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虹 劉聰
摘 要:命運共同體指無論興衰成敗,都將命運緊緊相連的組織或團體。高職院校主要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輸出地,企業是生產的主體,也是人才的輸入地,校企命運共同體是將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命運緊緊相連。新時代背景下,校企命運共同體非常符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本文從企業和高職院校兩個角度出發,淺談校企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 校企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151-001
一、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術性的實用型人才,目前我國雖然高職院校的數量眾多,但是對于人才的培養力度有待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難度較大,就業率偏低,很多學生未來的工作與所學的專業完全不相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也面臨著一定的窘境,招收的人才不具備相關的專業背景,缺少相關的技術實踐。無法處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專業性問題。為了解決雙方的尷尬,應該積極構建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校企命運共同體,高職院校定向地為企業培養優質的實用型人才,一方面為高職院校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企業解決了招聘難的問題。
新時代背景下,當前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以及培養大國工匠,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要與企業密切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術能夠應用于實際操作中,這就要求校企聯合辦學,建立命運共同體。目前在我國校企命運共同體已經逐漸開展,例如北京祥龍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市商業學院構建了校企命運共同體,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場地,學生為企業解決熱點難點,攻克技術難關,目前該校學生每個人平均都有4個崗位可供選擇。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充分說明了高職院校必須與企業聯合辦學才能激發高職院校的活力,才能為企業源源不斷的輸入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型人才,才能培養大國工匠。
二、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策略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調:“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社會環境,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眹曳e極推進高職院校與企業構建命運共同體,但是實際上高職院校與企業融合的過程中還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融合的深度不足,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不足,學校熱情企業冷淡,缺少合作意識,合作的層次比較淺,缺少長效機制。部分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只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卻沒有實際的效果。為了解決校企命運共同體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一)國家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形成長效機制
任何組織或團體都要依法辦事、依章辦事,完善的法律法規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創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國家要從高姿態上強制要求深化校企合作,詳細規定高職院校每年為企業至少輸送的優質人才數量,并且要求企業詳細記錄高職院校輸送的人才的表現,督促雙方重視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實際效果。定期檢查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質量,完善監督制度,避免虎頭蛇尾的情況。形成長效機制,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在高職院校組建命運共同體的創建小組,邀請企業的管理人員作為組員,設置聯絡員在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相互傳遞信息,保證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的密切聯系。
(二)學校要積極探索校企命運共同體創建的新思路
目前很多高職與企業協同發展培養人才,高職要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設置相關的專業和課程。教育的發展應該在產業發展之前,教育可以引領產業的創新方向,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在現有專業的基礎上,衍生更多具有創造性的產業,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重視科技研發。由于高職院校具有相對雄厚的師資研發隊伍,因此可以充分的利用本校的師資力量,研發出更多創新的生產方式、方法,與企業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跨度。
(三)企業要樹立社會教育責任,提高校企命運共同體創建的積極性
很多企業對創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態度不是非常積極。一方面,可能因為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主要以盈利為主,優質的產業項目和先進的設備不能完全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開放。要想真正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就必須為對方著想。企業不能完全從利益的角度出發,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創建,雖然短時期內可能占用了企業的資源,但從長遠上來看非常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要樹立社會教育責任,利用本企業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理念,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參與生產的全過程,將學生當作真正的員工對待,允許學生接觸生產的核心技術,重視學生對企業生產模式、生產技術提出的優質建議,促進校企命運共同體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三、總結
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需要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努力。國家也要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創建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規及長效的機制作為保障,學校要為企業培養優質的實用型人才,企業要為學生提供先進的實踐基地。在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創建過程中,校企雙方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蘇文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引領高職教育走出去[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20(10):42-47,52.D
[2]王生,袁樂.建設類高職院校校企聯合辦學路徑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8,(12):75-76
[3]崔濤,黃禮娥.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河北職業教育,2019,3(2):104-108
[4]王剛,熊義,單福彬等.論高職院校與校辦企業協同發展策略[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4):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