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嬌嬌
摘? ? 要: 以CBI理論為依托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模式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次新嘗試。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了推進以CBI理論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的必要性,并探究了一系列合理的教學模塊設置,為正面臨轉型且積極探索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全國各高校及廣大一線英語教學工作者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應用型? ? 英語教學模塊? ? 教育改革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大學英語教學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即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整體教學環境下,形成了教師應付課堂、學生應付考試的被動局面,即使獨立學院亦是如此。筆者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2016級計算機系4個班的學生及教授2016級學生的共外第一教研室各英語教師進行了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方面的問卷調查,有超過85%的學生及近96%的教師在調查問卷中反映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弊端,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教材單一,課程設置缺乏專業特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就業導向脫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底子薄,學習方法不足;實行大班制教學,影響教學質量。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據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45.7%,正式邁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門檻。然而,在當前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環節重知識、輕能力,重應試、輕應用,“費時低效”,“學用脫節”現象嚴重。盡管多年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推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傳統方式下培養出的大學生仍然存在普遍英語應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偏弱的問題,根本無法適應當今全球化經濟的人才需求。
二、CBI理論與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之間的關系
基于CBI理念開展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對于培養全球化經濟發展需求的英語復合型人才是有益且可行的探索與嘗試。CBI理念廣泛應用關于北美地區的雙語教育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中。這種全新的理論對于正面臨轉型且積極探索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全國各高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指導大學英語課程還原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特點,其倡導的是將語言學習的重心轉向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提高目標語言的能力。模塊化教學模式是將英語教學內容按培養目標要求劃分為若干個教學模塊,根據設置的不同模塊需求,使學生對某一主題內容進行系統化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實用能力。模塊化的英語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自身需要或者比較偏好的英語模塊,真正實現英語作為一門傳授知識和教給學生一種特殊生活技能和工具的課程,由此可見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
三、CBI理論在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中的實驗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為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2016級計算機1班、計算機2班、軟件1班、網絡1班學生。英語教學采用合班授課,即計算機1—2班及軟件1班、網絡1班,各獨立班人數基本持平,40人左右,我們將兩個合班分別定義為實驗班和控制班。
2.數據收集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別對實驗對象進行兩次測驗,并將所得數據輸入SPSS19.0進行分析,最終得到相關數據結果。
3.實驗過程
首先,隨機對教師和學生進行針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及其對模塊化英語教學需求的調查問卷;其次,采用實證研究考察“CBI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推動作用及教學效果。在實驗開始之前,先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測試,目的在于考核兩個合班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否相當。接下來對實驗班和控制班分別進行一個學期12周、每周4課時的英語教學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授課。實驗班采用CBI指導下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即劃分模塊、重組教材、設置任務、多樣評價等。基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及偏理工科的特點,設計一學期的大學英語教學主模塊,即精讀模塊、泛讀模塊、泛聽模塊、視聽說模塊、作文模塊、翻譯模塊等。教師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隨時修訂學習模塊。控制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依據傳統課程、教材、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等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學計劃。
4.數據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借助通用數據統計分析軟件SPSS19.0對實驗前后數據進行統計,分別將上述所測數據輸入SPSS19.0軟件,可得實驗前兩個合班的平均分分別為9.43和9.27,成績較為接近。通過獨立樣本可見,F=1.174,Sig(雙側)=0.513>0.05,表明兩個合班的總體方差并無顯著差異,近乎同一水平。一學期實驗教學后,將測試結果再次輸入SPSS19.0軟件,可得兩個合班的平均分分別為14.1和10.8。通過實驗教學后所測試的獨立樣本可見,F=0.061,Sig(雙側)=0.010<0.05,說明無論采用CBI指導下的模塊化教學模式,還是傳統教學模式,兩個合班的學生成績均有所提高,且實驗班的分數明顯高于控制班。此外,兩個合班的總體平均數不同,實驗班和控制班存在顯著差異,即CBI指導下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且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CBI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
實驗結果表明,CBI理論指導下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CBI理論進行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具體教學過程包括:教師制訂教學模塊—學生按模塊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課堂教學—學生實踐并提交任務—師生評價。
1.課程設置
聽、說、讀、寫、譯本身就是構成語言綜合能力的基本模塊,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注意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系統分解為這五個基本主模塊,并將各主模塊再分解為多個子模塊,形成模塊教學的層級化,使各個平行模塊之間互相交叉,協同運作。CBI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模塊化課程設置的子模塊以三種形式呈現,即基礎模塊、知能模塊和拓展模塊。這樣既兼顧了基礎英語的學習,又兼顧了學生的專業方向,并與后續課程有效銜接,可真正實現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服務于專業的職能。
2.教材內容、職業素養和學科知識
教師應有意識地按照CBI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要求進行教材重組或改革。教材內容需包含基本的英語技能、職場元素和學科知識。這不僅是對CBI理念教材的基本要求,而且將為學生進入職場就業提供一定的幫助。
3.教學任務
教師在CBI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模塊化課程中應明確各模塊的教學任務,注意設置以下不同的子模塊:
基礎模塊,主要教學任務是提升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旨在幫助學生盡快過渡到后續模塊學習中;
知能模塊,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將學科任務滲透其中,實現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學習的有機融合;
拓展模塊,主要教學任務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補充和拓展前面兩個模塊中的缺失部分。
4.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CBI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如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這決定了課程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根據不同模塊的需求將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五、結語
目前,我國對于英語模塊化教學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規范性,以CBI理論指導英語教學更是一個全新的領域,CBI理論在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自然相當缺乏。
筆者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了推進以CBI理論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的必要性,并探究了一系列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塊設置,實現模塊層級化,希望進一步豐富教學實踐領域關于教學改革的研究。應用性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的推廣可使各高校更好地融入目前全社會大改革浪潮中,為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辟新的思路,希望對普通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相結合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為大學生具備未來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力與素質打下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田靈興.CBI的理論詮釋及在中國英語教學中提倡的必要性分析[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8(2).
[2]楊秀松.CBI教學理念在國內外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14).
[3]徐志湘.CBI理念教學模式及其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湘南學院學報,2012(3).
[4]詹燕娥.大學英語教學中CBI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