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隋竹欣 王海濤
【摘要】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發病率持續上升,自殺率高。近年來,抑郁癥的研究不斷深入,強調不同療法相結合,提高診治效果。本文從中醫、西醫對抑郁癥治療的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綜述,旨在提高人們對抑郁癥的重視,加強預防與治療。
【關鍵詞】抑郁癥;發病機制;中西醫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2
【Abstract】Depression is a common mental illness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a high suicide rate.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depression has continued to deepen,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herapies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iming at raising people's attention to depression and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Depression; Pathogenesis;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Progress
抑郁癥(depression)是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綜合征,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抑郁癥發病率持續上升,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引發自殺的傾向高,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1]。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的精神疾患中,主要指的是抑郁癥,其發生大規模爆發的危險率是15%~20%,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或將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第二大疾病,僅此于心血管疾病[2]。
近年來,抑郁癥中、西醫臨床治療等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本文就相關研究綜述如下。
1 中醫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
1.1 抑郁癥中醫病機
抑郁癥在中醫學上講,歸屬于“郁證”范疇,主要由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致病。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因此抑郁癥病機、病位與肝、心、脾、肺、腎五臟相關。肝主疏泄調暢情志,普遍認為抑郁癥是由肝氣郁結導致,治療上強調舒肝理氣,使其疏泄功能恢復正常。有觀點認為,人身體虛弱,腎陰耗傷,水火不濟,心腎不支而致神志不寧。張世筠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為一身之大主。情志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延,可致心失所主[3]。又有觀點認為,勞倦思慮太過傷及心脾,脾失健運致血虧虛,不能營養于心,心失所養而心神不安。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皆相關,但各有側重。故辨證論治時要圍繞臟腑展開。
1.2 抑郁癥中醫辯證分型
早期研究結果一般都認同肝郁氣滯為抑郁癥的主要證候。肝郁氣滯多與氣、血、火相關,而食、濕、痰主要關系于脾,心則多表現為虛證,如心神失養、心血不足、心陰虧虛等,癥候虛實夾雜,實證偏多。抑郁癥日久不愈,往往損及脾、腎,造成陽氣不振、精神衰退癥候[4]。
經權威研究發現,肝腎陰虛、肝郁脾虛、心腎不交、心脾兩虛、肝膽濕熱、心膽氣虛等6個證型一起占所研究的抑郁癥患者的90%以上[5]。
1.3 抑郁癥中醫治療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須分辨不同的證型,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用藥,從肝論治有小柴胡湯,從肝脾論治有消遙散、半夏厚樸湯,肝腎陰虛一貫煎,脾腎陽虛右歸丸,心脾兩虛六君子湯、歸脾湯,肝膽氣虛安神定志丸,心肺陰虛百合地黃湯,心腎陰虛天王補心丹,肝郁血瘀血府逐瘀湯,痰火郁阻黃連溫膽湯等。
另外,還可以采用針灸治療抑郁癥,常用穴位有內關穴、印堂穴、足三里穴、關元穴、三陰交穴、大椎穴、百會穴、神庭穴、膻中穴等。中藥復方的抗抑郁機制是通過神經遞質、神經元保護等多方面、多部位發揮作用的,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應用前景。
2 西醫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
西醫治療中重癥抑郁癥患者時,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西藥治療抑郁癥,改善患者的癥狀效果是顯著的,但需終身服藥,副作用大。在20世紀50~60年代,出現了第一代抗抑郁藥,包括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6],常用的包括苯乙肼、嗎氯貝胺,但后來用藥發現,MAOI因易引起肝臟損害等嚴重副作用而逐漸淘汰。
現治療抑郁癥西藥常用的是:三環類抗抑郁劑(簡稱TCA,如氯苯帕明、丙咪嚓、阿米替林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簡稱MAOI,如異丙麟等);四環類(如麥普替林);選擇性5-羥胺重攝取抑制劑(簡稱SSRI,如氟西汀等);NA及NA再攝取抑制藥(簡稱NDRIs,如安非他酮)。
TCA的副作用還是比較大的,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產生影響,在臨床使用上有所限制。
SSRI是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一類抗抑郁藥,它可以選擇性對突觸前膜起到抑制作用,使突觸間隙中5-HT濃度增加[7],增強腦神經傳導,產生抗抑郁的效果,代表藥物是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氟伏沙明),口服吸收好,劑量小,半衰期長,與TCA和MAOI相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是抗抑郁的首選藥物。
NDRls是氨基酮類型的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物,可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癥,尤其是是雙相障礙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較少會引起躁狂發作。代表藥物有安非他酮,治療安全且有效,副作用較少,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
3 社會心理及其他治療
在抑郁癥的治療中,心理治療也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對輕度的抑郁癥以及防止抑郁癥的復發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針對中重度的抑郁癥患者采用藥物與心理治療相結合進行治療,取得的效果佳。因為單純藥物治療僅能減輕抑郁的癥狀,但抑郁性失調性認知仍相當程度的存在[8]。
常用的有:催眠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人際心理療法、婚姻療法、放松療法、經典條件反射療法等等。
對于嚴重的抑郁癥障礙患者,采用腦部刺激療法治療,針對抵抗治療的抑郁患者采用的是電休克療法(ECT)。ECT作用機制是讓大腦通過一定量的電流,引起意識喪失、痙攣發作,從而緩解病情,達到治療目的[9]。
4 結 論
抑郁癥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精神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自殺率高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西醫方面,藥物是治療抑郁癥的主要方法手段,如TCA類、MAOI類、四環類、SSRI類、NDRIs類等藥物治療抑郁癥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療效不夠持久,需終身服藥,長期用藥副作用較大。中醫藥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是肯定的,越來越受重視和推崇,強調辯證論治,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副作用少于西藥,具有獨特的優勢。總之,抑郁癥治療需不同療法相結合,互相補充,提高診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潔云.抑郁癥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3,03,31.
[2] 方 正.通過16SrRNA序列分析探討抑郁癥與腸道菌群之間的相互聯系[D].重慶醫科大學,2016.
[3] 張世筠.從心論治抑郁癥49例[J].天津中醫藥,2005,22(4):269-269.
[4] 孫祥龍.頭針結合電針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1-11-20.
[5] 王旭東,喬明琦,張樟進,陳 剛,陳家旭,圖 婭.中醫藥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01-111.
[6] 黃潔云.抑郁癥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3-03-31.
[7] 桑俊飛.抑郁癥治療藥物研究的最新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5-05-20.
[8] 馬允香.抑郁癥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6,27(6):594-596.
[9] 顧 香.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及其治療進展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10-2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