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忠
摘 要:從生長發育的特點來看,兒童網球技能習得者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始階段,該階段是兒童訓練網球、獲得基本技能的啟蒙階段,是提高習得者的興趣、亦或是培養世界優秀運動員的重要階段。因此,讓兒童網球初學者獲得正確的技能且不失興趣,在這一階段尤為重要。本論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關于兒童網球技能習得的教學方法,并結合沃力網球俱樂部對兒童初學者的沃力十次階段訓練法,通過實驗法實驗跟蹤,并采用數理統計法進行研究佐證。
關鍵詞:初學網球;正反手;教學方法
1 前言
國家對人們體質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尤其是兒童群體。網球作為一項隔網的“貴族運動”,受到城市許多家長的重視。目前,在一些發達城市,很多家長將孩子的課余時間用于獲得網球這項技能,網球教學也在各級學校和各類俱樂部如火如荼的開展。但網球運動有著上手難,入門慢的技術特性。因此,在網球教學中教學方法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理解能力差,力量素質弱的兒童少年這個群體。本文從兒童網球正、反手教學方面出發,運用實驗法進行系統的研究,試求尋出適合兒童學習網球的好方法。希望可以為廣大教練員安排授課內容提供依據,為兒童網球初學者的技能學習提供參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沃力十次階段訓練法。本方法是沃力網球俱樂部根據兒童身心發展和技能習得相關理論而設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從沒有通過實驗對比論證此方法的高效性。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在本文創作過程中,圍繞短式網球,正反手擊球,生物力學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并收集與網球速成動作訓練有用的文獻資料,并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和概括,為本文的研究、設計和構想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2)專家訪談法。走訪成都市力龍、逸美等多個網球俱樂部,向他們了解網球正反手擊球時初學者易犯錯誤的糾正方法;走訪成都體育學院老師,借鑒他們多年的教學經驗,找出低年齡段學習網球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3)實驗法。選取14名6-10歲的網球初學者(8名男生、6名女生)為研究對象。所有實驗對象均健康兒童,并根據身高,體重BMI參數進行篩選。根據沃力俱樂部的要求,學員每星期安排三次課,均為大班授課。將實驗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班7人。實驗期間,要求所有學員聽從教練員的安排,尤其注重安全問題。班級授課時,要求所有學員身著運動服和運動鞋,并嚴格根據授課內容進行網球技術學習。(4)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17.0軟件在進行訓練實驗的前后兩階段,分別對兩個實驗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反手擊球技術等考核指標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數據結果。
3 進行兒童正反手擊球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1)符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進行教學。兒童和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萌芽時期,有著諸多明顯的身體優勢與心理優勢。相比成年人,他們柔韌協調性更為出色,有利于網球擊球動作的動力定型。而且相比已經掌握從事過多種運動的成年人,他們相當于一張白紙,更方便去進行網球動作上的“雕刻”。最為明顯的特點是他們的積極性與好奇心,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對網球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運動中把網球學好。凡事有兩面,他們的缺點是不夠耐心和抗壓能力差,他們的心情變化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網球興趣的有無。所以在進行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與內心活動。設計與之適應的訓練方法。
2)把握好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學方針。兒童的發展階段,首先分為男女,由于成長規律不一樣,他們所表現的特點也不一樣。同等年齡段有些孩子可能自身的運動水平高,更適合某個動作的學習。這時候我們要區別對待,不能盲目的“一視同仁”。
3)重視網球教學中游戲法的運用法則。由于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對于某件事物的堅持會顯得毅力不足,而在網球啟蒙訓練中對單個技術動作的訓練往往是極為單調枯燥的,所以教練員要充分把握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在啟蒙訓練中的技術動作教學中要致力于提升少年兒童對網球訓練的興趣。尤其是在前期的網球技術動作練習當中,可適度穿插一定的教學游戲,比如定點擊打紙杯、上網攔截比拼等游戲,將許多技術動作加入到游戲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孩子們對網球的興趣。也是其網球技術掌握得更為牢固,同時能夠激發少年兒童的比賽好勝心。游戲法是網球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方法。
4)注重孩子的技術個性化的發展教學。進行體育動作時,尤其是持拍類項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兒童也不例外。同樣的教學環境下,不同的小朋友可能會變現出有不同的擊球風格。可能有的喜歡把球打高,有的喜歡把球打轉等等。所以在進行技術教學時,要遵循每個學生特點規律,在它自身的技術風格上再進行技術的打磨。
4 研究結果
1)5次課、10次課后的正手擊球教學效果。(1)正手擊球的穩定性。5次課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擊球進行第一次考核,得出基礎數據;10次課后,對兩組實驗對象進行第二次考核。穩定性:指的是通過20次擊球,可以用正確舒展的動作將球擊打到對面的有效區域,并對線路有一定控制。通過5次課的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正手擊球的穩定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擊球穩定性優于對照組;10次課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正手擊球穩定性均有增加,且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再次通過5次課訓練后,學員正手擊球技術穩定性均有提升;與第一次考核相比,實驗組正手擊球穩定性的提升優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后5次課的學習效應高于對照組。(2)正手擊球的精準度。兩個組的精準度在5次課后第一次考核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通過10次課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精準度均提升較大,實驗組的精準度更趨明顯。這說明5次課的訓練,兩組實驗對象的正手擊球穩定性鞏固較為良好,而精準度較差。通過10次課的訓練后,兩組實驗對象均在正手擊球穩定性和精準度上有所提升,且實驗組的穩定性和精準度優于對照組。
2)5次課、10次課后的反手擊球教學效果。(1)反手擊球的穩定性。通過5次課的訓練后,對照組的反手擊球穩定性優于實驗組;而10次課的訓練后,實驗組的反手擊球穩定性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2)反手擊球的精準度。實驗組和對照組在5次課、10次課后考核的精準度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與正手擊球考核結果相比,反手擊球的穩定性較差。反手的精準度在訓練5次后的考核優于正手,也許是因為反手短暫的兩節課的訓練所造成的短暫訓練效應,而十節課后的考核,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說明后5節課實驗組彌補了前5節課的反手擊球技術教學的不足。
5 結論
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是網球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網球學習者學習網球首先要學習的技能,兒童少年網球技能培養更是要重視正反手技術的培養,技術動作的設計與訓練計劃的安排一定要結合運動生物力學原理。網球正反手技術學習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在網球上面的發展水平甚至是發展情景。我們應當重視正反手技術的教學,作為教練我們應當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通過實驗可以看出,沃力十次階段訓練法能綜合、平均提高兒童正反手擊球技術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可以作為一種針對兒童新手的教學大綱設計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馬林圖.對國外關于網球技術研究的生物力學分析[J].科技信息,2012(33):788-789.
[2]林橋兵.核心力量發展改善少年兒童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能的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