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平 梁顏 廖佳楷 姜佳佳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設置的現狀,指出其存在:未能適應圖書館的發展;未能涵蓋所有崗位;對提高圖書運作效率的幫助甚微;對部分主體崗位缺乏進一步有效的細分管理等問題。在明確“雙一流”建設要求的基礎上,本文根據崗位分類的基本理論,將圖書館崗位由現行的三類重新劃分為五類,并且闡述了新的崗位分類對于“雙一流”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南理工大學“學生研究計劃”(SRP)項目“‘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人員績效考評體系研究”(項目編號:X201910561614)華南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項目“‘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gj2019018)研究成果之一。
1 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現狀及其問題
目前高校圖書館一般按照國家人事部對事業單位的劃分要求將崗位分為三類,即行政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1]。但我們發現常用的崗位劃分方法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未能涵蓋所有崗位。常用分類方法難以針對一些員工進行考核,例如技術部門的組長或部長,一方面需要其在技術上有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又需要其在管理上表現優異,單純的將其歸于行政管理崗或專業技術崗,都難以對此類人員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又如學生崗位,隨著高校圖書館中學生工作人員比例的不斷提升,圖書館需要對學生崗位設置適當的考核標準,來確保書館基礎服務的水平。
2)對提高圖書館運作效率的幫助甚微。由于崗位分類規劃沒有很好的執行,導致圖書館流入了缺乏專業知識、工作責任心的閑雜館員,以及一部分由于崗位與能力不對應而產生消極情緒的館員,這些都嚴重拉低了高校圖書館的運作效率[2]。
3)對部分主體崗位缺乏進一步有效的細分管理。通常業界認為業務崗和工程技術崗組成的專業技術崗是圖書館的主體崗位,占比達到圖書館總崗位的八成左右,但長久以來國內高校圖書館一直對其缺乏一種細致高效的管理。
2 “雙一流”建設對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的要求
“雙一流”對崗位分類的要求具體有:第一,能發揮每一個館員的最大效用。每位館員都能從事擅長的工作,明確自身崗位的位置。第二,要突出專業崗位的特殊作用。因崗聘人,發揮其專業知識的作用,以更加有效地推動圖書館發展。第三,能提高圖書館業務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針對性和專業性。第四,能明確館員的個人成長通道[3]。使工作流程更加順暢高效,為館員提供明確的晉升通道,滿足專業館員對發展空間的需求。
3 “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
3.1 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的影響要素與程序
進行圖書館的崗位設置和分類,是圖書館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貫穿于崗位分析和崗位分類中的要素有以下四點:一是工作的性質,二是工作的難易程度,三是職位的責任大小,四是所需要的專業技能。
崗位分析是崗位分類的基礎環節,通過對圖書館的崗位需求和相關資料進行收集,結合圖書館的性質、目標和發展趨勢,進行大致的崗位設置,隨后對崗位進行分析,提煉出崗位的名稱、工作內容及具體要求,最后確定每崗的人數。崗位分類則是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上,按照每種崗位的性質與職責程度對每種崗位進行劃級,并將權力相當的崗位歸為同一階梯。
3.2 高校圖書館的崗位分析與分類
1)圖書館的性質與功能。圖書館作為高校重要的文化中心、知識服務中心、創新中心,相當于高校發展中的“地基”。作為知識服務中心,其功能便是為高校師生及社會人士提供知識獲取與信息咨詢服務,幫助各位讀者解決業務或信息資源技術問題。作為文化中心,高校圖書館不僅是高校文化的象征,亦是宣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作為創新中心,高校圖書館不僅要進行自我創新,提升多學科研究和信息資源技術水平,還要協助師生創新,通過學科咨詢、科技查新及提供教育和培訓等方式,為他人的創新提供參考。
2)崗位分析。從功能出發,結合實際提煉出高校圖書館需要的崗位部門。圖書館的所需的職位包含兩大類,一類是保障圖書館的基本運作,另一類則負責實現圖書館的功能。根據不同的崗位職能,結合多所高校的實際情況,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門:辦公室、資源建設部、技術部、編目部、讀者服務部、信息資源部、特藏部、勤工助學處。
3)崗位分類。結合現有崗位分類和崗位職能分析,及國家“雙一流”的發展建議,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技術管理崗和學生崗,以期更好考核與監督行政館員、技術館員、復合型館員和學生:
行政管理崗:指在高校圖書館執行領導或管理任務的館員,他們一方面發揮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強圖書館的運作效率;另一方面結合高校的發展實際,對于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戰略進行規劃。在考核時,要求該崗人員能夠保持較高的管理素養,發揮自身的管理能力,做好本職的管理工作,為高校圖書館的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專業技術崗:指在高校圖書館中擁有某項專業技術的館員,該類人員除了對圖書館現有的平臺與高新設備進行建設與維護,還需要為圖書館信息資源技術及學科研究的發展供支持。專業技術崗作為圖書館的高新技術人才,是高校圖書館實現知識創新、服務升級的主力軍。在考核中,要求該崗人員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還需要具有探索精神與創新精神,不斷學習行業的前沿知識,帶動圖書館的整體創新。
技術管理崗:指在高校圖書館中進行技術工作與技術研究的管理人員,區別于專業技術崗的員工,此類人員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還應當具備帶領團隊完成技術任務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該崗的重心是對技術團隊的進行方向指引、任務分配和工作監察,管理者需要同時通過自己的管理實踐與專業技術幫助團隊提升工作效率,攻克技術難關。在考核中,要求該崗人員不僅要保持較高的科學研發水平,還要在組織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現,同時對行業的發展有清晰認識。
學生崗:隨著高校對圖書館功能領域的不斷拓展,現有的館員已難以滿足廣大師生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于是便有學生開始逐步協助館員從事較為基礎的服務工作。鑒于學生的能力與工作時間有限,且流動性較大。因而考核時主要看重學生的服務態度與工作態度。
工勤崗:指在高校圖書館進行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和一般技術工作的人員,主要負責維護圖書館基礎的自助設備運作,保障圖書館水、電等能源的供給和消防設施的維護。
3.3 高校圖書館崗位分類的意義
1)強化組織內部的治理結構。實現了“人盡其才”的目標,完善了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建設了更為規范的體制,在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的同時,避免了運轉風險的產生[4]。
2)培養管理能力更強的館員。培養出創新與實踐能力兼備的一流人才讓更優秀的館員參與到圖書館的管理中,為圖書館的管理出謀獻策,不僅能提升館員的歸屬感,培養其“主人翁”的意識。
3)深化館員的科研創新精神。讓館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的工作,使個人專長得到發揮,并激發了館員的工作動力,使館員更愿意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更為主動地進行自我學習,強化其科研創新和解決重要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本文按照“雙一流”建設的新要求,分析了圖書館作為文化中心、知識服務中心、創新中心的性質[5],結合崗位分類的原則提出了一個高校圖書館崗位新的分類,以達到強化組織內部的治理結構、培養管理能力更強的館員和深化館員的科研創新精神等效果,使得圖書館更符合“雙一流”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張西亞.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崗位分類和崗位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05):50-51.
[2]梁建峰.圖書館制度與文化的差異[J].圖書館界,2012(6):26-27.
[3]張海梅.“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97-101.
[4]陳玲.崗位分類管理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生涯通道[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3):46—48.
[5]嚴丹,馬吟雪.高校圖書館崗位需求變化與機構設置趨勢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8(10):33-3.
作者簡介
黃東平(1983-),男,漢族,館員,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梁顏(1998-),男,漢族,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廖佳楷(1998-),男,漢族,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姜佳佳(1997-),女,漢族,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