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

【摘要】目的:觀察不同微創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對機體T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微創介入治療方法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A組(41例: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治療)、B組(41例:射頻消融術RFA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天CD3、CD4、CD8、CD4/CD8等T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況。結果:A組患者術后7天CD3、CD4、CD8、CD4/CD8等T細胞免疫功能均明顯優于B組,P<0.O5。結論: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給予TACE治療效果明顯優于RFA治療。
【關鍵詞】不同微創介入治療;TACE治療;RFA治療;原發性肝癌;T細胞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222-02
原發性肝癌根據分期不同,臨床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絕大多數原發性肝癌患者入院確診時已發展至中晚期,中晚期原發性肝癌多已喪失手術最佳時機,TACE治療與REA治療是中晚期不能行肝癌切除術患者常用治療手段[1]。本次研究比較TACE治療與REA治療對原發性肝癌患者T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對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分別給予TACE治療與RFA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天T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及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出現肝區疼痛、伴有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等消化道癥狀,體格檢查顯示肝腫大,血清甲胎蛋白AFP陽性,均符合中晚期原發性肝癌臨床診斷標準,無法行肝癌切除術,肝功能Child分級在A級或B級。A組41原發性肝癌患者男女比例為20:11(20/11),年齡35歲至58歲,中位年齡為(43.26±1.25)歲,腫瘤平均直徑在(2.66±0.52)cm。B組41原發性肝癌患者男女比例為19:12(19/12),年齡33歲至58歲,中位年齡為(43.21±1.28)歲,腫瘤平均直徑在(2.64±0.55)cm。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腫瘤平均直接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A組患者均行TACE治療
Seldinger經皮經股動脈穿刺進入肝總動脈,DSA造影提示下將微導管置入腫瘤供血靶動脈,根據腫瘤病灶血供情況及大小注入500mg-1000mg5-氟尿嘧啶、50mg-100mg奧沙利、20-40mg吡柔比星,同時在栓塞部位注入明膠海綿顆粒,將靶動脈閉塞,患者每次介入治療1次至3次,每次間隔28天。
1.2.2?B組患者均行RFA治療
患者術前禁食,肌肉注射25 mg鹽酸異丙嗪、25 mg鹽酸哌替啶,在腹部B超引導下向腫瘤病灶內刺人入RFA電極,鎖定腫瘤病灶后在又RFA儀發出射頻脈沖,消融范圍應超過腫瘤病灶邊緣0.5厘米至1.0厘米。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天CD3、CD4、CD8、CD4/CD8等T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天T細胞免疫功能其相關計量資料(±)平均數表示用t驗證;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天CD3、CD4、CD8、CD4/CD8等T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術后T細胞免疫功能與對照組相比,數據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近些年相關研究顯示人體腫瘤發生、發展及預后均與機體免疫功能具有密切的聯系,T細胞免疫細胞是參與機體免疾調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根據CD4/CD8細胞比值判斷人體機體免疫功能,若CD4/CD8細胞比值上升則表示機體免疫功能較好,有利于機體恢復[2]。
原發性肝癌其發生、發展較為隱匿,本病的發生與肝硬化、病毒性感染等化學物質以及環境因素具有密切的聯系,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肝硬化發展至中晚期可出現肝區疼痛以及消化系統癥狀,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多已喪失手術治療最佳時機,TACE以及RFA微創治療得到了一定的普及,TACE治療原理在于肝癌細胞組織90%的血供源于肝動脈,TACE治療通過局部注入糊料藥物栓塞肝癌細胞血供血管從而促進腫瘤細胞死亡,RFA臨床治療是給予腫瘤細胞組織射頻電極刺激,高頻電流可增加腫瘤組織內離子發生高頻振動從而產生熱量,腫瘤細胞耐熱力弱,從而破壞腫瘤細胞DNA轉錄、復制,誘導腫瘤細胞壞死、凋亡[3,4]。本次研究顯示A組患者治療后T免疫細胞含量明顯高于B組,由此可見,TACE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破壞性低。
綜上所述,TACE治療治療原發性肝癌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沛華,丁紅兵,周觀林等.不同微創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對機體T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6,22(29):79-80.
[2]?李啟民,喬惠萍.不同微創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對機體T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3):8398.
[3]?李艷敏.不同微創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對機體T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3):428-430.
[4]?官敏華,李欣欣.不同微創介入方案對肝癌患者的療效對比[J].實用癌癥雜志,2015,1(4):6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