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民國時期(1911—1949年)是中國現代連環畫的發軔期,誕生了數量不菲的連環畫作品,對后世連環畫創作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連環畫作為一種大眾通俗讀物在民國時期曾廣為傳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民國時期出版的連環畫(以下簡稱“民國連環畫”)留存至今的已不多并且普遍存在紙張酸化、老化、破損等問題,部分民國連環畫甚至瀕于消亡。
民國連環畫是國家圖書館最具特色的專藏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捐贈、收購、調撥、轉交等方式陸續將分散在各處的民國連環畫籌集至該館。目前,國家圖書館是國內民國連環畫收藏數量最多的機構。近年來,國家圖書館致力于館藏民國連環畫保護工作。筆者曾參與其中部分工作,通過回顧自身工作經歷、實地考察民國連環畫庫房、查閱文獻資料、訪問其他保護工作親歷者等方式,對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的收藏現狀和保護現狀進行梳理,分析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建議。
目前,國家圖書館收藏民國連環畫近8000種,28000余冊,藏書數量居全國之首。館藏民國連環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不僅包括古典小說、歷史演義、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武俠傳奇、偵探、滑稽、電影故事、戲曲故事等常見題材,還包括一些民國時期非主流題材的連環畫,有反映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具有進步意義的連環畫,如《百劫英雄》《狼心喋血記》《抗戰的孩子》《血戰大上?!贰豆鹆盅獞稹返?;有揭露國民黨黑暗統治的連環畫,如趙宏本編繪的《天堂與地獄》《上海即景》等;還有外國題材的連環畫,如《米老鼠捉強盜》《唐老鴨探寶記》等。
館藏民國連環畫表現形式多樣,除傳統線描連環畫外,還有電影本連環畫、木刻連環畫、素描連環畫、漫畫連環畫、彩色連環畫等。除單行本連環畫外,還有多卷本連環畫。
館藏民國連環畫中,名家作品薈萃,精品云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著名連環畫家有劉伯良、陳丹旭、朱潤齋、周云舫、李澍丞、陳廣生等??箲饎倮?,連環畫進入一個迅速發展的興旺時期。當時的連環畫界有“紅云一笑,梅花三達”之說,指的是被譽為連環畫界“四大名旦”的趙宏本、沈曼云、錢笑呆、陳光鎰和有“四小名旦”之稱的趙三島、顏梅華、筆如花、徐宏達。同時期,較為知名的連環畫專業作者還有嚴紹唐、徐正平、蔣萍、何廟云、張龜年、盧汶、汪絢秋等。上述這些連環畫名家在民國時期的代表作品,國家圖書館皆有收藏。藏品中比較知名的有朱潤齋的代表作《天寶圖》《三國志演義》,周云舫的成名作《平陽傳張勇》,趙宏本的《文武財神》《天堂與地獄》《雷雨》,沈曼云的《七個紅面孔》《八個黑面孔》,錢笑呆的《紅樓夢》《青樓淚》,陳光鎰的《獅》《金玉樓》,嚴紹唐的《西游記》,劉伯良的《三盜狀元印》等。這些名家作品創作嚴肅、繪畫精美、造型準確、構圖考究,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藝術水準,堪稱民國連環畫中的精品。
世事滄桑,民國連環畫大多已散失。國家圖書館能有所收藏且藏書數量較多,實屬難得,并且館藏民國連環畫題材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名家精品云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我國連環畫史、藝術史、出版史和文化史的基礎性文獻資料。
近年來,國家圖書館通過舉辦展覽和講座、影印出版、編纂書目、建設專題數據庫、改善裝具等方式對館藏民國連環畫進行保護。
為更好地揭示館藏連環畫,宣傳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引導讀者閱讀欣賞連環畫,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先后舉辦多個基于館藏連環畫(包括館藏民國連環畫)的專題展覽,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2005年舉辦的“國家圖書館連環畫匯展”,這是國家圖書館首次舉辦的連環畫專題展覽,也是國內首次舉辦的民國連環畫大型展覽。2006年舉辦的“國家圖書館藏中國連環畫展”,展品包括葉淺予的《王先生》、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等多件民國連環畫作品。2018年舉辦的“中國連環畫百年歷史展”展出了民國時期首次以連環圖畫命名的1925年上海世界書局《連環圖畫三國志》以及國家圖書館典藏的民國“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代表作品[1]。在連環畫展展出的同期還舉辦連環畫講座,先后舉辦“中國連環畫藝術鑒賞”“中國連環畫文化”等多個講座。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為緬懷革命先輩,發揚革命精神,國家圖書館從館藏中精選出上世紀40年代上海聯益社書局初版印行的《國父的幼年》《十次革命》和《辛亥革命》三冊連環畫,合集成一套《辛亥革命典藏連環畫》,由黃山書社影印出版。這套連環畫既是孫中山先生及辛亥革命的圖畫式記憶,也是民國舊版連環畫的杰出代表,可謂故事性、藝術性、史料性兼具[2]。國家圖書館通過影印“復活”這套民國連環畫,使原作化身千百,廣泛傳播。
2011年初,國家圖書館開始策劃編纂《民國時期連環圖畫總目》,歷時兩年編纂完成,于2013年12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該書共收錄民國連環畫書目13383種,其中國家圖書館館藏書目7951種,其他館館藏書目5432種。該書不僅是對我國民國時期連環畫出版情況的系統整理,也是對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家底的統計與整理。
2015年,國家圖書館與神州共享(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民國連環畫數字閱覽室(網址http://www.zhlhh.com/ReadRoom/aamglhh/)。目前,該數據庫建設已初具規模,設有“民國連環畫”“連環畫名家”“連環畫書局”“連環畫保護”等六個專欄。每個專欄除文字介紹外,還收錄相關館藏民國連環畫的掃描圖片或數碼照片,總計約1000余張。
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不流通,除展覽外,讀者一般很難見到。民國連環畫數字閱覽室的建設為館藏民國連環畫的展示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加大了館藏民國連環畫的社會能見度,具有重要意義。
為提升文獻保管條件,2016年國家圖書館將館藏民國連環畫從不防塵、不避光的普通鋼制書架上移入帶有玻璃柜門的封閉式鋼結構書柜中。這種書柜表面涂有環氧聚酯混合粉末,無毒、無味、內無揮發性物質并且存儲空間大、密閉性好,能夠起到一定的防塵、遮光作用。書柜還配有人工鎖械,起到防盜、防損作用,使文獻保存更加安全。
回顧國家圖書館已經開展的館藏民國連環畫保護工作,筆者認為在保護工作中,國家圖書館相對比較重視館藏民國連環畫的宣傳展示和整理開發,而原生性保護措施不足,再生性保護進展緩慢,并且文獻整理開發工作也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不完善之處。具體而言,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保護工作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盡管民國連環畫據現今年代不算久遠,但因民國時期造紙原料復雜,制漿工藝落后等原因加之長期在缺乏恒溫恒濕的自然狀態下保存并且缺乏修復,紙張酸化、脆化、老化加劇,表現為紙張發黃、開裂、掉渣、書頁破損、蟲蛀、書頁粘連、缺少封面或封底等。上述這些現象不是個別情況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初步估計館藏民國連環畫的酸化老化破損率達到90%以上,保存狀況堪憂。
3.2.1 保存環境欠佳
首先,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長期放置在基藏書庫的地上庫房內,與基藏本文獻共處一室,享受“同等待遇”。由于基藏書庫的中央空調只在夏、冬兩季的開館時間內開啟,其他時間均關閉,因此民國連環畫庫房無法實現恒溫恒濕環境。其次,民國連環畫與基藏本文獻共處一室,極易使基藏本文獻感染酸性物質,不利于基藏本文獻的保存。民國時期文獻最大的弱點是紙張含酸較高,紙張中的酸性可通過接觸感染其他紙質或非紙質文獻,也會通過向空氣中揮發酸性氣體而造成非接觸感染[3]。
3.2.2 文獻缺乏修復
由于經費、人員、設備、技術有限等原因,一直以來有限的修復資源多用于館藏古籍修復,而館藏民國連環畫則一直處于擱置狀態,未能得到及時修復。
3.2.3 文獻脫酸尚未開展
由于國外研制的文獻批量脫酸技術、設備、材料等價格過于昂貴,因此目前尚未進口使用。而國內現階段的紙張脫酸技術研究仍處于實驗室試驗階段,也尚未大規模推廣應用。因此,目前面對館藏民國連環畫嚴重酸化的現狀,卻未能對其開展脫酸處理。
3.3.1 文獻尚未縮微化
截至2017年底,國家圖書館已完成除館藏民國連環畫以外的其他所有民國圖書的縮微拍攝,然而館藏民國連環畫縮微化工作卻尚未啟動。
3.3.2 絕大多數文獻未經數字化處理
由于建設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的需要,工作人員只選取了部分館藏民國連環畫的封面進行掃描或拍照,而絕大多數館藏民國連環畫或者絕大部分書頁未進行數字化處理。此外,由于未開展館藏民國連環畫縮微化工作,因此也不可能由縮微文獻轉換成數字文獻。
3.4.1 文獻整理出版尚屬起步階段
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整理出版尚處于起步階段。首先,在館藏民國連環畫的影印出版方面,存在出版物數量少,選題窄等問題。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有28000余冊,而已經影印出版的只有零星幾冊,大量珍貴、特色館藏民國連環畫尚待挖掘整理。其次,在館藏民國連環畫的編纂整理出版方面,僅依靠編纂館藏書目這一種方式還不足以充分揭示館藏。
3.4.2 數據庫建設不深入
在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建設上,由于數據庫只收錄部分館藏民國連環畫封面的掃描圖片,而未進行電子書建設,因此讀者無法看到原書全文全貌。此外,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沒有設置檢索功能,讀者查檢使用不方便。
目前,國家圖書館尚未開展館藏民國連環畫書目數據庫建設,無法實現館藏民國連環畫的書目計算機檢索。
今后,國家圖書館應繼續重視館藏民國連環畫保護工作,加大經費、人員、物資、技術等投入,采取綜合措施,努力推動館藏民國連環畫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具體而言,在做好文獻摸底調查、文獻征集、宣傳展示、文獻研究、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的同時,建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構建良好的庫房環境是民國連環畫保護的基礎與根本保障。對于民國時期文獻庫房的環境控制,2014年國家圖書館編制完成的“民國時期文獻庫房建設規范”規定了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庫房的溫濕度要求、空氣質量要求、光照要求、書籍裝具要求以及書庫的建筑、消防和安防等與文獻保護和安全相關的基本條件。建議參照上述建設規范,做好民國連環畫庫房環境控制工作,其中著重做好以下三項工作:第一,將民國連環畫從基藏書庫移至民國文獻專藏庫房,實現館藏民國文獻專藏的集中管理。第二,對民國連環畫庫房進行恒溫恒濕空調改造,配備獨立的恒溫恒濕空調系統??照{系統一經啟用,即應保持全年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行,使庫房常年盡量保持恒溫(16℃~20℃)恒濕(40%~60%)環境。第三,做好避光處理。更換民國連環畫庫房內的燈具,把普通熒光燈管換成防紫外線燈管。
如何針對我國文獻特點進行快速、有效、大批量的脫酸,成為圖書館界迫切需要攻克的關鍵難題[4]。未來,應對館藏民國連環畫紙張進行酸化測試并對紙張類型與紙張理化特性進行分析,以了解和掌握館藏民國連環畫酸化數據與指標。有了詳實的數據,才能為館藏民國連環畫批量脫酸提供針對性依據。同時,對國外的脫酸技術與脫酸設備進一步調研,盡快研發適合我國民國文獻的脫酸設備與材料,爭取早日將脫酸技術應用于館藏民國連環畫。
在目前館藏民國連環畫暫未脫酸處理的情況下,應及時對老化、破損的民國連環畫進行修復。這一點非常重要,及時修復文獻可以遏制文獻老化勢頭,延長文獻壽命。在進行文獻修復時,應著重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應在文獻摸底調查和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館藏民國連環畫進行鑒定,明確文獻價值、破損程度和復本數量等情況。在鑒定文獻價值時,要用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民國連環畫。不可否認,民國連環畫品質良莠不齊,精品與糟粕并存。但是,無論哪種民國連環畫都是當時特定社會歷史文化條件下的產物,留存至今都已成探析我國現代連環畫發端期原貌的一把鑰匙。因此,要對館藏所有的民國連環畫進行客觀的評鑒。
其次,依據鑒定結果開展分級修復,優先保護文獻價值高、破損程度嚴重、沒有復本的民國連環畫。同時,對亟待搶救性修補的民國連環畫,也要及時處理。
再次,探索適宜的修復技術。不同于古籍單面書寫的特征,民國連環畫中有些是雙面印刷,有些是單面印刷對半折裝,因此傳統的古籍修補法——托裱法不再適用于民國連環畫破損書頁的修補。民國連環畫裝幀結構的恢復也不能照搬古籍修復。民國連環畫中有些是明線裝,有些是暗線裝,還有些是鐵質馬蹄釘平訂。對生銹釘子的物理修復方法就與古籍修復不同。此外,民國連環畫中有些有函套,有些則沒有;有些是彩色封面,有些是單色封面;有些是影寫版,有些是彩色版;有些是石印,有些是鉛印,情況復雜多樣。因此,民國連環畫的修補技術要求較高。對不同裝幀結構、不同破損類型、不同印刷形式的民國連環畫的修復,應在遵循文獻修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視其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修補方案和修復技術。
對民國連環畫進行縮微化和數字化是以新型載體形式來保護文獻內容。經縮微化和數字化處理的館藏民國連環畫,其原件可以放入書庫長久保存,而以復制件代替原件為讀者提供閱覽和利用服務。因此,應盡快對館藏民國連環畫進行膠片縮微復制和數字化處理工作。國家圖書館下設縮微文獻部即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成立于1985年,擁有強大的縮微拍攝技術、先進的縮微拍攝設備和豐富的縮微拍攝經驗。未來,可以借助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的各項技術、設備與人員優勢,盡快開展館藏民國連環畫縮微拍攝工作。在此基礎上,利于膠片掃描儀等設備,將縮微膠片轉化成數字資源,實現館藏民國連環畫數字化。相較于數碼掃描,由縮微文獻轉換成數字文獻的方式使館藏民國連環畫原件只被使用一次即可得到縮微化和數字化兩套產品,降低了館藏民國連環畫原件在加工過程中的受損風險與受損程度。
4.5.1 深入構建專題數據庫
國家圖書館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民國連環畫數據庫之一。滿足讀者對館藏民國連環畫閱覽、欣賞、研究的需求,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建設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國家圖書館應充分挖掘和利用館藏民國連環畫資源,全面、深入構建這一特色專題數據庫。首先,增加連環畫收錄數量,建設電子書,實現全書全文瀏覽。從思想內容、題材類型、藝術水平、品相等方面出發,并嚴格遵照著作權法等有關規定遴選出精品民國連環畫,將這些連環畫的數字化成果制作成電子書補充進數據庫。其次,完善館藏民國連環畫專題數據庫的檢索和閱覽功能。在加深文獻標引程度、增加檢索路徑、全面揭示文獻、設計友好用戶界面等方面下功夫。最后,引入其他圖書館自建民國連環畫數據庫鏈接,方便讀者查詢使用的同時還能夠充實本館館藏或起到替代服務的作用。
4.5.2 建設書目數據庫
目前,國家圖書館已完成全部館藏民國連環畫的清點、編目工作,并編纂了館藏民國連環畫書目。未來,應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書目數據庫,實現館藏民國連環畫的書目計算機檢索。
未來應緊密圍繞連環畫專業研究者的研究需求與研究熱點,積極策劃選題,推進館藏民國連環畫的影印出版與編撰整理出版。一是,充分挖掘館藏珍貴或特色民國連環畫,將其影印出版。二是,在整理和研究的基礎上對館藏民國連環畫分類,專類編纂出版。如按照編繪者、題材、畫法等分類整理出版,使館藏民國連環畫成套系、成規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三是,增加整理出版的方式。除影印出版、編纂書目外,還可以以書影圖錄、書籍提要等方式對館藏民國連環畫進行整理出版。
民國連環畫是國家圖書館的特色專藏之一,是館藏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保護與傳承館藏民國連環畫是國家圖書館應盡的歷史責任。館藏民國連環畫保護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未來,國家圖書館應汲取以往保護工作的經驗,不斷探索更加適宜館藏民國連環畫的保護、揭示、開發、利用方式,把民國連環畫這一珍貴的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