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關鍵詞】消化內科;優質護理;并發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207-01
“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主要包括:要滿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證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軀體的舒適,協助平衡病人的心理,用優質護理的質量來提升病人的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颊叩哪挲g在39-78歲,平均年齡為(59.8±2.5)歲。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均為3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方法為:
(1)心理護理:患者受疾病影響,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疑慮,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使患者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護士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是保證高質量、高水平護理服務的基礎,護士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不斷的更新和補充專業知識[1]護理人員應充分尊重患者,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患者。通過給患者講解治愈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2)環境護理:患者的年齡普遍較大,因此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更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2],注意保持病房環境的舒適,保證病房環境盡量滿足患者需求,根據患者保護隱私的要求,晚夜間要做到三輕: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
(3)病情監測: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與患者溝通交流,解答患者的疑惑,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防止出現意外事故和并發癥。患者長期臥床很容易出現便秘等腸道疾病,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準確評估。
(4)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叮囑患者每天清晨空腹飲用500毫升的溫水,以促進腸道蠕動。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雜糧,如海帶,盡量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魚類和豆制品,減少脂肪攝入量。
(5)健康指導:護理人員應定期組織患者參加消化疾病健康講座,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指導患者適當服用有助于胃腸動力的藥物,促進胃腸道蠕動。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層次,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用百分(%)代表計數資料,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院內感染1例,沒有患者出現壓瘡,并發癥發生率為2.94%;對照組患者院內感染3例,壓瘡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4.71%,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22例,基本滿意10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4.12%;對照組患者滿意和基本滿意分別為16例和11例,不滿意7例,總的護理滿意度為79.41%,明顯低于研究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消化疾病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如果護理不當,也有可能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消化內科患者護理的質量非常重要。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的需求出發,通過給予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指導和病情監測等盡量滿足患者需求的護理方式。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減少醫患矛盾,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本研究中,通過給予研究組患者優質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達到了94.12%,而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其護理滿意度僅為而79.41%,且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優質護理的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且優質護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認可,有助于緩解醫患矛盾,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另外,研究組只有1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94%;而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發生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高,說明優質護理更有助于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與上述研究結論相符,具有可行性??偠灾?,消化內科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有助于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康復,可在臨床加強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東霞,吳海燕,梁勤.在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區開展責任制護理的效果探討[J]護理研究,2011,11(25):2995~2996。
[2]?王玉美 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