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呂華
摘? ? 要: 第二課堂的建設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專業綜合改革中受到廣泛重視。針對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作者對近三年的英語競賽指導和一年半的英語競賽組織積累的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通過系統分析后得出依托英語競賽直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英語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改變本校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現狀,促進第二課堂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 英語競賽? ? 英語專業? ? 第二課堂
一、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背景
英語專業課堂教育中一直存在如何平衡學生英語能力教育和專業知識能力教育的問題,在這兩年專業教學改革中,英語專業開始逐步注重第二課堂建設,希望通過第二課堂的建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利用組織英語系學生參加英語競賽的機會,通過對部分英語競賽指導教師和參賽選手的訪談的形式,了解到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缺乏系統性;英語教師指導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經費緊張等。因此,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需要有更系統的方式和明確的目標。
筆者通過近三年的英語競賽指導和一年半的英語競賽組織積累了一些英語競賽的參賽經驗與教訓,并通過這些經驗與教訓進行系統性分析后得出,依托英語競賽能夠直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英語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改變我校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現狀,促進第二課堂的建設與發展。
二、英語競賽對于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的促進作用
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早在所著《高等學校管理》(1983)中就對“第二課堂”進行了定義,指出在教學計劃之外,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活動,包括政治性的、學術性的、知識性的、健身性的、娛樂性的、公益性的,以及有酬性的活動等就是所謂的“第二課堂”(王曉如,2011)。丁丹和王芝華在其研究中指出:“第二課堂活動是以育人為宗旨,以培訓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以豐富的資源和空間為載體開展的一系列開放性活動?!保?008:103)因此,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延伸與補充。英語競賽則是這一延伸與補充的直觀表現方式之一。
1.英語競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鞏固英語實踐能力。
根據D?觟rnyei(2005)提出的外語學習動機框架,學生外語學習動機呈現出語言層面、學習者層面和學習情境層面的三元結構。在D?觟rnyei的外語學習動機框架概念模型中,語言層面的動機直接影響學習者層面動機,預測力為58%,學習者層面的動機又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情景層面的動機,預測力為66%(周頌波,何蓮珍,2011)。因此,通過對該框架及概念模型的研究可以看出,語言層面的動機起著最初的推動作用。
英語競賽的組織與參與不但能讓學生在第一課堂之外得到進一步的英語語言能力訓練,還能直接通過潛在的賽事結果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動機,從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英語專業大部分學生當前為了專業被動進行英語學習的現狀,推動第二課堂的建設。
同時,二語習得理論認為,提高外語交際能力的一項重要因素就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語言應用性的實踐練習,要求課堂內教學與課外語言實踐的比例至少為1:4(李紅梅,2009),因此通過英語競賽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英語教育能夠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2.英語競賽促進第二課堂管理的系統性。
首先,通過英語競賽為學校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提供支持管理基地。2012年我校外國語學院在校教務處和學工部的領導組織下成立“外國語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現更名為“民航英語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基地全面負責學校英語類競賽的組織,并在過去兩年中已經成功舉辦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大學生英語寫作比賽、翻譯大賽及辯論賽等全國性或全市性競賽多次,取得不錯的成績,發揮積極的作用?;卦诟傎惤M織過程中會積極聯系學校教務處、學工部及指導教師和相關教室進行溝通與交流,商討第二課堂活動的具體實施計劃與流程,比如各類型英語比賽的具體組織形式,選手參與方式,賽事負責人員、協調人員等,整個過程的逐步完善為第二課堂管理體系的形成提供基礎,促成英語系第二課堂管理的系統性。
3.英語競賽為第二課堂建設提供穩定且專業的師資隊伍。
我校英語專業“依托專業優勢,培養具有民航特色的英語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英語實踐與創新能力上有明確的進步與提高,因此各類寫作、演講、辯論等輸出型競賽的舉辦成為必要保障。
之前各類第二課堂活動組織過程中,英語系得到團委老師的大力支持。但是這些活動大多數為培養學生公共能力而舉辦,很少有能夠直接強化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活動。這兩年來,隨著學校及學院對學科競賽重視的加強,英語系及大外部教師已經積極參與競賽的培訓與組織中,聯合團委形成具備專業性與公共能力培養性相結合的第二課堂師資團隊,便于管理工作的全面展開與推行。
三、依托英語競賽開發第二課堂活動指導的新思路
第二課堂的活動主體是學生,但綜合管理第二課堂并推動第二課堂系統前進的主體則是教師。因此在整個英語系第二課堂開展過程中,活動指導思路決定第二課堂最終的呈現形式與結果。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相關英語競賽的指導過程中多按照教師個人英語學習經驗和教學經驗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指導的隨意性較大,并未針對各類英語競賽的比賽特點及變化進行有目的性的專業指導。近年來,在新的英語競賽平臺的依托下,英語專業開始實行專業導師制與專項英語競賽輔導團隊制相結合的制度,不僅通過導師利用競賽對學生第二課堂英語學習進行監督,還通過專項英語競賽團隊的周期性、多樣性的賽前輔導對學生進行單項競賽賽前指導。近兩年我校英語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國家級、市級英語類競賽,通過專業指導教師講座式指導、網絡平臺指導及個性化指導等多種指導方式的實踐,我校學生已經連續三年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的好成績。同時,英語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中對過去幾年的賽事成績實現突破,取得華北賽區二等獎和全國賽區三等獎的好成績。
1.集中講座式指導。
針對例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和“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比賽等筆試性競賽,指導教師在競賽輔導過程中一般采用集中講座式進行指導。以學院實驗室為依托,對參賽學生進行賽事系統性教育,讓參賽選手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對整個賽事有全面完整了解的同時,通過講座讓學生熟悉每一種題型的總體特點與規律。
此外,借助講座的集中性,將所有英語學習優秀選手聚集在一起進行英語單項技能學習的經驗分享,以學生講座的形式呈現,這對于具體賽事的選手來說更具操作實踐性。今年已經完成的大學生英語競賽和英語辯論賽分別邀請賽事里表現突出的選手對英語專業其他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講座,現場效果明顯。
2.網絡平臺指導。
根據現在學生信息接收的便捷程度和手機APP應用的普及,指導教師在進行系統性線下競賽指導的同時,通過BB平臺、官方微信、百度云盤等進行同步線上競賽指導。
網絡平臺指導一方面使得學生更加機動靈活地支配第二課堂的時間,另一方面直接增加學生信息接收的來源與數量,是線下培訓的最佳結合方式。此外,網絡平臺的使用還能夠更加規范選手的組織與管理,便于賽事的順利推進。這兩年針對英語專業學生舉辦的競賽均設立對應的微信官方平臺、微信群或QQ群,所有賽事相關信息直接通過網絡發送至每一位參賽選手手機上,信息傳遞與接受率達100%。
3.個性化指導。
在各類英語競賽中,英語演講比賽和辯論賽是最能直接顯示出選手個性特點的兩項比賽,指導教師則應根據學生個性特征進行具體的指導,讓學生在賽事中充分利用自身個性優化英語表現力。如:整體性格外向、多言、積極樂觀的學生較適合在演講時選擇慷慨激昂性、表現張力大的演講稿,在辯論時擔當一辯;而對于整體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在符合參加比賽的基本條件下可以考慮讓其選擇較為溫婉的、心靈雞湯式的演講稿,或者作為辯論賽的總結陳詞的選手,利用其性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四、依托英語競賽強化第二課堂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此前學校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由于專業教師參與度的不夠,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目前已有各類英語競賽由于對學生創新能力、思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要求日益提高,因此通過學科競賽,學生在短期內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上述能力的系統性學習與鍛煉。
例如在對“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比賽的參賽選手進行培訓時,指導教師反復提醒學生的一點便是如何在上千篇作文中讓自己的作文脫穎而出,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在符合賽事規則的前提下,保證文章觀點與思路的創新性。因此指導教師在對選手進行賽事培訓中一直會進行創新思維的啟發訓練,保證學生通過發散性思維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觀點選擇與思考。這種能力的培養取得的直接成績就是我校選手在天津市寫作復賽中曾多次斬獲一二等獎。
在籌備“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充分調動個人的思辨能力,并將之與英語口語能力相結合,在團隊中出色發揮。單槍匹馬或者思緒單一都會成為辯論賽中的致命敵人。辯論賽的參與不僅能夠迅速擴大學生知識面、鍛煉學生口才,還能有針對性地對選手的思辨能力、觀點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進行培訓與考核,是當前英語類競賽中學生能力培養最為綜合的項目之一(王璐,孫曉爽,2007)。
五、結語
我校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的實施,意在協助第一課堂實現民航行業的專業型、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保證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能夠為行業做出實際貢獻。而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的建設與發展必然缺少不了英語類競賽這一平臺的依托。英語競賽通過對學生英語基本功的鞏固和學生綜合能力,如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的培養,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同時,為第二課堂的完善與進一步發展培育良好的學生、教師團隊,并創建可依托的硬件環境。
參考文獻:
[1]Csizér, K. & Z. D?觟rnyei.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choice and learning effort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 89:19-36.
[2]王璐,孫曉爽.開辟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J].林區教學,2007(8-9).
[3]李紅梅.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實踐的研究[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2).
[4]王曉如.第二課堂與課堂教學關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1).
[5]周頌波,何蓮珍.教育環境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結構的建模與驗證[J].現代外語,2011(3).
[6]朱九思.高等學校管理[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3.
[7]丁丹,王芝華.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