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晏
摘 要:高職院校的班主任工作是重要而艱巨的,不同于高中生繁重的學習生活,高職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這也意味著對他們的教育也是多元化的——班主任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更要在做人以及適應社會方面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本文主要論述了高職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班級管理;問題;對策;責任;紀律
時光飛逝,隨著2019年的到來,我所帶的2015級學生也進入了他們在本校的第四年的學習。作為四年級的職高生,無論是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還是學校學習任務的完成,他們都已經十分的熟悉。可以說,他們已經是資格老道的“老生”了。班級的調整,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資歷的累積使得一些問題日益凸顯出來。
1 高職學生遇見的幾點問題
1.1 學生缺乏責任心
首先,學習上對自己不負責任。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家長的檢查,卻獨獨不是為他們自己學的,平時不努力,一旦成績不理想,只是從老師,家庭那里找原因,卻獨獨忘了要自我反省,自我總結。一旦出現其他違紀問題,也是不從自身尋找原因,而是把責任推到同學、老師、家長甚至是學校規章制度上。其次,缺乏公德、紀律意識,對集體不負責任。學生對于教室的愛護缺乏主動意識。教室里常出現了垃圾袋被塞得滿滿的甚至溢了出來卻還沒有被扔掉,教師后排的紙巾在放學時常常到處都是。本學期遲到的人數有所增加。再次,社會責任意識弱化。學生因長期沉浸在家庭的關愛中,形成對自己以及家庭比較明確、強烈的責任意識,但因為認識水平的局限以及社會交往的貧乏,導致學生不能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具體表現在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人對事都比較冷淡、自私自利。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學生更多地強調自我,忽略甚至拋棄社會責任,表現出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嚴重錯位。第四,學生的自我意識突出。由于網絡追星的普及以及非主流思想的影響,學生過于追求標新立異,以及凸顯自我個性。她們從初中繁重的學習中脫離出來,覺得高職的學習是注重自學的,是注重個性發展的,導致她們的一些行為和裝扮違反了學校的規定,并且教育效果不明顯。
1.2 學生缺乏自信心
班里有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信心,有點自卑的心理。長期落后的成績使得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自信心,上課時閃爍回避的眼神,回答問題時的膽怯,以及考試前的焦慮都體現出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心態。
1.3 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本學期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有所降低,在諸如作業等方面出現了比較被動的現象。高職的學習更加需要的是學生的自覺和主動。但是已經習慣了老師的逼和壓的學生,一旦發現自己的自主空間多了,便一下子覺得輕松了很多,并且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于是個別學生把精力轉移到了學習以外的東西上,對學習的熱情漸漸減少了,甚至出現了遲交作業的現象。
2 針對班級出現的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2.1 加強責任感的培養
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具有獨生女的大多數缺點:懶惰、不愛學習、習慣說謊和抵賴。比如說以牙痛為理由,經常不參加做操和晨跑以及體育課上的活動,但能在這些運動時間里看到個別同學坐在教室里悠閑得看小說和繡十字繡。學習習慣不好,沒有預習和復習的的習慣,對于老師課上要默寫抽背的內容,如果不是老師宣布不完成背書和默寫任務當天不能按時回家的規定,能拖則拖,能躲則躲,萬一被老師抽查到,就大言不慚一聲“沒有背”就交代過去了,似乎料定老師也不能拿他們怎樣;對于老師要求抄寫背誦內容的要求,也是老師不檢查就不交,但總體來講,抄寫總比默寫和背誦好,所以寧愿抄也不愿背。對于自己犯過的錯誤,第一反應就是抵賴,抵賴不成就用一個又一個謊言來掩飾。針對這一現象,我告訴學生什么責任感,自覺的學習所教知識,勇敢的承認自己的錯誤,都是有責任感的體現。關于這點,我嘗試從班級的衛生打掃抓起:班級的衛生打掃工作不只是值日生的責任,也是班里每個同學的責任,每個學生都將被分派到一塊“責任地”,也就是保潔區——就是他們課桌下以及課桌周圍的方寸之地。每個同學都要時常履行自己的責任,即照看好責任地的衛生工作。我還告訴學生,教室環境衛生,人人有責。創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學習環境,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從我做起,隨手撿起一張廢紙,雖然是舉手之勞,但是作用很大。養成關注細節這個好習慣,大家會終生受益的。從社會公德上講,一個人看見地上一張廢紙會主動去撿,他不會隨地扔棄物,不僅如此,隨著年歲的增長,他還會舉一反三,以此類推。于是,他不會在公共場合視公告牌于不顧,踏入草坪;就不會在候車室,商場公然吸煙,隨地吐痰;就不會把用完的廢垃圾袋,吃完的水果皮到處亂扔,無形之中為創造潔凈的社會環境出了一份力;從個人的發展來講,這種好習慣更容易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會在關鍵時刻助你一臂之力。為了更好的實施這個措施,我將和衛生班委不定期的抽查,評出“最干凈區”及“最邋遢區”,并宣布獎優懲劣的措施:“最干凈區”的責任人可以獲得在一日常規表中加分的獎勵,而“最邋遢區”的責任人則不但要扣分,還要被罰多做值日。同學之間還要互相監督,為創造一個干凈而明亮的學習環境而共同努力。值日生的責任不是打掃教室衛生,而是定期換垃圾袋、擦黑板、講臺、踏板以及打掃室外的包干區。做出規定后,我進行了不定期的檢查,并按規定做出了適當的獎懲處理。一次兩次后,學生也看到了整潔的學習環境的舒適之處,也開始由被動到主動的維護教室美好的環境。
2.2 深化集體主義的培養
通過教育使學生懂得個人離不開集體,根深才能葉茂,班興我榮,班衰我恥,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矛盾時,利用集體教育與個別談心相結合,開展集體活動使學生間的關系融洽,擰成一股繩,始終牢記個人言行直接關系集體形象。 學生有了一定的集體觀念,對集體榮譽就會產生較強的共鳴。學校開展的有關學生的各項活動,都給他們提出具體的任務、目標、要求,并教育他們要盡最大努力,獲取最佳成績。同學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較認真、刻苦,獲得了成功,并把一張張獎狀張貼于教室,同學們既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又領悟到集體的力量。在本次的校藝體節中,我們班有幾個同學脫穎而出,在大合唱和相聲節目中,表現突出,為班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3 深化紀律意識的培養
紀律方面通過討論辨析,養成學生互相監督的習慣。許多情況下,由于受種種錯誤認識的影響或在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的作用下,學生常常還不能認識到自身行為存在的問題,只是對老師實行敷衍了事的態度。表面上承認錯誤,但實際上還是我行我素。由此看來,思想觀念問題沒有解決,將大大降低行為規范教育的作用。這時,老師可組織一個辯論會,通過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由正反雙方辯論和在老師正確引導下,不良行為就有望矯正和戒除了。討論辨析的方法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判斷、思考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最佳的道德觀念或行為。通過開展熱愛班級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意識到班級是大家共同的家。班級的紀律和名譽需要大家的維護,大家要互相監督,任何違反紀律和影響班級聲譽的事情都要受到大家的抵制。漸漸地,我發現班級自修課的紀律有了好轉,大家在自修課上不再有討論和閑聊,并且慢慢地習慣于安靜的上自修。同學們的互相監督不僅使本班的自修課安靜下來,并且也有助于整治班級的“不良行為”—打牌。五月的一天中午,有個學生到辦公室告訴我中午有同學打牌,我立刻找來相關同學了解情況,及時阻止了他們繼續打牌的念頭,不僅沒收了撲克牌,并且給他們建立好“不良檔案”,以此警告。而且還在班里進行了全班性的教育,得到了全班的一致支持,這些同學也表態今后不再打牌,并且決心在期末考試中努力考出好成績,用以來“將功贖罪”。如果沒有同學的監督,那么不能時時刻刻在班級的我也就不可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此可見,養成同學們心中有班級,互相監督的觀念和習慣還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效的。
2.4 學習行為方面通過行為訓練,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行為訓練是為培養學生一定的行為習慣而指導督促學生進行反復練習的方法。行為規范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養成過程,只有反復的提醒檢查,并結合具體指導、動作示范和系統的訓練,克服回生現象,才能形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并逐漸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模式。開學后,我發現在一些小方面,少數學生開始松懈,比如作業的上交時間,按時到校,忘帶作業或需要上交的材料、錢等。為此,我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自己制定相關規則和對策:例如,作業必須要在每天的早讀課前交完,是同學自覺地“交”,而不是組長被動的“收”,不但能提高組長收作業的效率,也能減輕組長的負擔,更能改善甚而杜絕收作業拖拉的現象;忘帶作業或材料的要在當天為班級做一件好事來補償自己錯誤的“損失”。通過學生自己制定并且自己執行這些條例后,學生的這些失誤減少了,大家都慢慢地養成及時按時上交作業,負起自己做學生的基本責任。
2.5 換位思考,主動承認錯誤
比如,有的學生會在其他學生絆倒,摔倒或有其他出丑行為時笑,會在同學回答錯問題時笑,會在覺得同學不如自己時笑,也有學生會看不慣其他同學的做法而做出一些比較直率但又可能會傷害他人的事情。這時,我會適時地阻止學生,并請他們換位思考,如果他們遇到這樣的遭遇,他們會有什么感受。同時我發現如果我也注意考慮學生的自尊心以及談話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教育學生,再讓學生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在細節中體現對學生應有的尊重,也許更能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在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因為教育對象出現問題的復雜多樣性和多變性,使得我們必須用足夠的耐心靈活機動地去進行我們的教育工作,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進步而快樂,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力爭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體民,張成東.中職學生養成教育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08.6.
[2]王飛加.高職學生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教育實踐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