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東
【關鍵詞】中醫辯證思想;脂肪肝;臨床療效
脂肪肝即受多種原因所引發的肝細胞內部脂肪過多堆積病變,脂肪性肝病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威脅,并且逐漸發展成第二大肝病類型。其中,以脂肪肝為主要臨床表現。在臨床治療脂肪肝的過程中,合理引入中醫辯證思想,能夠保證治療的針對性,效果突出。
1.1臨床資料隨機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50例脂肪肝患者分為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
實驗組年齡為27~77(44.75±0.73)歲,男女分別為16(64%)、9(36%)例;病程為2至11年,平均為(5.24±2.61)年。
對照組年齡為24~75(44.80±0.69)歲,男女分別為14(56%)、11(44%)例;病程為1至12年,平均為(5.30±2.58)年。
納入依據:①研究項目報告已經遞交給院內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②經臨床檢查確診為脂肪肝;③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依據:①治療依從性極差;②臨床資料有缺失。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予以SPSS17.0軟件處理,差異性不形成,即p>0.05。
1.2方法對照組應用西醫治療,科學合理地指導患者飲食,對其體質量進行控制。若患者有酗酒史,應戒酒并提高配合治療依從性。在確定病因的基礎上從根本上采取治療措施。
實驗組應用中醫辯證治療,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與基本體征,采用中醫辯證思想細化脂肪肝的類型。結合不同疾病類型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①腎陽虛弱型。選擇15克首烏、30克山藥、15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5克仙靈脾、10克甘草、15克桑寄生、12克熟地、15克杜仲,將以上組方熬制成六味地黃湯進行加減治療。
②瘀血內阻型。選擇12克紅花、30克丹參、20克當歸、15克生地、10克甘草、12克蒲黃、15克桃仁、20克白芍、30克山楂、15克川芎,將以上組方熬制成桃紅四物湯并進行加減治療。
③痰濕困脾型。選擇20克茯苓、30克生山楂、15克白術、12克半夏、10各甘草、15克黃精、30克葛根、15克陳皮、10克藿香、15克澤瀉,將以上組方熬制成二陳湯并進行加減治療。
④肝郁氣滯型。選擇9克大黃、15克柴胡、20克郁金、30克生山楂、6克甘草、20克陳皮、15克澤瀉、20克郁金,將以上組方熬制成柴胡疏肝散并進行加減治療。
1.3評價指標對實驗組、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各項臨床指標等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所有脂肪肝患者數據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采用SPSS21.0fnr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當P<0.05時,證實差異具有臨床統計學意義。
2.1實驗組、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前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后者,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實驗組TG水平、ALT水平、TH水平、AST水平均比對照組低,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表2)

近年來,在人們飲食結構與生活環境變化的背景下,脂肪肝臨床發病率顯著提高,直接威脅了患者身體健康。臨床治療中采用西醫治療的效果差強人意,患者承受痛苦極大。由于脂肪肝發病和飲食結構缺乏合理性存在直接關聯,所以在預防方面,要制定平衡性飲食結構,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盡可能降低發病率。在治療期間,應輔以飲食保健,規劃最佳膳食結構,攝入富含蛋白與熱量的食物。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應用中醫辯證治療,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由此可見,對脂肪肝患者實施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結合各類患者癥結,并采取準確高效地治療措施,可有效改善臨床治療療效。
綜上所述,中醫辯證治療脂肪肝的過程中,療效確切,可結合患者的具體發病原因,采取針對性的中醫治療方法,使患者臨床癥狀得以改善,臨床治療有效性顯著提升,患者肝臟功能恢復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同樣也為脂肪肝的臨床治療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