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在所有的學科中只能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學科,在中考中又是一個介于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學科,所以每年在申報課題的時候,能審批下來的歷史課題并不多,歷史老師能參與課題研究的就不會太多。對于這些沒有機會接觸到課題的老師,怎樣能順利地申請到課題,又怎么樣去做一個歷史微課的課題研究呢?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掌握基本的微課制作技術
基本的微課制作軟件有錄屏軟件、2013版PPT。最簡單的就是2013版PPT。先在電腦上進行下載安裝。然后做好PPT,包括片頭和片尾。由于時間長度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所以PPT不可太多,控制在10張以內為好。做好后就可以進行錄制了。在標簽上點擊“幻燈片放映”,會出來幾個子菜單。在子菜單里點擊“錄制幻燈片演示”,會出現(xiàn)兩個下拉菜單“從頭開始錄制”和“從當前幻燈片開始錄制”。一般是選擇“從頭開始錄制”。一邊播放幻燈片,一邊講述,錄制也在同時進行。如果哪一張錄制錯了,可以選擇“清除”錄音,再點擊“從當前幻燈片開始錄制”進行重新錄制。全部錄制好后點擊左上角的“文件”標簽,點擊“導出”,再點擊“創(chuàng)建視頻”,視頻文件就開始創(chuàng)建。這需要一個過程。創(chuàng)建好后視頻文件就會出現(xiàn)在原來的文件夾里。另外還有皮影客、Scrash等軟件,可以使視頻效果更好。
2 要去參與別人的課題
不要想著一開始就做課題負責人,你可以先去參與別人的課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漸了解到做課題的流程:做課題先要寫立項申請書,等待教育部門審批。審批下來后,你要撰寫開題報告。開題以后,你可以招募組員進行項目研究了。通過研究,要形成自己的一系列成果。最后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
3 怎樣進行選題
歷史微課還處于起步階段,選題的范圍十分寬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等都可以成為研究的對象。但是選擇對象切記外延過大。如《中學歷史微視頻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這個課題的外延就非常大,從范圍上講它包括初中的中國歷史,也包括世界歷史;從具體研究對象上講它所有的歷史要素都可以研究;從研究的方向上講它包括“開發(fā)”和“應用”兩個方面的研究。它包含的思維對象的數(shù)量和范圍太廣,很難按類別形成一個專題。如果研究范圍定小一點,研究對象就會更加明確,上手也比較快,可以形成一個專題系列。如我們可以定“歷史人物的微課開發(fā)”,范圍就縮小了很多。其實仔細推敲這個范圍也很大,它可以包括中國歷史人物,也可以包括世界歷史人物。你可以再進行分類,以中國歷史人物為例,又可分為“中國古代皇帝的微課開發(fā)”、“中國古代名臣將相的微課開發(fā)”或“中國古代杰出女性的微課開發(fā)”等等。我通過思索,把自己的課題定為“中國古代歷代皇帝微課的開發(fā)和研究”,這個課題實際上就是從第一個課題中派生出來的。
4 填寫課題立項申請書
我之所以說是“填寫”立項申請書,是因為立項申請書是一個表格,里面有“課題名稱”、“課題負責人及其學術經(jīng)歷”、“課題組成員”、“課題論證”及“研究計劃”等具體條目要求。只要按照要求填寫基本就可以了。
5 怎樣撰寫開題報告
首先要知道開題報告應該包括哪幾個部分。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理論依據(jù)、關鍵詞的界定、課題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科研思路和方法、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保障措施。開題報告和立項申請書大致相同,但也有所區(qū)別。立項申請書側重于為什么要去研究,可能是基于興趣愛好、或者是空白或者是想推廣,而開題報告?zhèn)戎赜谝芯渴裁春驮鯓尤パ芯俊?/p>
在課題研究的背景中,可以從國外、國內兩個方面即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介紹一下研究現(xiàn)狀,尤其是國內研究的情況,以及你的課題的來源,比如我的一個課題就是從研究上一個課題中派生出來的。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包括國家政策文件、教育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在撰寫理論依據(jù)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閱讀一些書,尋找對課題有實際支撐的理論。
關鍵詞的界定可以明確研究目標,規(guī)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有調查法、課例法、個案法、教育敘事,選擇的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與人員的具體分工是開題報告的重點部分,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與結題階段。分工要比立項報告書上的更具體,列出時間表,便于操作和時間的控制,防止組員拖拉,保證按期完成。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包括結題報告、一系列微課(含PPT、進階練習、學習任務單、微課稿)、公開課及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課后反思、教育敘事,發(fā)表的研究性論文等。保障措施主要指課題研究的力量及資金保障。
6 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
這是最后一步。結題報告關于背景的描述一定要比開題報告簡單;結題報告?zhèn)戎匮芯窟^程的描述與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課題研究的具體過程是詳細介紹部分,建議以時間為序,羅列出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大事,如何時立項,何時開題,何時何人中期研討,何時何人開展課例教學,何時研討結題等。研究的過程要突出扎實性,研究成果要強調時效性。成果的呈現(xiàn)首先回答研究目標是否達成,成果圍繞研究內容展開,一般表現(xiàn)在學生的進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三大方面。經(jīng)驗總結與理論提升均以課題研究的實踐為基礎和支撐。研究后的反思,突出拓展性,問題要有深度,為后續(xù)研究拓展更多的空間。
作者簡介
秦瑞娟(1970-),女,漢族,安徽馬鞍山市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歷史古代皇帝微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