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素萍
1 什么是大數據
大數據是對大量、動態、能持續的數據,通過運用新系統、新工具、新模型的挖掘,從而獲得具有洞察力和新價值的東西。以前,面對龐大的數據,我們可能會一葉障目、只見一斑,因此不能了解到事物的真正本質,從而在科學工作中得到錯誤的推斷,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一切真相將會一覽無余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如,信息的每天的更新,微博,微信的不斷刷屏等等。其具有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在全新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英語學科教育的思維而言,都存在著巨大的轉變;對于英語教師的英語教育理念,英語教學方式等,都賦予了改變和創新。
2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兩大疑惑
問題一:對于12到15歲正在初中學習的學生,其在學科學習,社會情感和學校組織上都面臨斷層期。他們面對的學科,社會和他們的年齡,認知能力不成正比例。處于青春期的早期階段,生存在信息化時代,他們見到的東西,聽到的信息與傳統學生完全不同,具有奇特性---多,繁,雜。他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努力的學習,為什么成績達不到預設?針對此情形,應如何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工具。
問題二:教師一直在非常努力的教,在目標無重大偏差,教學方法無致命偏差的情況下;教學理念不斷的改進;課堂容量不斷地填充;習題精選再三;學生也一直在非常努力的學,教學成績有所提升,但依然無法達到預設。家長們的質疑,老師們的迷茫。
3 有待解決的辦法
我們的做法是:
3.1 教師思維方式的重塑
大數據時代教師的教學思維需要從群體教育的方式轉向個體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傳統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學生數量、教師精力、教育任務等制約,因材施教總是有些缺憾。大數據技術將給教師提供最為真實、最為個性化的學生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哪些(或哪個)同學注意基礎部分,哪些同學注意實踐內容,哪些同學完成某一練習,哪些同學可以閱讀推薦書目等等。不僅如此,當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時,也能通過數據分析強化學習。比如通過電子設備做作業時,某一類型的題目有幾次全對,就可以把類似的題目跳過;如果某個類型的題目犯錯,系統則可進行多次強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傳統教學模式有教師的督促、隨時溝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有計劃、有步驟,體現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學生的思維框架,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得到最大發揮。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以通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目前正在開設的課程。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后教育將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根據知識傳播的形式、受眾的興趣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內容。
3.2 英語教學行動的指南
大數據具體從哪些方面對英語教學有了改變:原來的英語教學,老師英語的教具只有課本,磁帶和錄音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創造和完善現代的英語教學,除了課本之外,音頻,視頻,網絡資源信手拈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見不到的。例如單詞的教學,以前老師教的是讀音,講詞性,舉例句。而現在老師應用引擎技術幾秒鐘之后,音標,詞性,單詞釋義,例句,杳然眼前。學生不僅能快捷的獲取單詞的文字信息,而且你動動手就能聽到正確流利的發音。針對篇章閱讀理解,根據初中英語課標的設計原則,讓學生在三年的英語學中達到一定的閱讀數量。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設計的單元的教學內容輸入關鍵詞,很快就能尋找到大量的相關的閱讀資料,閱讀資料的字數的限制,閱讀時間,難易程度,不同的題材,題材不同的類型的閱讀篇章,相關的要求大大的縮短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作業和任務的實效性。而且就相關內容的知識,讓老師很快就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出難易不一樣的作業去進行學法指導。由于初中階段的課程設計是七年級到九年級的分層次,循序漸進的,老師的學法指導起到了關鍵作用。
3.3 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新的學習方式中,教師的角色也將發生改變,由原來單一的知識講授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和學習引導者、督促者、幫助者、考評者。教師將課程內容錄制上傳后,將不再為每個班一遍遍的重復講授,大量的時間將花費在教學的組織實施、答疑解惑和對學生學習的引導督促激勵監管考核上。學生將有更多的時間得到一對一的輔導和幫助。課程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批改完畢,并將成績發布到網上,供學生查看,對不合格的作業,要告知學生重做。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學習的所有各階段的所有成績匯總而成,學生必須重視和認真對待每次的學習、測試和作業。
3.4 教學評價方式的重構
教育評價指的是在系統、科學、全面地搜集、整理、處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礎上,對教育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從個人層面來看,教育評價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總結、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從宏觀來看,評價的目的更在于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整個國家的教育質量。教學評價活動主要是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在聽課和學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或者教師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和作業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等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活動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但是在細節方面還有待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哪些教學方式是最為擅長也最容易為學生接受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體的學習習慣是什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識看這些細節可能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大數據的到來,可以通過技術層面來評價、分析并進而提升教學活動。首先,教學評價的方式不再是經驗式的,而是可以通過大量數據的歸納地,找出教學活動的規律。可以研究學習者的活動軌跡,發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知識點有何不同反應,用了多長時間,以及哪些知識點需要重復或強調。對于學習活動來說,學習的效果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類問題最易犯錯等成為分析每個學生個體行為的直接結果。其次,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僅僅是知識掌握的單一維度。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特別是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學生思想、心態與行為的變化情況。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發現優點,規避缺點,矯正不良思想行為。教學評價跳出了結果評價的圈子,實現過程性評價。
4 結語
大數據時代讓英語學科的教學不斷發展,以網絡作為媒介的信息技術逐漸成熟,課堂容量增大,內容更加豐富,學生主動、師生互動,都使得英語教學和學習都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這也無疑使得信息技術必將成為新世紀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運用數據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并不斷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