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春 劉秀華 張杰俊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進行治療的急性肌梗死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的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患者通過積極治療與護理大部分患者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少部分病人出現了并發癥但是并發癥癥狀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治療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進行尿激酶溶栓。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冠狀動脈發生持續性、急性缺血缺氧狀況,心肌或遭受損害,或發生壞死情況。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急性故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手段治療,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進行治療的急性肌梗死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齡(52.89±2.81)歲,發病時間1~10 h;研究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齡(58.91±2.70)歲,發病時間1~10 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也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以及腸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治療前口服阿司匹林。再將尿激酶溶解于0.9%氯化鈉溶液中,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尿激酶溶栓,在12 h內患者進行的尿激酶溶栓基礎上治療完畢后,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2]。
1.3 觀察指標
分析對照組和研究組之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治療有效率。療效總共分為3級:顯效,有效,無效,顯效和有效均為治療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治療的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僅為1%,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之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3 討 論
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關鍵在于恢復心肌灌注主要是由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血液不通從而導致供氧不足,最后心肌由于缺氧而壞死。現在臨床上治療主要是進行溶栓,通過進行血栓溶解。從而降低患者的痛苦,緩解患者的病情,臨床上通過心電圖對進行檢測,這對于判斷病情尤為重要[4]。為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可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 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內科臨床療效機制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3):63-64.
[2] 范開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臨床治療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6):85.
[3] 馬麗娜.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6):61-62.
[4] 李向紅.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06):56+5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