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瓊
從考試分數的視角分析,初中記敘文的寫作分數占整體卷面的2/5,可見,記敘文在語文學習中是多么重要。從初中生語文知識綜合應用水平的視角分析,記敘文的寫作質量可以最全面、客觀地反映一位學生的語文水平。所以,初中時代的學生,必須對記敘文的寫作予以高度的重視。針對自己作文的缺陷,積極地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改進,讓自己的寫作技能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一、當前初中生在記敘文寫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語言表達能力差
很多初中生提筆寫作時,往往重視寫作效率的提升,而忽略了如何更好地組織語言,使得文章中存在大量的病句、錯別字等。而且,記敘人物、事物過程中,沒有理清思路,想到哪寫到哪,習慣于對相關的寫作模板生搬硬套,語言缺乏連貫性,通篇文章缺乏整體性,個別學生自身的語言功底薄弱,文章中經常存在語言不通的問題。
2.審題不明確
由于很多學生忙于寫作,一般事先沒有認真地審題,導致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確。有的學生審題的時候“一掃而過”。導致作文開頭內容就未能切入主題,中間結構較為混亂,缺少層次感,整篇文章如同流水賬一樣,讓人難以辨清寫作的主要內容與主題,連評卷教師也“不知所云”。還有的學生甚至不會區分“人物”描寫與“事件”描寫。在“寫人”的記敘文中,對某件事做了大量的敘述,而忽略了人物表情、語言、思想等方面細節描寫;而在“記事”的記敘文寫作中,又沒有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當然其中包含寫人,但記事才是重點,導致了文章主題的本末倒置。
3.概括敘述較多
從寫作手法上分析,有的初中生在記敘文寫作時存在大量概括性、敘述性語言,對細節的描寫卻很少。一位學生在記述某一件事的時候,習慣于將事情的經過一筆帶過,很早就將事情的結尾寫出來,缺乏對事件性質的分析、關鍵人物語言、心理、感情描寫。讓人讀起文章有種干枯的感覺,提不起興致,也難以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這樣寫作,主要體現學生過于懶惰。
4.選材大眾化,不突出重點
為了應付語文考試,一些初中生常常拿道聽途說的事跡寫在自己的作文里,例如:在《生活教會我》一篇記敘文中,有的學生沒有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記錄下來。而在選材上側重于海倫·凱勒、女排姑娘等名人,他們自然不能感受“當事人”面對生活苦難時的心情與想法,盡管這樣的事跡與作文要求相符,但在整篇文章中沒有體現到作者的“真情實感”,使得作文過于空洞。而且,重點不突出,這主要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缺少生活的觀察,對自己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缺少思考導致的。
二、淺談初中生記敘文的寫作策略
1.語言表達
記敘文的寫作中,記敘、描寫兩種表達方式最為常見,另外,還可以適當加入議論、抒情的成分。對于作文的主體,一定要緊扣主題進行描寫。例如,寫一件事,應當緊緊圍繞重點展開敘述,注意合理劃分層次;具體要深入人物、事件的細節描寫,從而突出人物思想或事件中心。語言上力求形象、生動,讓文章更具可讀性。
2.認真審題,抓住中心
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學生必須要認真審題,這也是寫作的前提。學生寫作中常出現“跑偏”問題,主要在于審題不清。所以,在審題時,要辨認題目成分,寫作期間,合理搭配句子的主、謂、賓,重點抓題目內容,涉及人則主要寫人,涉及事則主要記事,不能混亂主題。審題結束后,還應當確立寫作意圖,仔細揣摩寫作要求,從題目的內涵、外延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最佳立意。
3.融入多種描寫
不能分辨出事件、人物描寫的學生,可以回憶一些周圍發生過的事情,以想象的方式再現當時發生事件的具體情景,再多提出幾個問題,如:怎么做、為什么等,加深對事件的理解。當找到需要敘述的人、事后,嘗試在寫作中融入多種描寫。例如:利用對比,讓人物的性格更為鮮明。如果覺得事件的中心沒有得到很好地突出,還可以考慮運用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思想、情感。注意平時在課文閱讀中勤于發現、積累,這樣,寫作起來才會如同行云流水。
4.留心觀察生活
初中生在進行記敘文寫作的時候,非常忌諱的一件事就是“套用”。現如今,國家各個行業要提倡“創新”,記敘文寫作也要以“原創”為主導。實際上,最好的寫作素材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沒有比親身經歷的“感人故事”更加吸引別人的視線。因此,初中生應當注意留心周圍發生的小事,擅于思考,從中發現時代感強的主題。從小事的表象向深處去探究,讓主題更加深刻。
結束語
總之,記敘文寫作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評價學生語文成績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日常寫作中的問題,從審題、立意、層次劃分、描寫、語言表達方面入手,讓學生認真總結寫作要點,積累寫作素材與寫作技巧,勤于動筆,勢必提升記敘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