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 224000)
隨著新課改在教學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為學生創造探究性的學習環境,來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在新課改這樣一種背景下,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通過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為他們提供主動探究的機會,從而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造力.本文針對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以下研究.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服務于生活.高中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形象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師應從“師本位”的傳統思想中走出來,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此外,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只有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下,才能為學生營造探究式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旋轉的圖形”這一節時,從這節課的特點可以看出,本節課適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他們理解起來會簡單.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利用手邊的文具或者書本進行旋轉演示.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將兩本尺寸相同的書本放于桌面上,以桌面為參考旋轉90°,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并提出相關問題進行探究.這樣一種直觀化的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探究式的學習環境,促使他們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他們有效地獲取課本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古人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高中數學教師通過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環境,能夠使他們更加直觀且高效地認識到自己的認知誤區,從而彌補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漏洞.由此可見,交流和互動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式學習環境,使他們在交流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露自己的個性,并在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合作學習模式的建立,需要教師組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這樣能夠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發揮自身的潛力,盡可能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此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并不代表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數學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及時答疑解惑,用科學的方法來指導他們,包括如何分配組內成員任務?如何運用可行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等等.最后,還要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評選,對于表現優秀的小組要給予獎勵,這樣才能夠促使全班學生互助,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的相關內容時,筆者根據全班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構建學習小組,并制定了明確的探究任務.如下面這道題:已知長方體的表面積是11cm且所有棱長的和為24cm,試求其中一條對角線的長.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涉及到長方體面積公式、幾何常識和解方程組等知識點,這也為學習小組開展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查漏補缺.在探究的過程中,筆者進行了適時的指導,讓他們將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設為x、y、z,引導學生他們列出長方體對角線的公式,最后得出了答案.雖然知道題目很簡單,但是解決起來涉及了很多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
對于高中數學知識來說,被動學習知識不能有效促進知識的內化.只有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質疑,他們才會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有助于拓寬他們的思維,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運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讓他們想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相互借鑒,互相進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于表現出色、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表現不是很好、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也不能過多地苛責他們,要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使他們逐步建立起對數學學科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探究式教學的效力,真正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講“幾何理論”相關知識時,我們知道證明空間平面平行的方法有很多,高中階段主要采用理論法和向量法.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設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為高中數學教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高中數學教師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尋找出更科學、合理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知識與能力提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情感與價值觀,從而進一步推動新課改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