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卿
【關鍵詞】鉛中毒;調查;職業衛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病危害已呈現由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由大中型企業向小型企業轉移,患病人群由企業正式職工向農民工轉移趨勢。近年來,許多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落戶我省,在部分縣區,鉛酸蓄電池行業已經成為當地產業支柱,由此帶來的職業衛生問題日益突出。為避免職業性鉛損害的發生,保護勞動者健康,現將一起職業性高鉛血癥事件現場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媒體報道我省某鉛酸蓄電池廠發生多人血鉛高的問題,為了解事情真相,防止事態發展,作者會同有關人員對該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以及職業健康檢查、鉛超標職工治療、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場所現狀、個體防護情況。
3.1企業基本情況該企業位于某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成立于2002年,員工多為農民工、短期工,流動性較大,主要產品為電動助力車鉛酸蓄電池,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鉛塵、鉛煙、硫酸、噪聲、高溫等。
3.2職業健康檢查情況該企業組織涉鉛作業人員到醫療機構進行“肝功能、血常規、血鉛”3項血液檢測。在進行血鉛檢測的52人中,血鉛濃度超過600μg/L為17人,占33%;400-600μg/L為23人,占44%,總超標人數40人,占檢測人數的77%。
3.3職業衛生管理情況沒有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主要負責人沒有專門接受職業健康教育培訓。未申報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項目,未進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未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職業健康檔案不健全,未開展上崗前、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不規范,未對高鉛血癥人員進行職業病診斷。未設立職業危害警示告知牌。未在勞動合同中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后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3.4作業場所鉛污染現狀通風防塵設備維護管理不到位,運行效果不理想。熔鉛爐未安裝抽風裝置,熔鉛產生的煙塵直接釋放到車間,加上熔鉛爐對面四個大功率風扇將鉛煙直接吹向工人作業面,加重了作業面鉛污染程度。在裝配車間,熔鉛、焊鉛工序與裝配工序同處于一個大廠房內,導致交叉污染。大量堆積在車間的鉛板在搬運、移動過程中產生的鉛塵沒有得到控制。
3.5個體防護能力情況涉鉛作業人員雖領取了工作帽、口罩和手套,但個別接觸鉛煙的作業人員僅佩戴普通棉紗口罩。少數涉鉛作業人員不講究個人衛生,抽煙、吃東西不注意把手洗干凈或者在有鉛塵危害的作業場所抽煙、喝水,不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服。
4.1加強源頭控制《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的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是從源頭控制職業病危害的重要預防措施。企業應切實落實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加強工程防護措施,從源頭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
4.2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根據鉛酸蓄電池企業作業場所鉛煙、鉛塵濃度超標率較高[1]且職工流動性較大的特點,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應重點對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職業健康檢查、勞動合同簽訂等情況進行檢查,堅決查處損害勞動者健康權益的違法行為,督促用人單位履行職業病防治職責。
4.3提高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積極開展鉛中毒防治知識宣傳,增強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職業性鉛中毒的重要環節。相關文獻表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可有效地預防鉛作業工人鉛危害的發生,在鉛作業車間內喝茶和吸煙習慣的作業者鉛中毒率明顯高于無此行為習慣的作業者及自我防護意識強的作業者。
4.4規范職業健康檢查行為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要指導、督促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規范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對未按要求進行備案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職業健康檢查行為進行查處。醫療衛生機構發現可能因職業活動造成的重金屬中毒應按《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及時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