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靜



摘? ? 要: 提問不僅是一種語言交流活動,還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一種表現,是幼兒合作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鍛煉其批判性思維,培養其創新性思維的一個過程。幼兒園科學活動主要是探索發現,提問是其外在表現,提問水平的高低從側面反映了幼兒探索能力的高低。
關鍵詞: 幼兒提問? ? 科學活動? ? 提問行為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幼兒提問行為的現狀
(一)幼兒園不同科學活動階段中幼兒的提問。
1.科學活動不同階段幼兒提問的數量
由表1可知,在科學活動中,活動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及結束階段,幼兒提問所占比重分別是32%、54%和14%,可以看出,在活動中間階段幼兒提問的數量最多,結束階段幼兒提問的數量最少。幼兒提問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的影響。在活動中間階段,老師講課節奏慢下來,愿意接受幼兒提問,一般不會敷衍了事,因此,在活動中間階段幼兒提問數量最多。
2.不同活動階段幼兒提問的類型
幼兒提問類型分為三類:常識了解型、探索求知型和情感流露型。常識了解型主要是針對活動內容、活動規則、活動材料和活動安排進行提問的;探索求知型主要是針對活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的;所有幼兒尋求幫助型問題和想要獲得認可型問題都被稱為情感流露型問題。
由表2可知,在科學活動開始階段,常識了解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48%、46%和6%;在科學活動的中間階段,常識了解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50%、4%和46%;在科學活動的結束階段,常識了解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18%、0%和82%。
因此,在科學活動開始階段,幼兒主要的提問類型是常識了解型和探索求知型;在中間階段時,幼兒主要的提問類型是常識了解型和情感流露型,在結束階段,幼兒主要的提問類型是情感流露型。
(二)幼兒園不同性別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提問。
1.不同性別幼兒提問的數量
由表3可知,男孩提問的次數所占比重為58%;女孩提問的次數所占比重為42%,可見男孩提問的次數多于女孩。由于男孩比女孩更活潑好動,想要表現自我的欲望更高,喜歡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女孩相對男孩來說心思比較細膩,心理也比男孩成熟,這一點使女孩的提問少于男孩。
2.不同性別幼兒提問的類型
由表4可知,男孩提出常識了解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46%、20%和34%;女孩提出常識了解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44%、15%和41%;由此可見,男孩和女孩提出問題最多的是常識了解型,最少的是探索求知型,因而,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類型科學活動中的提問并不具有差異。一般只要是活潑的幼兒,不論男女都愛提問,提問類型基本沒有明顯的區別。
(三)幼兒園不同科學活動方式中幼兒的提問。
1.幼兒園不同科學活動方式中幼兒提問的數量
由表5可知,幼兒在集體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中的科學活動提問所占比重分別是62%、20%和18%,其中區域活動提問次數最多,戶外活動提問次數最少。
科學活動內容對幼兒來說是新鮮有趣的,另外科學活動伴隨的一些有趣的活動和材料也很受幼兒喜愛,再加上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提問,所以集體活動中幼兒提問次數較多;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干預較少,幼兒更加自由,但幼兒多被區域的玩教具吸引,提問次數減少;在戶外活動中,幼兒都處于比較愉悅輕松的活動中,老師不用過多引導,幼兒提問相對較少。
2.幼兒園不同科學活動方式中幼兒提問的類型
由表6可知,在集體活動中幼兒提問的常識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44%、17%和39%;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提問的常識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46、14%和40%;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提問的常識型問題、探索求知型問題、情感流露型問題占的比重分別是40%、8%和52%。幼兒在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中提出的問題以常識了解型為主;戶外活動中提出的問題以情感流露型為主,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缺乏深入思考,探索求知型問題較少。
二、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幼兒提問行為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幼兒的性格特點和知識儲備。
當有問題出現時,外向的幼兒勇于提出問題并且敢于堅持自己的問題,內向、膽小的幼兒有問題也不敢提出來。研究發現,大部分都是固定的幼兒在提問,這些幼兒平時表現比較活潑;基本不提問的幼兒大多表現比較安靜,活動參與度不積極,有需要的話也不會發問,一般會求助身邊同學。
幼兒的知識儲備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學校生活所得的經歷密切相關,但幼兒生活的環境不盡相同,因此知識儲備也會有差異,幼兒的知識儲備是其提問基礎,知識儲備多的幼兒,新事物與原有經驗相碰撞,自然就會有問題產生,而知識經驗不多的幼兒,新事物不易與舊事物產生聯系,提問相對較少。因此,幼兒提問受到知識儲備的影響。
(二)教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式。
調查發現,部分教師認為現在的幼兒大都愛問,問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的,如果任由幼兒提問,那么老師就會沒完沒了地回答問題。另外,老師認為如果課堂上幼兒提問較多,就會影響上課秩序,打亂老師講課的進度。
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特別是科學活動的開展流程基本一樣,都是利用玩教具讓幼兒回憶某一生活中的相似物品,幼兒在不斷的聯想中或直接通過老師的引導進入活動主題,將其和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對接,但這一過程只是對原有知識經驗的再一次回憶,并沒有新知識的產生,而問題是新舊知識碰撞產生的,沒有碰撞就不會有問題的產生,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很難有提出問題的機會。
(三)家庭環境。
父母的學歷、教育方式、家庭氛圍等對幼兒的影響是較大的。生活在父母陪伴較多的家庭環境的幼兒思想更開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易于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幼兒能得到更多機會見識外面的世界。而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環境的幼兒相對而言生活經驗較少,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少,幼兒思想比較落后,學習生活經驗的范圍較少,提問是新舊知識的碰撞,沒有積累更多的經驗,問題隨之減少很多。
三、改進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幼兒提問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教育觀念,為幼兒提問提供條件。
要使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有利的影響,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時,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言論自由,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教師應告別灌輸式教育,放開幼兒的思想,讓其充分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讓幼兒從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主動學習,并采取適當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活動。
(二)改進教師教學方式,培養幼兒提問能力。
在日常科學活動中,教師要特別留意內向的孩子,在活動中多給他們表達的機會,并給予他們鼓勵和認可,通過不斷的鼓勵,增強幼兒的勇氣和自信,學會敢于表達自己。
教師需要耐心傾聽幼兒的表達,不能表現出反感或生氣,更不能直接打斷幼兒,否則幼兒的表達能力不但不會提升,信心反而會受挫;老師提問時不要過多問是對還是不對這種封閉式問題,多問開放式問題,讓幼兒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思考,大膽想象。另外,幼兒提問后,教師要避免不評價和簡單評價,帶有敷衍色彩,這樣無形中會打擊幼兒提問的積極性。
(三)重視家園合作。
幼兒學習的主要環境是家庭和幼兒園,幼兒的學習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長可以指導和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閱讀更多的科學內容,帶領幼兒接近科學,閑暇時間父母帶領幼兒參與科學活動,與孩子討論科學事物,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和經驗,提高幼兒提問的能力,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參考文獻:
[1]王英會.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幼兒提問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26):88-89.
[2]熊燦燦.在科學領域活動中如何激發幼兒提問[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04):84-85.
[3]徐瑩瑩,任魏.大班幼兒在園提問行為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12):4-8.
[4]呼美琳.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提問現狀調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4):14-15.
[5]張莉萍,劉昱諾.幼兒提問現狀與對策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7):18.
[6]張方芳.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提問策略[J].新課程(上),201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