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
(鐵道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3;上海市公安局,上海 200042)
近年來,隨著市民私家車擁有量激增,交通事故也大量增加,造成巨額經濟損失和大量人員傷亡,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情況增多,交通事故處置速度有待提升,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1]。另外,市民集中在國慶假日出行,形成大客流,特別是熱門景區道路擁堵、道路交通路口違停行為成為影響市民出行的重要因素。本文聚焦道路交通管理等警務工作難點,以上海市公安局A派出所為例,堅持理論和實戰緊密結合,探索警務工作新模式、新機制和新方法。無人機超視距飛行和人工智能繪圖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實戰創新運用,能有效拓展感知覆蓋范圍,織密社會面防控網,使轄區綜合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無人機+警員”警務巡邏新模式,有利于實現“早”疏導,歸還路權于民,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有利于“快”處置,實現科技強警,為一線民警減負降壓;有利于“準”研判,實現“AI+”新警務。
A派出所自2018年12月以來,啟用警用無人機處置交通事故,目前已累計測試180天,飛行273架次,飛行里程725公里,飛行時長3525分鐘,處理交通事故160余起,先期處置突發事件2起。
A派出所使用的無人機機型為六旋翼,機重15公斤。空載最長續航時間為75分鐘,搭載最長續航時間為45分鐘。無人機現場拍攝的實時畫面可在A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內大屏幕顯示。經過實地測驗,無人機信號在A派出所轄區范圍全境可控。惡劣環境適應方面,無人機可抗風6級,小雨天氣可正常作業。設備作業搭載裝置包括4K高清變焦40倍相機、高空擴音設備、智能拋投裝置(最多5公斤救援物資拋投)。
運用警用無人機處理交通事故與一線民警直接處理交通事故的數據量化對比情況看,運用無人機處理交通事故節約了近一半時間,處置效率大幅提升,由事故引發的衍生擁堵狀況也得到明顯改善。
A派出所綜合分析本轄區道路交通現狀,聚焦景區、商業廣場等大客流,軌道交通站點違停車輛多等管理難點,探索警用無人機與實兵警力相結合的“空地”立體化警務新模式,有效拓展了感知覆蓋范圍,織密社會面防控網,轄區綜合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A派出所將警務模式的空間思維由橫及縱拓展,應用警用無人機參與日常空中巡航,提高對轄區各類突發情況、“110”警情、群體性事件、大型活動安保等警務活動的初期處置和現場掌控能力,打造立體化警務新模式。
1. 技術保障到位
A派出所在試點應用初期,積極尋求專業支撐,與上海市公安局警務航空隊、合作公司就新一代警用無人機應用試點工作進行多次協商,優化工作方案,統籌解決警用無人機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通訊信號差、圖像傳輸不穩定以及遠程操控、續航和載重能力等問題。
2. 設備升級到位
A派出所依托電信公司完成轄區100余個電信LTE-FDD1.8G基站的優化調整,新建及改造6個基站,確保警用無人機300米以下空域巡控任務中飛行、傳輸信號的全覆蓋。同時,采購新型警用無人機KBT-MX6,利用該型號續航時間長、操控距離遠、飛行穩定性好、承載能力強等特點,并搭載清晰度達4K的變焦鏡頭,最大拍攝范圍8平方公里,實現現場影像向派出所內綜合指揮室實時傳輸。
3. 人員配備到位
A派出所選拔了十余名民警參加正規化的無人機操作培訓,均通過了技術等級考核,保證每個值班組有三人可以操作警用無人機,實現了各值班組警用無人機持證上崗操控的無縫銜接,合理調配派出所人力資源,既保證無人機駕駛員能夠輪班休整,又能確保有序、安全、高效地完成日常警務飛行任務。
在完成警用無人機及配套設備更新改造、操作人員專業培訓等相關工作后,A派出所對警用無人機開展了近2個月的調試,確認基本達到執勤要求。自2018年9月份試運行以來,轄區警用無人機多方位、多角度參與各類警務活動,大大提升了警務實戰效能。
1.“空中感知”開啟客流監測新方向
國慶安保期間,在重點景區周邊重要路段航拍監測前往景區的客流、車流量,通過空中巡航圖像視頻數據資料的實時回傳,綜合指揮室實時預警研判,調整主要出入口信號燈控和路線指示設置,調配警力支援,及時解決道路擁堵問題,并適時發布景區周邊交通信息,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實現了指揮調度扁平,做到了處置高效。
2.“空中喊話”開啟秩序管理新模式
通過無人機平臺搭載無線空中擴音裝置,在大型活動安保、交通管理、突發事件處置等勤務活動中,進行必要的“空中喊話”。如針對公交站、重要路口等地周邊候客車輛違停現象、假期景區大客流、地鐵站線突發故障等情況,通過空中喊話的方式,作出必要的警示提醒,確保車輛、人流能按指定要求進行安全、有序的疏散。
3.“空中取證”開啟交通執法新應用
運用警用無人機執行空中巡邏任務,對市民深惡痛絕的車輛隨意穿插、壓線變道、逆向行駛、違章停車等違法行為,通過拍攝視頻錄像和圖片的方式固定證據,錄入違法系統,為執法提供強有利支撐。同時,會同分局交警支隊在交通事故現場勘查方面進行試點,通過無人機對道路交通事故現場高空定點拍攝,獲得直觀全面的數據資料,將取證照片導入相關應用軟件系統,5分鐘左右制作完畢一張交通事故現場勘查圖,極大提升了事故現場勘查處置的效能。
充分運用警用無人機機動性、靈活性強的特點,助力警務工作“準”研判,實現管控前置。設置無人機飛行路線布點測試,在軌道交通出入口、高速公路上下匝道口沿線、大型醫院及婦幼保健院周邊道路進行定點定時巡察感知,與固定視頻監控泛感知點位互補,擴大感知范圍,豐富感知觸角,增強感知能力,探索“空地”感知新模式。
特別是在元旦、春節期間,派出所在景區周邊重要路段航拍監測前往景區的客流、車流量,通過空中巡航圖像的實時回傳,綜合指揮室及時預警研判,適情調整主要出入口信號燈控和路線指示設置,調配警力支援,及時化解道路擁堵,并適時發布景區周邊交通信息,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通過依托無人機輔助警務工作,建立“空地”立體感知體系,實現了指揮調度的前置化和研判工作的精準化,促進警務工作由應急處置向風險管控的升級轉型。
運用無人機無線通信遙控、空中懸停、圖像回傳、GPS導航定位、超視距飛行等先進技術,助力警務工作早疏導,提升警務效能。以無人機超視距飛行進行圖像采集,開展巡邏防控、視頻跟蹤、高空定位、人臉識別等方面工作,與傳統的地面警力巡邏防控形成強大合力,同時增強地面警力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全力掃除街面巡邏防控工作中的盲區和死角,構建“空地”立體化治安防控模式,為應急處突、大型活動安保、交通管理等警務活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確保轄區治安防控無死角、無遺漏。
針對軌道交通站點和重要交通路口周邊候客車輛違停現象、假期景區大客流、地鐵站線突發故障等情況,綜合指揮室民警通過無人機外掛擴音設備,以空中喊話方式,對違停車輛作出警示提醒,實現定點管控、遠程疏導。利用無人機垂高俯視大視野、實時移動易調整的特點,建立“空地”立體化防控體系,切實維護轄區平安穩定。
基于A派出所警用無人機的飛行經驗和應用成效,刑偵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把警用無人機納入“空地”立體化處置體系中,助力警務工作“快”處置,輔助一線全科民警執法。把空中地形勘探、移動視頻取證、立體現場勘查與地面守候伏擊、化裝偵查等地面工作相結合,拓寬偵查工作的空間維度,從原來單一維度的地面偵查延伸為地面與空中相結合。在警務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借助無人機超視距飛行服務警務工作,積極作為,主動打擊日益隱蔽多變的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提高刑偵部門全方位偵查水平,使偵查能力上升一個新高度。
在處置道路交通事故中,可利用無人機協助民警在現場高空定點拍攝獲得直觀全面的數據資料,同步將取證照片導入配套研發應用軟件系統,5分鐘內即制作完成交通事故現場圖,將現場圖傳輸到民警手持的警用移動終端,讓民警在到達現場前便能對現場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極大提升了事故現場勘查處置的效能。高空定點拍攝獲得直觀全面的資料,軟件系統智能繪圖,減少民警重復勞動和低效勤務。同時,通過無人機移動視頻巡邏,及時排查預警,適時發布交通信息,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提高事故處置效率,縮短路面占用時間,提升群眾的滿意度。
A派出所轄區內黨政機關、商圈、學校眾多,道路通行及停車資源相對緊張,區域內臨時違停情況突出,存在“民警不在、違停不撤,民警到場、違停即散”的“貓鼠游戲”管理困境。以轄區內輕軌N號線C站為例,出口附近的通躍路上經常會有違停候客車輛,派出所啟用無人機到場后,飛行高度保持在100M,綜合指揮室民警借助實時回傳畫面,可查看違停車輛車牌,通過遠程喊話對違停侯客車輛進行驅趕。如違停車輛拒不駛離,綜合指揮室再通知附近巡邏民警到場對其進行處罰。
轄區內的T小鎮是集居住、觀光、餐飲、住宿、會務于一體的復合型居住區,每逢節假日、周末便會出現大客流、大車流情況。派出所出動無人機對周邊交通以及小鎮內的人車流量進行監測研判,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協調小鎮物業、巡邏警力等及早開展處置。元旦期間,綜合指揮室發現小鎮南門進口處車輛積壓過多,對道路通行產生影響,遂通過無人機擴音器喊話,以及人工干預相結合方式,在較短時間內將積壓車輛疏導至西門進入小鎮。
在以往的夜間設卡盤查工作中,由于缺少空中視角的支持,一旦瞬時發生沖卡等情形,事后尋找肇事車輛過程較為繁瑣。警務流程再造后,派出所在查處酒駕工作中,沖卡逃逸情形亦時有發生。A派出所啟用無人機配合民警設卡查處酒駕,無人機在卡點前方50米處,保持飛行高度50米,可對被攔停車輛車牌車型情況進行拍攝固定證據,如發生沖卡等情形,無人機能及時跟蹤逃逸車輛行蹤,并固定沖卡逃逸視頻證據。
某些重要區域內,各類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較多。啟用警用無人機先期到場后進行空中監測,將現場規模、人群特征等實時影像信息回傳綜合指揮室,為下一步處置工作提供研判依據。某日,派出所接報稱在轄區內有人員在道路聚集,綜合指揮室即指令無人機出動,在觀察現場情況后調集N名民警到場,采取“領頭”“斷尾”方式迅速引導至目標區域予以接待處理。
警務流程再造后,派出所民警承擔了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置工作,其中繪制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以及事故發生后如何快速疏導恢復交通秩序,成為困擾基層一線的一大難題。A派出所緊緊抓住這一執法難點問題,大膽啟用無人機參與交通事故處置,并自主研發配套軟件,成功實現了航拍影像圖轉化為事故現場圖,為后續責任認定、快速恢復交通提供了有力保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