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珍
引言
優質的語文課堂是具備人文藝術,工具鍛煉以及師生交流的語文課堂,這種課堂能夠讓學生自發性的找尋語文學習的意義和目的,自主的融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之中。本文結合高中語文的教學現狀,積極探索挖掘提升高中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語文教學創新的具體實施方案。
一、傳統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缺陷
1.工具性與人文性難以得到統一
工具屬性固然是語文教學之中的重中之重,但并非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語文教學更注重于內在的表現,工具僅僅知識抒發情感以及內涵的箭,但是,人文性教學才是弓,沒有弓的箭固然能夠飛行一段距離,但是始終不會太遠,只有搭配了弓的箭,才能夠翱翔于藍空,實現一擊必中。例如高中語文的情感賞析,過于注重模塊化而忽視了文章的內涵以及思想,那么必然得不到一個滿意的分數。
2.素質教育難以加強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教育問題,即使是現在,這個問題依舊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因為個別地區在不斷的語文課堂改革之下出現了素質教育回潮現象。學生依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將“分數”視為趕超其它學子的唯一機會。其實不然,學生在一味的高壓壓迫之中指揮變成書呆子。這不符合語文教學課堂創新的根本理念,語文教學的意義也遠遠不僅僅是文本的應用意義。
3.教師教學方法的不足
人無完人,即使是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他們也不敢說自己的教學方法是百分之百好的。只有不斷思考自己教學不足的教師才是一個好教師。很多教師難以在課堂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若不懂得結合實際效應加以變革,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堂也不能夠稱得上是優質的課堂。
4.人文課堂得不到實施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課堂之中總是存在著一個細節問題。很多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的時候,學生如若回答不出來或者是回答錯誤,教師會十分憤怒,教師不會利用激勵手段去鞭策學生。大部分教師都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急于將另外一個學生叫起來回答問題,并不會直接指出學生錯誤。這種情況是十分不尊重學生的,會讓學生產生課堂問題恐懼心理。
二、基于創新視角的高中語文優質課堂構建
1.加強綜合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存
加強綜合教育,加強工具與人文的并存教育是優質語文課堂的基礎所在。工具固然重要,但是情感依托以及文本理解也是重中之重。教師需要能夠結合于實際文本內容,脫離公式化教學,擺脫傳統的情感賞析公式,真正的將自己融入到課堂之中,融入到書本之中,融入到情景之中,去真正的教學生感受各種語文人文美。很多文本知識側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教師一定要能夠意識到人文性的重要,不過于強調工具的作用,讓學生在體會到文本“魅力”的時候加以語文工具性的講解是最為合理和高效的。
2.加強學生素質教育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過一個重要的教學觀念:教學是為了不教。語文教學同樣如此,教師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實現素質教育,實現自我教育。以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態度為第一要點,以提高學生成績,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為輔助要點,結合各類文章和優秀教學方案,引導學生真正的會學語文,能學語文。例如,在高中魯迅的文筆之下,我們都能夠感受到社會的動蕩以及正義的缺乏,但是,魯迅先生最終都能夠用一種特殊的社會美學去將這些不良思想扼殺。教師所要做到的就是引導和挖掘課文之中的各種美學,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美德和美文的力量。
3.正確的進行教學反思
盲目的反思只會使得教師的教學方案越改越差,教師要能夠進行的正確的教學反思。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定期公開課
定期開展公開課不僅僅只能夠作為應付學校檢查的公開課,而是教師以平常心態所展示的公開課,教師要能夠充分暴露自己的教學缺陷,讓同事敢說,感點。教師也要敢認,敢改,這樣的課堂創新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創新,才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教學創新。
(2)收集學生意見
孔子尚能夠不恥下問,那么不如孔子的我們為什么不能夠去收集學生的課堂反饋呢?教師一定要能夠有度量,有胸懷,對于學生所提出的意見盡所可能的滿足。不要秋后算賬,不要針對于某一個學生。
(3)案例分析法
當前語文教學的大背景需要教師不斷了解文本內容,感受文本含義,熟練語文工具使用方式。教師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教材,都需要找尋到每一個章節,每一節課堂的典型之處,讓每一節課堂都存在著不同之處。這樣學生才能夠時時刻刻保持一種新鮮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也可通過觀摩揣測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模范他們制定出優秀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