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博
摘 要: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在經濟發展、國家安定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檔案法律規范作為法律體系規范之一,主要指法律中的上位法和下位法在處罰原則、定罪方案等方面的規定的不一致性。在立法的過程中,這種現象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而現行的有效的檔案法規中,法律規范相抵觸的現象依舊存在。從形成原因看,這和利益保護、立法技術的發展、執法環節的設定都有一定的關系。本文將從立法、執法和權利義務關系等方面切入,探究現存的檔案法律規范之間抵觸的現象以及抵觸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檔案法律規范;抵觸現象;成因
作為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法必不可少,對于國家立法體系的完善有重要的幫助作用。自1978年進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檔案立法體系也與時俱進,實現了從0到1的發展,并且隨著社會媒介的傳播形式等的變化而不斷呈現出新的特征,日漸形成以《檔案法》為核心,由地方性法規以及行政法規構成的相對完備的立法體系,屬于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立法體系也呈現出諸多不足,甚至出現上位法和下位法沖突的現象,這對于司法體系的完善、法律法規的遵守、違法案件的定罪等都有不利影響,違背了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要求。基于這種情況,解決立法體系之間不同法律條文規定的沖突及問題就很關鍵,屬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環節,也能夠為依法治國提供切實的保障措施,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以本文將從現行的法律檔案規范抵觸的現象、問題出發,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針對其成因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可以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添磚加瓦。
1 檔案法立法體系的概念界定
和其他法律一樣,檔案法的立法也是包括中央和地方兩級,從完整程度和體系的一致性講,也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對于檔案法的立法概念的界定,學術界卻一直都有爭辯,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1]。
1)格局調整對象劃分論。有的學者認為,如果根據調整對象劃分“法規體系”是“以檔案法調整的檔案法律關系為標準,根據實際法律體系進行劃分而形成”,因而檔案法的存在是根據調整對象來看的。同時,按照這種劃分體系,檔案法其實屬于下行法,具體來說是行政法的下行法,從結構層級上講,自然就是二級法律部門,不是一級部門。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認為,國家機關制定出來的,用于調整社會關系和行為規范的法律,比如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行為規范等問題,就是檔案法[2]。
2)效力決定對象論。除了“格局決定對象”從而形成檔案法的觀點,不少學者也認為檔案法其實是效力決定對象的代表。有學者認為,法規體系其實是由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文件構成的有機整體,內部條文、規定之間又是相互協調、相互一致的。從這個層面講,檔案法規體系其實就是檔案法律效力體系的 “一員”。所以說,僅僅針對檔案法的規定這一內容,不同的學者就有不同的觀點,但主要的爭論焦點依舊在于是否將《檔案法》納入“檔案法規體系”中。從廣義定義上講,檔案法規體系是包括地方法和中央法的一個整體;而從狹義的角度講,法規體系只能包含法規,這就造成了概念界定的模糊,不利于法規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3)其他觀點。除了以上兩種觀點,有的學者也認為可以基于法律的層次進行劃分,由此又形成了三層說、四層說、五層說和六層說。具體來說,三層說學者認為,法規體系以檔案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作為基本框架;四層說在三層說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行政法規分為地方法規和中央法規兩種,五層說則是在底層說的基礎上加入檔案行政法規的概念;六層說則進一步加入了法律規范性文件。
概念體系的理解、界定不同,表明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檔案法法律法規規定,這就進一步導致了不同的檔案法法律法規規范之間的“沖突”,不同法律條文之間的“沖突事件”時有發生,對于立法體系的完善又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2 檔案法律規范抵觸的表現形式與成因探究
1)檔案法律規范抵觸的表現形式。一般來說,學術界普遍認為“抵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與憲法、法律、法規、各項行政法內容的沖突,也就是直接的抵觸;另一種則是和法律條文規定的基本原則、指導精神相沖突,比如憲法規定的正當防衛不構成犯罪,但是一些地方法規一定要把正當防衛算作犯罪等,這種也是比較不常見的形式。具體來說,檔案法律規范抵觸可以分為部門檔案規章與檔案法律抵觸、部門檔案規章與檔案法規相抵觸、檔案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檔案法規相抵觸等三個方面,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對我國的司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2)成因探究。作為法律沖突的表現形式之一,法律規范抵觸時常見的問題,很多國內的法律規范沖突其實都是行政法規之間的沖突。從原因方面講,無非是權利爭奪或利益保護、立法技術問題、執法薄弱等三方面的原因,而每一種原因背后都有其對應的利益博弈等問題的存在。而無論是檔案的執法還是司法過程,其實都是在利用具體的法律規范調節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行為,檔案法律法規相抵觸的現象逐漸暴露后,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應當只是一句口號,應該是每個立法者都熟記于心的話。
3 解決檔案法律規范抵觸問題的建議
1)專門建立檔案立法機構。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權利義務的關系。哪些機構、部門有立法權、哪些部門沒有,要進行清楚的界定,在法律條文中寫清楚,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職權的濫用,從而導致立法體系的紊亂。另一方面,要提高立法技術。檔案立法技術問題不僅是一個嚴重的實踐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理論問題,其立法技術的提升才可以帶來進一步體系的完善,防止法律體系之間發生沖突。因而有學者提出,要解決檔案立法問題,就要專門建立檔案立法機構,各層級的工作開展中,人員務必要加強法律意識培養,這樣才能避免法律體系的沖突。
2)平衡法律沖突。2016年,北京市制定“霧霾氣象災害”條例就曾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不少環保專家認為,如果北京將霧霾作為一種氣象災害,這與環保法等法律對于氣象災害的定義就形成了沖突,甚至是在違反立法,就構成了與上位法抵觸的情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相應的措施需要被制定,從而防止不同法律條文之間的沖突。因而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學術界、法律界的思考,到底什么是法律之間的抵觸,如何判斷抵觸的情形,既然存在抵觸,抵觸的原因又是什么,這些問題都很值得思考,對國家司法體系的完善與重要的指引意義。其實,從定義上看,法律規范之間的相互抵觸屬于法律沖突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也是法律中的一種 常見現象,很多法學專家都曾針對法律沖突在立法、司法領域的表現特征、現存在的形式進行探討,從而促進國家司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在檔案學領域,法律規范沖突通常指的是檔案立法原則方面的一些內容。
4 結束語
作為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法》在國家立法體系的完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其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現象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促進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法制國家的建設要求,每一部分都需要被不斷完善,從而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根據這一目標,檔案法法規中的上行法和下行法的沖突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法律體系符合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本文從檔案法的定義分期入手,進一步分析了其法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對于社會主義現代法律體系建設、檔案法的進一步完善等,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東斌.檔案治理概念辨析[J].檔案管理,2019(01):47-49.
[2]張琦.我國檔案立法體系建設公共性缺失問題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