸供血的最主要來源,治療過程應當保留,如術中出血或分離難度較大,可考慮精索內實施動靜脈同步結扎,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2例精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采用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治療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以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62例精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病例單雙號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數量均為31例,研究組患者年齡為19~35歲,平均年齡為(26.89±3.16)歲,其中I度曲張、Ⅱ度曲張、Ⅲ度曲張患者例數分別為7例、15例、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1~33歲,平均年齡為(26.81±3.12)歲,其中I度曲張、Ⅱ度曲張、Ⅲ度曲張患者例數分別為6例、14例、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差異,可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保留精索內靜脈,研究組患者采取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單側精索精脈曲張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經腹膜后進行手術操作,研究組患者需將精索內筋膜完全剪開,使精索內血管充分暴露,對血管進行分離,確認無殘余分支后于血管兩端實施分離和結扎。對照組患者于精索內血管充分顯露后細致進行血管解剖,依據血管的搏動、顏色、外形區分準確辨識睪丸動脈,單純結扎精索內靜脈,并在將精索內動脈向外側推移。雙側精索靜脈曲張患者于腹腔鏡下行高位結扎精索靜脈術,術中避免損傷睪丸動脈。
1.3評價標準統計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精液質量,受檢人員需要禁欲1星期,術前及術后6個月采集患者精液進行檢測,統計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畸形率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精液質量指標使用π±s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數據分析比較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P<0.05表明統計學分析具有實際意義。
術前與術后相比,兩組患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畸形率均顯著改善(P<0.05),組間比較無差異(P>0.05)。

男性不育重要影響因素為精索靜脈曲張,該疾病臨床在繼發性及原發性不育患者中臨床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臨床治療精索靜脈曲張主要采取手術治療,通過術中各項操作可阻斷靜脈返流,并可改善血液在局部組織淤積的情況,避免人體產生超微結構改變及一氧化氮異常增加的惡性循環狀態,治療后大部分患者睪丸能夠有效生長,生理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后術后患者精液質量顯著改善,與保留精索內動脈患者臨床效果接近。精索靜脈高位結扎治療精索靜脈曲張臨床效果顯著,受漏扎精索靜脈等因素的影響,治療后復發率較高。精索內曲張的靜脈會對動脈纏繞,過于細小的靜脈如在術中未進行細致的解剖觀察無法全部發現,加之手術刺激導致的血管異常痙攣,極易產生漏扎的情況。精索靜脈漏扎狀態下腎臟血液可逆流進入睪丸內部,患者靜脈壓力持續擴大,極易影響精子生成,進而引發不育。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可降低精索靜脈曲張術后復發率,避免術中靜脈漏扎。
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主要缺陷為睪丸血供異常產生萎縮,臨床普遍認為實施精索靜脈結扎的同時需保護動脈。近年來研究表明,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對睪丸無影響,動脈結扎后,睪丸可依靠膀胱動脈分支的側支循環及輸精管動脈的分支獲取充足的血液供應,術后患者不會產生睪丸萎縮等問題,對睪丸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也無異常影響。
由此可知,精索靜脈曲張患者采用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同時,本次研究選取樣本數量不足,缺乏同類醫療機構數據對比分析,精索內動靜脈同時結扎的臨床效果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