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雪芹
【關鍵詞】糖尿病;股骨頸骨折;并發癥
近年來,一種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一循證護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正在護理領域展開。它是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將科研結論與病人需求相結合,考慮當時的臨床環境,根據個人的經驗,最終作出護理決策。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中我科總共對4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給予手術治療,并同步進行循證護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在下文中,將對護理體會進行具體地報道。
1.1臨床資料本組研究資料中有90例被確診2型糖尿病的股骨頸骨折患者,這當中有28例女患者、42例男患者,年齡在65到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8.5歲;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循證護理組,每組各45例,以此確保在性別、年齡、骨折種別等方面這兩組患者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普通護理方法。對于觀察組患者,則在進行普通護理的同時,采用循證護理法。
(1)成立循證小組。組織病區護士長、護理部人員以及責任護士等,建立起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護理的循證小組,且要求全部成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
(2)循證支持。依照循證問題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明確關鍵詞。
(3)循證問題。由護理人員根據自身護理經驗提出患者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具體為: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加之骨折后活動受限,故而出現負面情緒的幾率較大,比如焦慮、恐懼等,而這些不良心理則可能對骨折愈合造成影響。另外,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因為需要長期臥床,機體免疫力較差,術后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如肺部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泌尿系統感染等。
(4)循證護理。①結合患者的需求和體質確定每日進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的量。嚴格依據醫囑向患者給予胰島素、降糖藥物等,從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②圍手術期期間,為了避免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司題,患者應遵醫囑服用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等藥物。腳著彈力襪,防止膝下蟄枕,確保髖部引流不發生擁堵,以免腹股溝與髖部腫脹。同時,要激勵并支持患者在術后早期進行運動,實施康復鍛煉。③依據Braden評估表對危險因素實施評分[3],對于已形成壓瘡或者存在出現壓瘡的可能的患者,應采用壓瘡翻身登記本,做好翻身記錄。同時,可采用氣墊床,從而使患者長時間臥床過程中局部受壓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④激勵并支持患者深呼吸,為患者有效咳嗽提供引導,合理地翻身拍背排痰,如果有必要,則應通過霧化吸入法讓患者吸入化痰、消炎藥。此外,引導并支持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以及口腔護理。⑤針對留置尿管的患者,應堅持每天消毒兩次尿管,每個星期必須更換一次尿袋,提醒患者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1.3統計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臨床資料,以(π±s)表示計量資料,并展開X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循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89%,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4.44%,相對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見表1。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上升,骨折疏松作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其發病率也相應的升高。骨質巰松患者因行走不便,發生摔倒的幾率較大,因而也顯著增加了患者發生股骨部位骨折的幾率。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具有較高的致殘率,采用保守治療的效果較差。循證護理為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護理方式,其主要是以臨床實際經驗為基礎,由傳統護理向科學化的現代護理轉變的一種護理方式。其主要是通過提出問題、尋找實證、運用實證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服務。在實際的護理干預中,通過查閱資料、監督實施等方式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術后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泌尿系感染、骨折不愈合、缺血性骨壞死、關節僵硬等,而一旦出現這些并發癥,患者的康復速度會受到直接影響,同時還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與經濟負擔,給患者造成許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