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悅鑫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日趨多樣化,導致輿論的態勢也日趨多樣,從而影響了社會公眾的生活及思想。在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的話語權不斷擴大,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有諸多優勢,如傳播面廣、傳播速度快等,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強大力量。然而,新媒體在為社會輿論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
所謂輿論,指的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里,公眾對于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輿論作為公眾意見的一種評價,是對社會心理的反映,其以公眾為對象,以公眾事務為指向,是一種公開表達意見的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們黨輿論工作的主要陣地,以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為代表的媒體,是現代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而現代傳媒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則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論作為公眾表達意見的一種新方式,具有公開性、草根性、突發性和指向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了新聞真實性,認為新聞要根據事實來進行描述,既要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實或事物的全貌,又要準確報道個別事實。無論哪一種新聞觀,真實性都有著極端重要性,這一性質是新聞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原則要求,新聞一旦沒有了真實性,新聞也就無從談起。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媒體的輿論導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則是虛假信息違反真實性。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媒體平臺門檻低,缺少把關人角色,從而導致各式各樣難以辨別真假的信息涌入受眾眼中。現在,人們已經日益浸潤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中,人們眼中的現實世界則是新聞媒介有意無意營造出來的擬態環境。輿論的傳播具有不確定性,在公民新聞的時代,人人都是記錄者,人人都可以成為大眾信息的傳播者。每個人發出的信息都可能引發輿論,受眾自發引起的輿論可以對社會產生強大的沖擊,然而對于該輿論的真實性的核實則具有挑戰性。
目前很多新聞報道的內容淺顯,報道的很多事件的人物都不夠典型,缺乏有效的輿論引導力,使受眾無法看到弘揚真善美的內容,看不到時代的主旋律,也缺乏對事物的洞察力,不能很好地引導受眾的思想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對于新聞內容的特點的挖掘也不夠深入。很多新聞只是表面化的呈現,大幅度地進行宣傳,這樣做并不能使受眾掌握媒體報道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新華社曾組織課題組對“輿論引導有效性和影響力研究”進行問卷調查,被調查者中有68%的人認為典型報道的主要問題是“都是優點沒有缺點”;61%的人認為典型報道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認為這是空話是套話;39%的人認為新聞對典型人物的個性特點挖掘還不夠深刻。由此可見,當前不少新聞報道都存在表面化的傾向,尤其是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報道上,大篇幅地進行宣傳,卻不能指出報道的意義,如果報道沒有對社會和大眾產生良好的輿論導向,那么不能堪稱是一篇好的新聞報道。
我們正處于社會快速發展之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我們的生活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以及許多難以解決的困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新聞媒體不僅要報道社會上的事實與觀點,更要做好引導輿論工作,揭示事物的本質與現象,新聞媒體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龍口粉絲為例,由于央視的《每周質量報告》對于龍口粉絲的不當報道,稱其含有致癌物質,導致了市場上所有的龍口粉絲全部下架,后經查實發現只是個別龍口小廠家的粉絲有問題。后來,央視《每周質量報告》開始為龍口粉絲重新正名,這才使得龍口粉絲起死回生,可見輿論的作用之巨大。在自媒體泛濫的時代,過度的輿論將會引發社會傷害,而這也會傷害到更多無辜的人。比如2017年的“三色虐童案”,從11月23日晚開始,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開始紛紛轉發“三色虐童案”的相關信息,更有人將此虐童案毫無依據地與解放軍老虎團進行關聯,直指有軍人對幼兒園的兒童進行了性侵。直到24日下午軍方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發布了一篇名為《“老虎團”政委馮俊峰就涉及部隊傳聞答記者問》的文章,及時地回應了網民關注的焦點問題,澄清了事實,這才使得輿論有所好轉。這次的事件明顯是將軍隊和國家領導人進行關聯,惡意炒作,大量的輿論針對軍隊,給國家形象造成了嚴重傷害。盡管流傳的大多都是謠言,傳播過程中自媒體在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但過度的輿論或多或少也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傊?,在自媒體泛濫的社會,新聞媒體應堅持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正確發表新聞評論,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來引導輿論。
網絡媒體的特點為虛擬性、匿名性和互動性,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參與到媒體的活動中來,受眾已然變成了媒體信息的接受者和傳遞者。尤其在自媒體時代,自媒體的門檻低,導致受眾對于媒介的選擇變得更具有隨意性,網絡媒體的傳播方式發生變化,決定了網絡媒體的傳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一年前,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被殺的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大量關注,事發后,陳世峰作為兇手已經被日本警方抓捕,劉鑫遲遲沒有面對媒體,甚至和江歌的母親在網上發生隔空沖突。咪蒙的《劉鑫,江歌帶血的餛飩好吃嗎》這一自媒體文章一出來就將此案引向了輿論的高潮,此時,輿論的矛頭全都指向劉鑫,而江歌的母親也將劉鑫的全部個人信息公開到了網上,引發了大規模的人肉搜索。一時間,所有的輿論都壓向了劉鑫,網絡上各種自媒體發布的消息也在蒙蔽著公眾的雙眼,使公眾難以分辨消息的真假,公眾的情緒被網絡媒體牽著走。雖然最后許多信息被主流媒體證實為虛假信息,但自媒體信息傳播后已經引起了不可逆轉的輿論風波。網絡媒體對于新聞信息具有選擇性,受眾對于信息的選擇具有匿名性,很多網友對相關文章紛紛轉發,對于主流媒體的“不作為”也紛紛提出質疑。網絡媒體對于輿論導向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對于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存在著挑戰,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新聞報道首先要始終堅持新聞真實性,堅持正確的輿論觀,要堅守真實、公正、公開的原則。其次要加強新聞的深入調查。新聞要深入地調查新聞事件,讓新聞的事實呈現在公眾面前,避免只停留在新聞的表面。只有深入挖掘新聞,新聞報道才能真實可靠,新聞輿論才能更加正確。最后,新聞還應堅持黨性原則,做好黨的輿論工作的主要陣地。只有做到這些,媒體才能更好地引導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