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晨蓓
摘 要: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究小視頻受大眾歡迎的原因;分析不同年齡層對于小視頻的看法;分析小視頻的利與弊;適當提出一些改進方法,并對各個年齡層的人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小視頻軟件不僅是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還有許多人認為可以學到某些技能,分享自己的生活。并且可以通過監管,制約轉播途徑及內容,促進小視頻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視頻軟件; 存在問題; 建議對策
中圖分類號:TN94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27-002
本文是對于當今短視頻受大眾歡迎的原因的探究。近年來,抖音、快手這些小視頻軟件在年輕人中間越來越流行,慢慢地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很多年輕人在茶余飯后,都會刷一刷、看一看,沒有事情的時候,還會試著拍一段小視頻。那么這類小視頻和以往我們熟知的一些娛樂方式有什么不同,才會使得他們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流行起來呢?我們推測小視頻軟件不僅僅只是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通過對于不同年齡層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我們猜測不同年齡層對于小視頻會有不同的看法。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小視頻
小視頻是指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高頻推送的視頻內容,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內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時尚潮流、社會熱點、街頭采訪、公益教育、廣告創意、商業定制等主題。由于內容較短,可以單獨成片,也可以成為系列欄目。不同于微電影和直播,小視頻制作并沒有像微電影一樣具有特定的表達形式和團隊配置要求,具有生產流程簡單、制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又比直播更具有傳播價值,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內容對小視頻制作團隊的文案以及策劃功底有著一定的挑戰,優秀的小視頻制作團隊通常依托于成熟運營的自媒體或IP,除了高頻穩定的內容輸出外,也有強大的粉絲渠道;小視頻的出現豐富了新媒體原生廣告的形式。[1]
2.研究意義
小視頻因其生產流程簡單、制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在社會上廣受歡迎。但在其迅速走紅的背后也存在著優質內容缺乏,監管難度大的問題。本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對不同年齡層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小視頻受歡迎的原因以及小視頻改進方法。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從身邊的朋友,同學問起,設置問卷的題目和選項,還有深度訪談的,從15到45歲的年齡分層和不同社會身份的分層進行抽樣調查。回收問卷,對問卷所呈現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且對周圍的人做深度訪談,記錄并分析。最后撰寫報告。
2.研究方法
(1)分層抽樣(年齡):15-45歲。原因:這個年齡層段的人用手機次數較多,接觸這種小視頻的時間較久;和年齡更大的中年人相比,更善于接受新事物,愿意嘗試新的事物。(2)在中國知網上查找關于小視頻、新傳媒的相關論文。(3)運用excel對問卷的數據分析。(4)尋找身邊使用或者不使用的朋友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做相關記錄,再進行分析。
三、研究的主要結論
1.小視頻流行的人口學統計分析特征
不同年齡段與性別差異中使用與不使用的人數基本相同,說明小視頻軟件的使用與年齡無關。同樣,在性別變量中,男性小視頻使用為50.75%,略高于女性49.25%的使用情況。
2.小視頻流行的原因分析
(1)分年齡層段關注的視頻類型與使用目的。各個年齡層段關注小視頻的內容主要為美食和娛樂內容。除此之外,16-25歲的青少年還更關注音樂和游戲;26-65歲的人群更加關注音樂與教育。各個年齡層使用的目的稍有差異:16-25歲的青少年使用小視頻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娛樂;26-55歲的青年使用小視頻的主要目的為消遣娛樂和學習某種技能;56-65歲的中老年人使用小視頻的目的則是消遣娛樂,了解時事和學習技能。
(2)不同年齡層段對于拍攝小視頻的態度。在使用小視頻的261人中,每個年齡層段都有一半左右的人有過拍小視頻的想法。在有想法或已經拍了小視頻的132人中,各個年齡層段的主要目的都為分享生活,其中26-35歲年齡段的人100%都選了分享生活;其次是為了消遣娛樂。而16-45歲年齡段的人群似乎更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與點贊。
3.運用小視頻軟件存在問題分析
優質內容仍缺乏,監管難度加大。盡管短視頻內容生態在逐步完善,仍暴露出了高質量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然而,用戶喜好轉變較快,產品運營不達預期后產品的運營方式轉變較快,也為政府機構對平臺的監管帶來較大難度。一方面,部分短視頻平臺內容審查機制不嚴,存在傳播低俗惡搞、暴力、價值觀扭曲等不良信息的現象。例如2018年4月,知名短視頻平臺“快手”、“火山小視頻”等均被爆出疏于賬號管理,任由未成年人主播發布低俗不良信息,被勒令將部分主播納入跨平臺黑名單,禁止其再次注冊,同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再次針對短視頻平臺上有害節目、賬號進行行政處罰;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版權盜用問題頻發。短視頻作品“一夜爆紅”的情況屢見不鮮,在體現了其娛樂熱度的同時也出現了盜用他人版權作品、盜取用戶信息、“標題黨”炒作等違法行為。例如,電影《芳華》上映的同時,某短視頻平臺出現了近50個《芳華》片段,加在一起時長達電影的1/4,其他影視作品、綜藝、體育、音樂也都出現被拆分的現象。[2]
4.良性觀看小視頻的對策與建議
“希望小視頻軟件有制度的約束和規范,對于原創和正能量的內容給予鼓勵,對低俗甚至違法的內容進行監管和取締。不要影響社會上人們的價值觀。”“小視頻軟件的內容良莠不齊,制度水平差異較大,需要有一些評判和取舍。”這是兩位接受訪談時所發表的感想,一位是37歲的女性,一位是47歲的男性。在小視頻火爆的同時,一些低俗的內容也隨之在網絡上“肆意橫行”。對于監管部門,應該繼續加強監管強度;對于普通觀眾來說,看到不法或低俗內容應該及時舉報,及時查處。
四、總結與討論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在小視頻的使用率上,26-35歲與36-45歲分別為使用小視頻的最高和次要群體,而且根據調查,這兩個群體主要關注的小視頻類型為美食、娛樂與音樂,建議相關企業單位可以多多引入關于美食、音樂的相關課程或內容,有效“保留”甚至增加該年齡段用戶的使用率;對于16-25歲的群體來說,使用小視頻除了是為了消遣娛樂之外,學習某項技能是次高目的,所以相關企業公司在吸引該年齡層的群體時應該注重視頻的教育意義,設置一些遠程教育的相關視頻,寓教于樂;調查還發現56歲以上的人群使用率較低,除了加強小視頻宣傳,讓老年人與現代社會接軌,還要積極發展該年齡層段最為關注的時事新聞類的小視頻,吸引該年齡層段用戶使用。
另外,根據調查,有一半左右的人(50.57%)有過想要拍攝小視頻的想法,其中大多數都出于分享生活的目的,占到88.64%,比占第二位的消遣娛樂(44.7%)整整高了一倍,與假設不符,說明生活中的素材獲取更為便捷,也更能體現拍攝者的生活態度,由此可以看到,現代人們對于精神文化層面有著更多元化的追求,有著積極的表達欲,建議相關企業單位能夠增設一些相關的新功能,豐富一些展示方式,讓用戶能更好地分享、展示自己。
最后,在關于打賞小視頻的調查數據中,我們發現占絕大多數86.97%的人選擇不會打賞,說明對于這樣一個新興媒體方式的增值部分,大家還需要有一個逐步磨合和適應的過程。在對訪談記錄的分析中,也發現了小視頻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價值取向問題、視頻質量等問題。小視頻已經成為人們分享生活的重要載體,小視頻的發展要注重積極意義,減少視頻炫富等消極觀念在小視頻主流用戶青年和青少年中傳播。
參考文獻:
[1]https://baike.baidu.com/item/短視頻/20596678
[2]張雅琪.短視頻打造流量新高地助力信息消費快速發展[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19(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