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亦是當今的時代精神。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樹人、傳承中國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高度契合,這為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為例,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探究培育高職生工匠精神的路徑。
關鍵詞: 工匠精神? ?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 融合途徑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國家層面被首次提及。在高職教育中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生成為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需要。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順勢而為,把培育工匠精神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為國家輸送更多技藝高超、敬業愛崗、勇于創新的“匠人”,承擔起時代新使命。本文擬在把握工匠精神含義的基礎上,分析工匠精神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結合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的教學實踐,著重探究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方法。
一、工匠精神的含義
對工匠精神,目前的研究并無統一界定。通常是指工匠具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相聯系,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職業態度和行為表現。
根據百度百科,其內涵包括:
第一,精益求精。對產品反復改進,不斷完善。第二,注重細節。在對細節的處理上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把產品做到極致。第三,嚴謹、一絲不茍。第四,耐心專注。持之以恒,始終保持對品質的高標準、嚴要求。第五,愛崗敬業。從業者熱愛自己的崗位,對工作始終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第六,勇于突破和創新,保持產品的卓越性。
二、工匠精神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性
(一)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一致性。
立德樹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工匠精神涵蓋的內容與立德樹人是相關聯的。工匠精神包括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堅韌的品格和毅力、認真踏實的態度等,這些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相吻合的。
(二)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傳承中國精神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傳承中國精神的職責,即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學生注重道德品質的養成與理想人格的塑造。工匠精神是工匠勤于勞動,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通過不斷改進、完善使產品接近完美的一種精神理念,它不僅體現了我國民族精神中“工匠”對理想職業人格的追求,立足崗位,以技術奉獻社會,更體現了當今社會大力弘揚的勇于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由此可見,培育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傳承中國精神方面是高度一致的。
(三)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致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上的共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本內容,它要求勞動者積極進取、踏實認真。工匠精神提倡愛業、樂業、勤業、精業,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體準則的內涵是高度契合的。
三、工匠精神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徑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知識內化成素養,素養升華為精神,精神涵養成習慣,這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由此決定了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方法,可以通過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
(一)加強理論教育,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以“基礎”課的教學為例,以工匠精神為主線,研究將工匠精神教育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即從宏觀目標走向微觀要求,在開展時代新人成才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中,沿著確立人生目的——實現人生價值——樹立職業理想——遵循職業道德的教學邏輯,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逐漸理解工匠精神,并把工匠精神內化為自身的職業意識、職業價值觀、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追求。
1.強化職業意識
在“基礎”課緒論部分,引導高職生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部分高職新生在入學時,對選讀的專業及將來的職業是沒有明確概念的。在緒論部分要有意識地進行專業思想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明確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德技雙馨的高素質人才,要從入校開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同時,要求學生盡快借助專業課及任課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將來的職業領域,了解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所要求掌握的職業技能,完成初步的職業(專業)認知,做好職業定向,強化職業意識,為接受工匠精神教育打好基礎。
2.確立職業價值觀
初步的專業滲透教育使學生有了職業意識的萌芽,能否實現職業規劃,需要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保證學生在成長成才方面有科學的方向導引。因此,在“基礎”課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部分,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受以往思想“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影響,在一些學生的意識中,認為工匠是社會的底層,地位低下,工作艱辛,學生就業喜歡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因此,要教育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工匠,勞動只有工種和職責的不同,勞動者地位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努力,任何職業都可以成才,都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價值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
3.樹立職業理想
職業價值觀決定了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職業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因此,在“基礎”課理想信念教育部分,要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這對高職生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因為職業理想是方向和動力,高職生未來就業絕大多數都要走上生產第一線,只有對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有正確的認識,把工匠看作是高尚的職業,才能熱愛自己的職業,對工作要有責任心和忠誠度,對新知識新技術有渴望,有孜孜以求的上進心和創新意識。
4.明確職業道德
職業理想的實現,最終落腳點就在于立足崗位,提高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因此,在“基礎”課的職業道德教育部分,要引導學生明確職業道德要求。我國職業道德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內容。工匠精神是對專業技術、產品品質的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需要技術人員和工人對工作全身心忘我地投入,而只有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超乎尋常的專注與執著。也就是說,工匠精神是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實踐生產的一種積累,是職業道德的一種升華。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將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與不同職業的具體要求結合起來,如筆者在教學中,對生物專業,教育學生耐心、細致、誠實,因為生物實驗數據是不能造假的,醫藥質量人命觀天;對會計專業,教育學生嚴謹、準確、律己;對機電、數控、汽車專業,教育學生精工細做,保證質量,樹立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創新;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重點講網絡職業道德等。讓學生明確職業道德在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促進學生通過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進而培育工匠精神。
(二)注重實踐養成,將工匠精神外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
工匠精神的形成是一個從知到行的過程,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不僅要把它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更要在生活中踐行。因此,在“基礎”課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開展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身臨其境,切身感悟工匠精神,進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參觀訪問
組織或學生自行一些與學生專業相關的企業參觀,了解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考核標準及企業的技術成果,感受企業文化,體驗“匠人”的工作場景,細致體會“匠心”的蘊意。
2.專題講座
邀請本校不同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在課堂或課外為學生做專題講座,介紹專業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對應職業要求,介紹自己的成長歷程。對學生來說,優秀畢業生是自己的前輩,與自己同校同專業,是真實現成的榜樣。筆者曾邀請留校的優秀畢業生到課堂做專題講座,學生很感興趣,提了很多問題,現場交流熱烈。學生都很受觸動和啟發,他們的共識是,未來職業規劃“要結合自身特點、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不能把將發展目標設計得過高過大,要確立能夠實現的職業理想,通過“學好專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成為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勤工儉學
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或參加社會公益服務,服務于社會,去體驗勞動過程的艱辛,增長經驗。筆者所教的部分學生嘗試到公司打工,他們在勤工儉學中發現“現實中我”和“理想中我”的差距,知道在工作中鉆研業務、精益求精、嚴謹耐心對一個稱職合格員工的重要性。無須教師說教,通過勤工儉學的體驗,學生親身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含義和價值。
4.實習實訓
利用學生的專業實習實訓平臺進行工匠精神教育。筆者設計了一個實踐教學活動“我的實訓故事”,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在專業實習中體驗,并在實習結束后反思這樣一些問題:自己的專業有哪些素質要求?與專業對應的職業有哪些?需要取得哪些職業資格證書?這些職業的就業前景如何?自己在實習中收獲了什么?遇到什么困惑、困難?自己適合從事什么職業?這種職業要求的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什么?等等,讓學生在實習中有意識地認知專業,認知自我,逐步明確職業方向,樹立職業理想。絕大多數學生在實習體驗中都能真切自覺地感悟到,實訓雖然是艱辛的,但看到從自己手里做出了工件,完成了一個較好的產品設計或成功的實驗,感覺到非常快樂。知道了工作需要認真、細心,失之毫厘謬之千里,提高了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合作意識,等等。這些感悟是學生身臨其境得出的,正是我們希望借助于學生的實習實訓要達到的教育效果。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和較高專業知識技能是高職生立足社會缺一不可的重要條件。通過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雙路徑,與專業課同向同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百度百科.工匠精神[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21248.htm?from Taglist,2013.10.24.
[3]張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與弘揚[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4]蘆凈.高職生職業道德現狀分析及對策[J].赤子,2014(2).
[5]蘆凈.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