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玲
(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撫順 113300)
“三高”農業與土肥具有密切聯系,土壤肥力是作物高效生產的基礎,若想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還需保證土壤肥力。土壤中的各類營養原因與施肥類型、施肥技術等息息相關,此類因素都是影響農作物產量及品質的因素。因此,針對土壤情況,培養土壤肥力,采取合理施肥模式,有利于提升經濟效益,保證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若沒有將土壤肥力擺在重要位置,“三高”農業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
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各個區域的經濟水平明顯提升。但農業建設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限制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種植人員統籌規劃不足,導致土肥基礎較差,無法實現三高農業發展目標。土肥基礎具有多種屬性,若想提升農業產量,需要保證農業生產的地域寬度。若生產面積不足,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影響。因此,不只需要注重土壤面積還需保證農業生產的質量。農業生產活動在開展前,需保證農業土地不受污染,其中具有農產品生長的營養元素。土肥具有此類屬性,能有效實現“三高”農業目標。通過調查發現,強化農業土肥基礎,有利于調整農田中的有機物含量,保證土壤肥力。農業生產活動中,種植人員還需引進科學發展觀提升土壤肥力。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技術采取測土配方對土壤肥力進行調整,對其中的有機物比例合理調配。政府部門還需建立完善的農業生產體系,對農業生產技術進行推廣,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控制土壤污染的同時,實現農業的生態化,達成“三高”農業生產目標。
首先,技術需求及推廣的問題。針對肥料的使用應當結合土壤情況,對土壤中的營養成分進行準確分析,明確土壤中的缺失成分對應使用肥料。我國多數農民對土肥的理解不足,導致無法準確的使用土肥。若想解決此類問題,農業部門還需發揮功能,進行實地考察,對土壤狀況展開分析,提升農民施肥的準確性,改善耕地土壤肥力。其次,肥料用量及作物產量問題。采取科學的土肥施肥方法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一般情況下,肥料的使用量大耕地的營養元素越多,會促進農作物的高速生產。但在特殊情況下,若肥力過高也會導致農產品減產。因此,對肥料及效果的關系還需準確把握,從而實現“三高”農業的目標。
專業技術人員的領導下,測試土壤肥力含量,根據種植農作物的種類,補充對應的營養元素??茖W、合理施肥是測土配方工作的核心理念,此項工作也是長期作業的基礎工作,在耕地土壤中提取樣本進行化驗能獲得相對穩定的資金支持。在發達國家中,展開此類測驗工作較為常見,政府部門會根據預算進行肥料經營,并收取稅費,我國采取耕地分散經營管理機制,農戶在經濟上相對窘迫,農戶無法承擔較高的測試費用。為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政府需投入一定的資金展開測試項目,在耕地試驗田中提取土壤樣本。現階段,政府還需強化農業土肥及檢驗方面的資金支持,擴大土肥的影響范圍,構建完善的推廣指標體系。
土壤作為農業生產的基礎,且土地資源無法再生。我國是土地遼闊的大國,但人口數量眾多,人均耕地占有量較少,顯現出人地資源矛盾,我國耕地也面對土壤質量下降及土壤退化等問題。土地管理部門還需將耕地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并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建設相關的推廣機構,針對土地現狀進行適當的推廣,引起農民的重視,并推廣土肥相關知識,滿足“三高”農業的生產需求,并保障農業種植的安全性,提升耕地質量。將“沃土工程”落實到實處,在此之上構建完善的土地質量檢測體系,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耕地的技術管理及農田保護制度進行調整,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合理使用土地有利于保證農業生產。土肥工作需要進行廣泛的宣傳,使農民意識到保護耕地的意義,并做好數量及質量的保護工作。避免土壤發生退化及污染,這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所在。構建耕地獎懲制度,評估農業土地的使用現狀,建立農業耕地數量及質量的監督管理方案,做好監測點的管理工作。注重提升農業科技產量,合理施肥對產品生產結果進行優化,提升復種指數及土地利用率。政府還需增加對農業的關注,使農田條件改善,合理保護農業生態系統,大力推廣因作物配土肥的理念,對土壤肥料結構進行調整。利用秸稈還田或者牲畜過腹還田理念,保證土壤中的有機質。根據我國農業部制定的沃土計劃,保證的有機肥投入量在30000kg/hm2以上,且有機肥的施肥量每年增加,強化復混肥的質量管理,保證農民的經濟效益。
土肥技術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技術。我國農業在發展中,使用過多的化學物質導致土壤肥力降低,甚至發生土地退化問題,對此,采取有效的對策使人們意識到農業持續發展的意義,認識到土肥的價值,從而改變傳統的施肥觀念,加大對土肥的利用率。政府部門應當發揮職能,引導農業部門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從而實現“三高”農業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