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亮
(青海大學 化工學院,青海 西寧 810016)
分析化學是發展并運用各種方法、儀器及策略以獲得有關物質組成及性質信息的一門科學,分析化學發展日新月異,并且不斷與其他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分析化學課程已成為相關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青海大學是一所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分析化學課程已成為農牧學院、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以及生態環境等學院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在學校中受眾人數廣、授課難點重點多,目前課程依然采用的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形式較為單一,授課效果上一般。在分析化學這門課上,傳統教學注重信息傳遞,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課堂環節上,而學生的吸收內化過程大多選擇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后環節,導致課堂缺乏師生互動,同伴協作和交流。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各種混合式的教學方式被廣泛的使用來取代傳統的課堂授課,用技術的手段給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或者用相關的方法進行授課、布置作業、課后答疑等,采用混合式教學有效的提升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及技能,它將技術、知識、方法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最近青海大學分析化學課程正在混合式教學方面展開探索與應用,這其中將“雨課堂”引入分析化學教學中是一個重要而有意義的探索。
雨課堂是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共同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課堂教學體驗,讓師生互動更多、教學更為便捷。雨課堂作為一種高效的、便捷的教學工具,在我校最近的教育教學改革中被廣泛的應用,雨課堂針對目前課堂授課式的分析化學混合式教學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雨課堂可以作為混合式教學環節中重要的一部分,彌補傳統教學中各種缺陷,一方面使學生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另一方面也減輕了教師在授課環節的工作量,其作為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極大的方便了師生在課上課下的交流互動,使得教與學更加平衡發展。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從雨課堂出發,探索其在分析化學課程中的應用并將其推廣到分析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中[1]。
我校的分析化學課程采用的是傳統的課堂多媒體授課形式,這種授課模式,以教師課上講授為主,課下師生互動較少,缺乏生生交流互動平臺,授課效果也一般,這種模式在教學中的問題日益凸顯。
在教學形式上,在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對相關多媒體的內容已沒有新鮮感。分析化學課程內容較多,如果僅僅是機械的灌輸會感覺鋪天蓋地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到厭煩,而在教學模式上,基本上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講學生聽,而這種模式下很難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的思維,因而出現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難以互動。由于教師對這門課程相關知識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而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對新的所涉及的分析化學知識都比較少接觸了解,課上限于課時時間問題,缺少有效的考察互動工具,因而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不足,教與學在這門課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在課后互動中,青海大學作為一所工科性質的院校,對分析化學課程的要求是偏應用的,分析化學這門課而言知識點更新換代快,因而要求教師應該不斷掌握最前沿的分析化學知識,這方面的知識在課堂上限于時間不能很好的展開,就需要課后的互動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結構,并能正確的使用相關的分析知識解決自身專業具體的問題,掌握最新的知識,決定了這門課必須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而課堂教學無法滿足這一需求,課后又缺乏行而有效的交流互動方式,這是在課后互動交流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雨課堂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教學改革工具,對其在分析化學教學中進行探索與應用可以針對以上具體現狀給出好的解決方案,為分析化學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工具[2]。
雨課堂引入分析化學教學的目標,對于分析化學這門理工科性質的課程而言,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化學組成、含量、結構的分析方法及有關理論的一門學科,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點較多,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這些知識點完整充分的講授給學生,在此基礎之上需要仔細梳理分析化學課程中的知識點、難點,將其列入教學計劃的重要條目和課堂講授的重要內容,搭建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交流互動平臺,形成課上-課下教學互動新模式,采用雨課堂這一工具將分析化學這門理論性較強課程的學習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方法引入具體的知識內容,使學生能對本門課程有更好的掌握。通過將雨課堂引入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希望達到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首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方面,分析化學作為一門理工課程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枯燥晦澀的,課堂氛圍沉悶,通過引入“雨課堂”教學工具,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課堂上可以隨講隨練、隨測,也可以將學生提交的內容進行分享互動,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分析化學教學效果。
其次是課前課后的互動交流平臺搭建方面,傳統的授課教學方面,師生之間在課前課后的交流互動方式有限也較為呆板,借助“雨課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資源,課前課后進行豐富的媒體資源推送,并且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課堂講解、預習、復習等環節提供參考依據,使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轉變。
最后考核方式方面,“雨課堂”的引入可以使得整個教學過中自動產生的學習行為被記錄下來,這些相關的數據可以為分析化學課程的過程化考核提供依據,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傳統考試形式,減輕了教師在傳統教學環節批改作業、試卷等方面的工作量,使得考核方式變得更加合理、科學,也避免了學生平時不學習臨時抱佛腳的現象[3]。
分析化學是一門內容繁多,專業知識豐富,學科交叉明顯的專業課。將雨課堂引入這門課程中的中心思想是提高青海大學學生對分析化學這門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針對具體的專業學生充實教學內容,運用雨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提高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效果。這其中有兩方面的要點,其一是對學生方面,利用雨課堂這一教學工具,搭建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豐富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更好地開展,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是針對老師而言,教師可以根據雨課堂反饋的具體信息,因地制宜的開展教學工作,更好地進行過程化的考核,提高教學效率。
將雨課堂引入課程教學是目前青海大學正在積極開展的一項工作,作為一門面向多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將雨課堂應用于分析化學課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青海大學各多媒體教室均安裝有雨課堂工具,教學設施完備完全具備應用雨課堂工具進行相關課程的授課。目前我們將要開展的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環節,雨課堂的課前推送功能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學課程相關的知識點,做好課程預習。課前推送的資料種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在分析化學課程中主要涉及化學分析的相關知識,通過相關章節知識點的的推送,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程所講授的重點知識,預習后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對于一些對科研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推送一些與分析化學章節相關的科研論文、具體應用實例等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還可以通過軟件查看學生的預習情況,以此調整教學內容,同時這也可以作為過程化考核的重要指標;
(2)課堂教學環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以教師講授加提問的方式,與學生的互動不夠,且教學互動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無法了解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雨課堂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師生的互動,充分調動課堂氣氛,通過將課堂中的難點或疑問點以隨堂測驗的形式通過雨課堂發布,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點名、規定時間內等進行答題,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可作為過程化考核的指標之一。分析化學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分析方法及其原理,掌握各種分析方法的有關計算,初步具備數據評價能力,培養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在雨課堂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彈幕及時發送相關信息,老師也可根據上課時的具體情況,調整授課的重難點,及時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都為分析化學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好的基礎。
(3)課后知識點的鞏固及復習互動。課后題的布置及答疑等一直是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雖然通過課后答疑、微信QQ答疑群等形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效果卻不是特別理想。只有少部分好學愛學的同學會積極主動地去聯系老師,限于時間地點的限制,這種方式也不是特別理想。雨課堂的引入,教師可以隨時推送課后題,學生的作答情況都會被記錄,同時師生互動也可以在討論區平臺進行,這部分也會被系統所記錄下來,雨課堂為師生之間搭建了交流互動的平臺,也可以更為直觀的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為過程化考核提供了便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與手段[4]。
通過將“雨課堂”引入分析化學課程中,雨課堂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PPT和微信,搭建了課外學習與課堂教學間的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授課教師通過這個軟件,可以向學生的手機上發送授課的PPT、習題、視頻、語音等學習材料,學生可以針對學習知識點在課前課后隨時留言提問,更可以在課上給老師彈幕留言,老師可根據同學們點擊的不懂和發送的彈幕,及時答疑和調整自己的授課節奏,這些都為提升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減輕教師在過程化考核中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提供了可能,也改變了課堂教學中課堂“低頭族”的現象,變手機為教學的“抬頭利器”[5]。針對青海大學學生個體差異較大、不同專業對分析化學課程學習程度不同等特點,通過雨課堂也可以更明確過程化考核這一形式,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更加便捷高效的開展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技術的手段為課堂教學服務是教學改革的趨勢。“雨課堂”作為一種智慧型教學工具,顛覆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將師生通過雨課堂這一平臺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分析化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雨課堂的應用是重要的一種手段,其不僅使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提升教學效果和授課效率,而且也使得學生可以在應用雨課堂的過程中對分析化學課程中的相關知識有更好的反饋,與教師的溝通互動也更加便捷,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