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乃文
摘 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需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驗技能。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教學;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62-001
小學科學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在進行科學教學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這就需要教師重視科學實驗的價值,提高學生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現狀
當下小學科學實驗課程首先存在的問題就是理念問題。在授課中老師會重現對于理論知識傳授,但沒有重視實踐內容;并且老師也會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更加重視進度,因此會導致教學效果較差。有的老師認為,科學實驗對于學生來說,僅僅是一個課余的活動,學生是通過實驗來放松自己的身心,但是卻沒有注重實驗的實質性意義,在吵吵鬧鬧的環境下,帶領學生完成相應的實驗。這種實驗過程僅僅是形式化的,沒有實質性的效果,并且很多老師也會重視實驗的結果,沒有做好對于學生操作過程引領,因此也無法更好發揮小學科學實驗內在價值。
二、巧設懸疑,提升科學實驗興趣
我們的科學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疑,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實驗欲望。
如執教《金魚》一課時,我在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后,提出問題:金魚魚鰓一直在不停開合,金魚這樣不斷地喝水,肚子會脹破嗎?有疑問,就有行動,接下來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并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逐漸打破了學生對教學難點和重點的突破。進而,學生便對金魚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進行下一部分的學習。
三、提供結構材料,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所謂結構嚴密指的是各個材料之間、材料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探究需要,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有效的選擇和探究,從而對實驗的重要環節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實驗的效率。
如執教《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教學時,我們提供給學生的材料有包含銅、鐵、鋁、木頭、玻璃、塑料這幾方面的材料。在這些結構性材料中既要有學生易分辨的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又有學生不易分辨的,如圈筆刀等由導體、絕緣體共同組成的東西。這樣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結構材料的認識有更大范圍的認識。所以,還應有鉛筆芯、水之類的材料來豐富探究的材料,使學生獲得完整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應有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認識在我們生活中絕緣體和導體的組合體的類型更多的概念,也激發學生用科學聯系生活,感受科學學習的用處。
四、有效運用課下時間,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
在小學科學實驗授課中,教師要能夠有效利用學生課下時間來針對相關操作予以教學。對于一些演示性的實驗教學來說,需要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因為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課下時間是比較豐裕的,老師在取得全體學生的同意后,將班級學生帶領到實驗室中進行科學實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有效地近距離地接觸實驗,并且感受其中的知識;學生也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去體會一些科學現象并且進行思考。針對一些具有危險性的實驗操作,老師要能夠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如果學生操作的時存在相應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幫助引導,正確的處理學生遇到的難點。通過科學實驗教學可以更好地聯動學生的課下與課堂,可以強化學生對于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結合。
五、留心觀察現象,構建有效課堂
小學科學實驗需要老師對整個課堂的結構進行緊密的構建,需要把控教學節奏,讓學生通過參與實驗課學習到更加豐富的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參與過程,尤其是要對學生的反應進行了解。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于實驗課程的熱情。比如在進行“光的折射”實驗教學的時候,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這類現象,比如學生將筷子放一半到水里,會發現筷子似乎被水折斷了。學生又非常喜歡下雨天后的彩虹,而這些現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與散射等物理現象相關的,因此老師要能夠通過實例為學生進行講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引發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熱情,并且只有在熱情的帶領下,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自己喜歡的知識。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也應該組織學生對于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反思,鼓勵學生都能參與到班級中,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的看法,對學生的實驗狀況進行總結,方便教師在下次授課時調整實驗教學策略。在科學實驗中,要能夠有效地和書本上的知識串通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找到書本上的知識,通過二者的有效連接,進而加深學生對于相關實驗現象的印象。當然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對一些課外的內容進行補充,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六、結合學生認知能力,開展科學實驗教學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行為特點來開展實驗教學。由于小學生本身在動手能力方面都是比較差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基礎操作的引領工作,在實驗操作中,教師要充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且在興趣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到實驗當中。實驗的教學要充分地將學生的主體性展現出來,在傳統的授課中,往往都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但是有些老師在授課中將自己作為主體,也會使得一些學生無法參與到實驗中無法親手體驗。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實驗中,通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且也應該對學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對于小學科學來說,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它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以此來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對傳統授課中存在的問題予以重視,并且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以此來提升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