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蔚
作文教學歷來有“語文教學半壁江山”之說,但是真正將作文教學落到實處,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大幅提升,仍是一個難題。在不斷地理論學習和實踐中,我體會出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新思維的重要性。
一、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當下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一談到寫作,學生就怨聲載道,無從下筆,既沒有素材可運用,也缺乏編排具體語段和咬文嚼字的功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難以找到高效的方法平衡作文教學所需時間與教學進度之間的矛盾。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給一線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增加了難度。一次完整的寫作教學包含課前方法點撥、課中習題演練和課后批改與講評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費時費力,教師在緊張的教學過程中要跟上進度,而傳統的作文教學無疑又會拖慢教學進度。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可以也必須開辟一條新的途徑——新思維寫作。
二、新思維寫作教學的含義
寫作思維是培養寫作能力的主要源泉。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和主題,通過系統地組織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新思維寫作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最大優勢就是開放性,強調教師要激發學生通過寫作進行表達交流的欲望。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重視課前的寫作指導,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表達、學會表達,在交流與思考過程中不斷碰撞出思維的新火花,達到寫作有別于傳統作文套用的模式,力求做到作文形式與思想的一致創新。
三、開展策略
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是一線語文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語文教學要取得進展的必過難關。為了更有效的開展高中作文新思維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立足生活,形成積累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提醒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寫作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學會利用多種渠道、積累不同的素材可以有效提升作文寫作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課外活動,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在具體的寫作指導中,教師作為引導人的角色,把作文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聯想,力求讓學生做到小組合作探究之后能夠開動腦筋獨立分析,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針對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教師在日常寫作活動中,可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積累一些較好的文章開頭結尾或者段落等,使學生從生搬硬套式的寫作轉化成為對多種素材的靈活運用。學生只有學會靈活運用寫作技巧,有足夠的素材,才能寫出更多生動感人的文章。
2.激情投入,培養興趣
著名教育專家于漪曾經說過:“激情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質。”在我看來,激情是一名教師與學生拉近距離、使學生對該學科產生濃厚興趣的制勝法寶。無論生活中遇到了多少挫折,在拿起課本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我都會以教師的身份要求自己,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努力做一個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信心的老師。日常教學中,不僅教師自己要有激情,也要使學生全情投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除了要有非凡的人格魅力,還需要豐厚的知識儲備量和生動形象的演講口才。
3.創新思路,裝點文章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教育進步的法寶。民族的進步需要創新來推進,教育的進步更需要創新來助力。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創新的課堂才能引人入勝,才能像一朵常開不敗的花,才能讓學生孜孜不倦,潛心專研。一次外出參加培訓學習,我看到了一種我從未接觸過的教學方式——感悟式教學。我發現這是一種根植于傳統教學又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優化高效的教學方法。感悟式教學注重學生的感知獲得,教師負責創造情境,在課堂上以引導為主,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以此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是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在具體課堂中有實際可操作性。于是我們可以大膽借鑒,把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到作文教學中。作文需要創新,教學理念也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更需要創新。
4.有效指導,強化訓練
學生的學習要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的共同交融中進步,因而作文教學不僅限于語文課堂,所謂生活中“處處皆語文”。在語文課堂以外的任何地方,也都可以成為學生積累素材或者學得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學生脫離了學校教學,這并不意味著脫離了課文和課堂就脫離了學習。例如,在這較長的寒暑假中,除了布置相應作業鞏固學習,我還布置了摘抄作文或者優美段落的作業,要求學生在旁邊自行批注該篇作文或者段落的優缺點,折讓學生在積累素材的同時懂得鑒賞,也學到了日常習作的模式;最有意思的是,布置學生學會一首歌,這首歌是學生自己選擇的古風歌曲,他們饒有興致,開學后不僅學會了這首歌,更把歌曲后面的文學知識深扒了一遍,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的習作當中竟然引用起了歌詞中的詩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并不是一個粗暴的施壓者,而是一個學習路上的引路人,給了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