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脫域與嵌入:三重空間中的小鎮青年與短視頻互動論

2019-02-21 08:34:08秦朝森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文化

■ 秦朝森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年,小鎮青年伴隨著小鎮題材電影的熱映從一個“觀影群體”①逐步發展為商業機構與媒體追捧的“文化消費群體”②,再到成為社會機構關注的“文化階層”“社會群體”。小鎮青年的外延也囊括了居于縣城及鄉鎮的青年居民與縣城及鄉鎮出身的城市打工青年兩大群體③。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處于城市與鄉村中間的小鎮青年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值得學界予以關注。

小鎮青年的日常活動、群體凸顯均與各類新媒體的互動(inter-action)密切相關。與以往所處閉塞、落后的環境不同,小鎮青年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消磨時光、學習生活“妙招”,通過拍攝視頻記錄并展現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自身成為網絡中備受關注的群體。小鎮青年是真實而獨特的存在,還是一種修飾用詞,以描繪一個由各類媒介話語所建構的虛擬群體,有學者就其存在表示質疑,認為小鎮青年作為概念本身的相應關鍵環節還都無法充分展開,在隨便說說之外,尚還遠不能有效地理論化,其更多是作為想象中的中國電影的新觀眾、新增量④。上述問題與質疑,都值得學界深入探索。

這種探索的背后有深切的現實關懷與理論探索作為支撐。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小城鎮處于劇烈的變動中,作為個體的小鎮青年面臨著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市場經濟的沖擊、城市文化的滲透、傳統文化的消融等情況,其生存狀況尤其值得關注。同時,現有基于西方經驗的傳播學理論已經不足以解釋中國復雜的交流實踐。小鎮青年所面臨的復雜局面既對傳播學研究提出了挑戰,也為理論的突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就新媒體與這一重要群體的關系研究而言,筆者認為不能僅從新媒體對于小鎮青年的工具性使用著手,研究者還應該考慮新媒體是否推動了小鎮青年新社會交往關系的形成,并在此基礎上建構了新的社會群體,該群體的生存境遇如何,研究借助流動性與媒介化理論,結合網絡民族志方法,深入了解小鎮青年的短視頻活動實踐,探查與反思小鎮青年群體與短視頻的互動關系。為避免“自上而下”研究所帶來的“標簽化”,甚至“污名化”,研究采取平視的態度,以參與者的角度進入小鎮青年內部,了解他們的語言交流、文化表達及社會關系,從而為研究處于流動性與媒介化影響下的社會群體提供了一個小的文化切片。

二、生活在別處——小鎮青年的流動與“脫域”

1.生活在別處:小鎮青年的“漂泊”與“脫域”

社會學家鮑曼用“液態的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來概括現代社會形態的變化,認為時空已經“變得是流程性的、不定的和動態的,而不再是預先注定的和靜態的”,隨之帶來資本與勞動的分離以及人們從定居到游牧的生活方式轉變⑤。吉登斯用“脫域”的概念來具體闡釋現代社會中社會關系的變革,其認為脫域(disembeding)指的是社會關系從彼此互動的地域性關聯中,從通過對不確定的時間的無限穿越而被重構的關聯中“脫離出來”⑥。在城市打工的小鎮青年其生活具有明顯的流動性,他們在出生的故鄉與工作的大城市間往返遷徙,大城市是其“肉身所在”的空間,小城鎮則是其“情感棲息”的歸宿,小鎮青年之于這兩種空間都是“脫域”的,營造了一種小鎮青年“生活在別處”的奇幻效果。

日常生活的漂泊與社會關系的“脫域”鮮明呈現在諸多小鎮青年所拍攝的短視頻中。“吧唧小兔”兼具雙重身份:擁有69萬粉絲的短視頻生產者與出身廣西鄉鎮卻在一線城市廣州工作的小鎮青年。“漂泊”是“吧唧小兔”在短視頻中反復表現的主題,“漂”亦是其視頻標題的高頻詞匯,其用來自稱的“廣漂打工妹”“廣西妹子在廣東”“桂平打工妹”,明白無疑地展示出工作的地方與情感的歸屬兩種割裂的空間存在。拍攝者對生活、工作于其中的物理空間——廣州,并沒有非常詳細的展現,鏡頭中常常是一閃而過的關電腦、下電梯、坐公交車、買菜等片段,居住的地點被她稱為“出租屋”而非“家”。這暗示出社會環境的升級,即盡管個人環境對個人仍是決定性的,不過人們意識到在世界上自己的環境正在變得不重要⑦。在廣州這一城市空間中,“吧唧小兔”是一種“脫域”存在,并沒有與該地方建立情感聯系,“心酸”“不易”常常出現在視頻表達中。而她在城市中形成的社會關系也沒有顯現出不可或缺性,城市空間只是為其提供生存養料的場所,是其“肉身所在”。“吧唧小兔”的情感棲息地在其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拍攝者在家鄉拍攝的視頻種類豐富,類型多樣,“幸福一家人”“一家人吃,開心”“一路奔波不覺累,一家人吃飯最開心”“簡單滿足”等詞句表達出幸福感。作為小鎮青年的短視頻拍攝者在網絡空間中所呈現的心理“漂泊感”、與生活空間的“脫域”也是部分小鎮青年現實生活的折射。

居于城市的小鎮青年其視頻中所反映出的“漂泊”與“脫域”一方面印證了鮑曼所謂的“液態的現代性”,他們生活、工作于城市的空間中,但沒有對城市產生認同感,其生活方式(各種儀式、節日、風俗、習慣)和情感認同依然留給了所出生的“小鎮”,其社會關系與情感認同在城市是“脫域”的。小鎮青年的這種流動,更多的是一種被動的妥協,即“在城市謀生,在小鎮生活”,因此更多的是一種“流動性”而非“流動力”。崔卉萱在研究中發現,這里的“小鎮” 和文學中的“小城”有著相似的意指,不論是小鎮還是小城,都處于都市和鄉村之間,代表著同一種地域空間概念,同時他們又代表了一種文化概念,即以人文的視野和批判的態度對空間中人的狀態進行表現⑧。除了心理層面的認知外,小鎮青年“漂泊”其中的兩種空間,也由我國城鄉二元對立的結構所致。小鎮青年雖身在城市,卻無法享受城市教育、醫療、住房、養老保障等基本權利,容易成為城市的“過客”或“都市異鄉人”⑨。在這種情況下,小鎮青年們只能借助高鐵等現代交通工具,克服著時間、工作等諸多不便,往返于不同的空間,身體懸置于城市,情感漂泊于小鎮,其所處的空間變得不再重要,因此在短視頻中呈現一種變動不居的空間,自身是一種“脫域”的存在,“懸浮”于三重空間中。

2.熟悉又陌生的場景:被“凝視”與再造的生活空間

較之上述在大城市打工的小鎮青年的“漂泊”常態,生活在縣城與鄉鎮的小鎮青年,其日常生活實踐主要在固定區域進行,似乎并不存在著顯著的遷徙或流動。然而在各種“凝視”與“被凝視”下,短視頻提供了某種“虛幻的流動性”,同時“再結構”著這部分小鎮青年的生活空間,使其成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脫域”(disembeding)。約翰·厄里認為凝視(gaze)不同于觀看(seeing),是社會建構而成的觀看或“審視方式”(scopic regimes)⑩。觀看小鎮青年的短視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厄里視野下的“凝視”與“被凝視”。生活在縣城與鄉鎮的小鎮青年,生活節奏較慢,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平淡生活,各類媒介建構了一個光鮮奪目、精彩異常的現代生活圖景,對小鎮青年造成了不一樣的感知刺激,然而小鎮的現實空間缺乏足夠的現代生活設施與場所,這種求而不得的反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認識失衡。

短視頻在引發認知不快的同時,又提供了安慰劑。觀看短視頻的小鎮青年試圖從對短視頻的瀏覽中,凝視與日常生活不同的風景與事物,在這種“視頻旅游”中,小鎮青年暫時脫離了平淡無奇的生活場景與繁瑣復雜的日常關系,奔向了日思夜想的風景名勝、繁華都市等異域空間,滿足其對現代生活與現代環境的想象,完成了一次“虛幻的流動”。短視頻在為小鎮青年的“流動性”提供幫助時,又對其所存在的空間進行了改造,一種“再結構”式的重塑。厄里在介紹旅游時認為,在廣告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各式各樣的游客凝視所衍生出來的影像構成了一個封閉而持久的幻覺體系,到頭來,游客反而根據幻覺來選擇和評估想要參觀的地點。小鎮青年的短視頻展示著特定的空間,也使得該空間被視頻觀看者所凝視,進而這種被凝視不僅影響著視頻拍攝者對空間的展示,同時也再結構著被展示、被凝視的地方。例如,鳳凰縣、稻城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等地因風景秀麗或意義獨特,在短視頻的展示中成為“網紅打卡地”。凝視者對這些地方有著特定的想象與認知,這種凝視形成一種權力,短視頻生產者必須要滿足這種期待與預設,生產被凝視的內容,以凝視者期許的方式展現著這些地方。事實證明,很多古鎮“修舊如舊”,表面上很整潔,卻干擾了原生居民的生活,建造了“新的古鎮”。因為被凝視的地方出于經濟利益的考量,為生產并維持凝視的對象,每個景點、地方都有一套復雜的生產過程,以生產并維持凝視的對象,因此被凝視的地方在不斷的再生產過程中被改造。至此,現實中的網紅打卡地已經脫離了其原有的空間,變成了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亦是一種在媒介化的作用下具有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混雜特征的某種結構化空間。

3.小鎮青年的存在難題

小鎮青年這種與城市、鄉鎮等物理空間均“脫域”的存在難題以及心理空間的“懸浮”背后有媒介的推動。吉登斯介紹了兩種脫域機制,其中之一便是象征標志(symbolic)的產生,象征標志便是相互交流的媒介。廣義上的媒體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時代,這種改變在心理認知、社會時空、群體存在、社會結構等層面的表現尤為突出,從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顯露無疑。德國學者希弗爾布施認為:“鐵路的出現用‘將英里折疊起來(lapped the miles)’的方式,就引入了一套新的行為體系:不僅是旅行與交流,還包括思想、感覺與期望的體系。”被改變的不僅僅是心理認知體系,還有我們賴以生活的空間,如曼紐爾·卡斯特所言,網絡社會構成了新的社會時空,使得空間流動了起來,具有歷史根源、共同經驗的“地方空間”(space of places)變成了日益相互割裂與分離的地域,且正在轉化為通過流動而運作、具有共享時間之社會實踐的“流動的空間”(space of flows)。整個社會結構的變革,也促使學界針對傳播實踐的研究也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即打破過往將穩定和固著看作是社會常態和存在方式、不注重考察流動性(mobility)的靜態視角,從人、資本、技術、觀念、信息、影像、交通工具、實物等現實的和潛在的移動來解釋社會生活如何被組織且被結構化。這便是研究的“流動轉向”(the mobility turn)。被媒介推動的“脫域”與研究的“流動性”轉向為理解小鎮青年的存在難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總而言之,小鎮青年存在于物理空間、網絡空間與心理空間中,然而這三重空間卻彼此脫節,使得小鎮青年“懸浮”其間。正如熊培云在《追故鄉的人》中所述:“對我而言,故鄉是雙重枷鎖,它既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個走不出的地方,這恰恰是我的痛所在。”在大城市打工的小鎮青年時刻處于“漂泊”的狀態,具有歷史根源、共同經驗的“地方空間”(space of places)正在消失,他們的肉身在城市,經濟和生活方式不斷城市化,但他們自我感知在城市空間中的融入度很低,他們仍不被城市接納。居于縣城及鄉鎮的小鎮青年則處于被凝視的狀態,被凝視的地方迎合著凝視者,生產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空間。在這種情境下,他們的心理空間難以尋覓歸宿。不論是居于大城市的小鎮青年的“漂泊”感,還是居于縣城的小鎮青年的“虛幻流動”,均符合現代社會的“流動”特質,然而小鎮青年還只是一種被動的流動,其中的流動并沒有轉為一種“流動力”,亦沒獲得“流動的勝利”。那么“脫域”中的流動對于小鎮青年的語言交流與文化表達、群體交往與群體存在又會有何種影響?他們又是如何尋求突破以改變自己“懸浮”于三重空間的存在難題?

三、脫域與嵌入:小鎮青年存在的三重空間

1.小鎮青年存在的“媒介化”考察

如果說上述兩類小鎮青年生活在流動的狀態下,那么這一群體是如何在“脫域”的狀態下交往實踐的呢?小鎮青年是僅僅通過短視頻等新媒體呈現與描述的一群“城市異鄉人”,還是一種新的存在?他們如何面對三重空間的脫節?理解小鎮青年這一群體不僅要從其對媒介的使用入手,觀察他們利用媒介在做什么,還應該在考察小鎮青年與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頻繁互動的同時,將這種互動置于結構化背景中考察。因為文化和社會的媒介化使我們理解文化與社會時,越來越依賴媒介及其邏輯的過程。

“媒介化”與“中介化”迥然相異,丹麥學者夏瓦認為媒介化研究“將關注的焦點從媒介參與傳播(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特殊實例轉移到媒介在當代文化和社會中的結構變遷”。這一過程以二元性(duality)為特征,即媒介融入其他社會制度與文化領域的運作中,同時其自身也相應成為社會制度。當今社會存在一種“媒介邏輯”,即媒介分配物質與符號資源,影響交流與傳播的社會形式,也影響社會關系的本質與功能。新媒體特別是短視頻正在將小鎮青年納入某種“媒介的邏輯”。短視頻以及圍繞短視頻所展開的各種行為也在建構著小鎮青年本身,形塑著他們的言語交流與文化表達,群體認知與群體交往,維系著小鎮青年的群體存在,使小鎮青年不僅僅是一個噱頭,一種稱呼,還是一種既真實又虛擬的存在。

2.短視頻中的日常交流與心理寄托

在傳統的日常交往中,人們常借助方言與普通話在物理空間中進行交流,特別是用方言表述諸多的“地方性知識”,這些“地方性知識與地方情境中的生活的種種要求相適應。”在物理空間中,情感認同也與這些“地方性知識”的密不可分。而“脫域”的情況下,除了前兩種語言交流外,小鎮青年還可以借助網絡語言進行交流。原有的“地方性知識”不再以先前的形式出現,變得更加復雜,包括來自網絡與地區文化中的各類地方性知識。同時,他們的情感聯系也變得錯綜復雜,難以把握。此時,小鎮青年的互動不僅僅依賴于與傳統社會的聯系,也來自與網絡空間的互動。

短視頻中產生了大量的網絡流行語,這些網絡流行語也通過視頻觀看,進入小鎮青年的日常交往。“老鐵”“來了老弟”“好嗨喲”等短視頻流行語成為小鎮青年溝通的重要語言元素。誠如學者所言,媒體尤其是視聽媒體,的確是我們文化里溝通過程的基本材料,我們生活在一個媒介環境里,大多數的象征刺激來自媒體。小鎮青年所使用的語言,從行事風格到談話主題都以新媒體網絡為參考點,這種語言本身與傳統的日常用語不同,新媒體也架構了小鎮青年社會溝通的語言。這些語言元素結合短視頻中各種同質化、模式化的敘事方式,不僅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用語,而且還形成了他們的群體認知,建構著小鎮青年這一群體本身。保羅·福塞爾在區分不同群體時采用了“可見到的和可聽到的符號”,他詳細論述了美國各個階層之間使用的日常習語的區別,認為“語言學意義上的等級界限幾乎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這些流行語句與同樣的敘事方式,表明小鎮青年身份,也間接維系著群體的存在。

在“脫域”的過程中,小鎮青年群體存在一種文化上的斷裂,也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化,為心理空間的落地提供了養分。與原屬文化群體的不同空間存在,使得小鎮青年的文化認知與文化接受發生變化,一種傳統的文化上的連續性被改變。文化積淀、經濟發展方面的落后,使得小鎮青年在交往中相對剝奪感增強,對自身社會經濟地位的認識存在困惑,傳統文化與自我認知受到沖擊,因此他們無法向外界展現一個群體的統一面貌。“殺馬特”“審丑”“智商稅”等各種刻板印象在網絡空間的流傳,加重了小鎮青年群體的內部焦慮,也體現出其有別于城市青年的文化特征。研究者對美國移民的研究對認識小鎮青年新的文化特征有巨大的啟發意義。學者發現在美國的波蘭農民既不是波蘭式的,也不是美國式的,而是屬于一種特殊的新型產品,這個產品的原材料部分取自波蘭的傳統,部分來自移民們所生活的新環境,還有一部分來自經過移民們的觀察與解釋的美國社會價值觀。小鎮青年的社會交往一部分在小鎮,一部分來自短視頻,一部分來自城市,他們在小鎮中進行著傳統的交往,從短視頻中學習外界的文化知識,從城市文化的沖擊,在諸多的文化交流與碰撞中,小鎮青年不斷地調適與選擇,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一種新的文化認知與心理寄托。

3.脫域與嵌入下的“虛擬社區”

“流動”空間中的“脫域”與短視頻等新媒體互動實踐一同重構著小鎮青年的社交關系,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一個“虛擬社區”。“虛擬社區”是不受困于時間、地點和物質環境的人們組成的團體,其中的物質環境不包括那些人和支持他們的媒介。在調停通信的幫助下,它們在電子環境里被創造了出來。“虛擬社區”中的人際交往與文化認同為小鎮青年提供了某種心理寄托,也使得他們的心理空間不再漂泊無依。當下,小鎮青年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人際交往方式正在受到影響,同時又形成了一種不同于以契約為基礎的城市人際交往方式——一種以共同興趣為基礎通過短視頻進行的多空間人際交往與群體交往方式。他們不僅是一個個固定在具體物理空間中的個體,也存在于各種依賴于新媒體所形成的同興趣亞文化群體中。對于這種基于共同興趣的互動,卡斯特將其界定為“通過志同道合的個人追求,社交被網絡化的個人主義與社群重構,其中融合了線上與線下、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互動”。短視頻拍攝者“田園小朱”夫妻倆與表哥、弟弟在一個工廠工作多年,視頻中呈現出大量親戚、同事間一起聚餐、玩樂的內容,這種社交依然遵守傳統的人情關系進行,比如哥哥對弟弟如父親般的照顧,同事間聚餐所遵從的禮尚往來等。除了親屬間的熟人社交外,夫妻兩人經常通過視頻直播、留言等,與短視頻觀看者線上互動,一方聊天唱歌,一方送禮物打賞。短視頻的生產者與觀看者因為觀看行為以及上述的互動關系構成了一種迪克所謂的“虛擬社區”。它包括一個有特定興趣或者特定活動的人們,興趣是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因而被稱為“興趣社區”。

小鎮青年所共處的“虛擬社區”是一種與有機社區相對應的概念。虛擬社區與有機社區相互影響、相互建構下形成。有機社區影響著虛擬社區,“當人們上網沖浪和參加虛擬社區的時候,他們帶有自己所知的現實,就像一種行李”。虛擬社區不能替代有機社區,因為它們有太多限制了,并且沒有有機社區則難以穩定地存在。不過,它們正在日益成為傳統社區的補充。同時,“虛擬社區”是一個真實虛擬的空間。它既不處在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縫隙中,又不凌駕于心理空間之上,同時也不是一種平行空間。夏瓦認為媒介建構了一個經驗分享的領域(realm of shared experience),這意味著媒介提供了對“事物狀態”(the way things are)的持續呈現和解讀,并借此建構身份認同感和社群意識。媒介所創造的新的、共享的國家或全球經驗領域,用吉登斯的話說,可以被視為在一般與抽象意義上的社會互動的“再嵌入”,而非先前以受地點約束為特點的文化。在此意義上,“虛擬社區”是一種包容性極強的“真實虛擬空間”。它不似物理空間在社會關系與自我邊界上那么固定不變,也不同于網絡空間的變動不居,這種真實虛擬的空間融合于兩種空間之中,線上社交與線下聯系在其中相互拓展,不同文化相互包容。

“虛擬社區”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以新的共處模式幫助小鎮青年破解了物理空間、網絡空間與心理空間的脫節。他們一方面在城市空間中避免著陌生人之間的交往;另一方面,又是在網絡空間中建構著自己的社交網絡,和大量的同趣人通過短視頻重新建立起聯系,彼此從陌生變成熟悉。鮑曼認為在城市空間中,陌生人之間雖然身體上共享一個空間,但人們努力避免和陌生人交往,陌生人的相遇是一件沒有過去(a past)的事情,而且多半也是沒有將來(a future)的事情,在到場和它持續的那個時間里,它就會被徹底地、充分地完成,它用不著有任何的拖延,也不用將未了之事推遲到下一次相遇中。而小鎮青年的這種聯系或因興趣,或因情感需要,不僅僅存在于短視頻互動中,還延伸到現實空間。與其他群體的新媒體互動一樣,小鎮青年的互動是一種短暫的行為,不受約束的行為。這種互動經歷著如下的過程:偶然進入,隨時接觸,短暫交流,持續旁觀,隨時離開。小鎮青年如同消費者,在短視頻中購買商品,獲取情感安慰;小鎮青年又如旅行者,來到短視頻中參觀,看別人的生活,獲取一種新奇或者認同感。物理空間、網絡空間與心理空間所引起的不適在這種共處模式中得到緩解。這種共處模式是一種“弱社會聯系”,這種弱社會聯系意味著更少的責任,但其通常為社會個體提供了更豐富和及時的關于外部世界的信息。對于難以融入城市空間的小鎮青年而言,這又是一種新的共處模式。這種共處模式,也可以用齊美爾的“社交性”來解釋,即它是不具備除了交流本身之外的其他目的的交流,因此,它可以被視為一種社會暫停(time-out),在這一情境下,許多約束性社會角色暫時性地停滯,其服務于愉悅他人的社會陪伴的目的。

小鎮青年借助短視頻所進行的“屏幕互動”在一個真實虛擬的空間中完成嵌入。在虛擬社區中,個人呈現一種孫瑋所述的人類存有的嶄新狀態,人類實現了在同一時刻“置身”于實體、虛擬的多個場景中,置身于多重關系網絡中。與此同時,熱衷于短視頻的“小鎮青年”在主動或被動遵守“媒介的邏輯”,其生活、生產圍繞著短視頻為代表的媒介展開,雜糅了城市、鄉鎮、網絡等多種文化的小鎮青年成為一種文化階層,他們是通過短視頻進行交往、認知世界,并采取媒介化生存的群體。對于小鎮青年而言,視頻生產者與觀看者在線下所進行的互動既拓展又補充著他們的社會交往,這種同趣群體的形成,使得他們有望改變“脫域”的狀態,繼而建立新的社會關系與群體認同,只是這種關系的穩固性與認同的強弱度還值得進一步觀察。卡斯特就曾擔憂支配性的趨勢是要邁向網絡化、非歷史的流動空間之前景 ,意圖是將其邏輯安放在分散的、片段化的地方,讓這些地方之間的關聯逐漸喪失,越來越無法分享文化符碼。除非在這兩種空間形式之間刻意建造文化、政治與實質的橋梁,否則我們或許會一頭栽向平行宇宙里的生活,彼此的時間無法配合,因為這些宇宙被包容進同一個社會超空間的不同向度之中。

四、結語與討論

小鎮青年因與短視頻等新媒體互動(inter-action)得以呈現在網絡空間,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他們的語言、文化表達、存在方式等均受到短視頻的塑造。這也證實了夏瓦的主張,即媒介不應該被理解為一種因果關系或者行動的自身,而是一種形塑行動的力量,即形塑力。小鎮青年是借助短視頻而在一起的同趣群體,如同粉絲群體、動漫愛好者群體一樣,不同之處在于粉絲群體與動漫愛好者只是某些人的一種身份與文化特征,而小鎮青年作為一種群體的存在已經超出了興趣范圍,他們不僅是某種亞文化群體,更是如同農民工群體一樣是一類社會階層。新媒體時代“農民工群體”開始失去對進城工作群體的描述意義,“農二代”的稱謂也不便反映出他們在認知、交往、存在方式等方面的巨大不同。筆者認為小鎮青年可以繼續作為邏輯起點,研究處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此類人群。

總體而言,小鎮青年在流動性與媒介化的雙重建構下,從被描述的對象變成了值得關注的社會階層。他們存在于物理、網絡與心理空間中,其身心往來于不同的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漂泊”是一種心理常態,“脫域”成為存在方式。短視頻中的網絡流行語影響著小鎮青年的日常交際,網絡交往與熟人社交雜糅在一起,一種基于共同興趣的亞文化群體借助媒介正在形成,小鎮青年在媒介的邏輯下生存,同時既有的群體依然發揮著原有的錨定作用,為其生活提供基本參照系。在此基礎上,“虛擬社區”的出現為小鎮青年提供了新的人類共處模式,有利于小鎮青年完成其“嵌入”。這種多空間、多屬性的存在既有某種撕裂感,又有著矛盾的統一,映射著現代人的生存境遇。

注釋:

① 孫佳山:《小鎮青年與電影品質》,《人民日報》,2016年2月23日,第14版。

② 胡譜忠:《小鎮青年、粉絲文化——當下文化消費中的焦點問題》,《文藝理論與批評》,2016年第4期。

③ 趙霞、孫宏艷:《小鎮青年群體特點及對共青團工作的啟示》,《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④ 孫佳山:《票房泡沫面前,“小鎮青年論”成了一個偽命題》,《文匯報》,2016年4月29日,第11版。

⑧ 崔卉萱:《從小鎮青年到“城市白領”:聚焦中國當代電影的消費群體衍變》,《當代電影》,2018年第6期。

⑨ 付薔、沙垚:《從文化反哺到底層污名——建國以來的城鄉關系與小鎮青年敘事衍變》,《新聞界》,2018年第6期。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色综合网址|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亚洲aaa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性欧美在线|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日韩av在线直播|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久久超级碰|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99激情网|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午夜a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99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粉嫩|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www欧美在线观看| 色婷婷啪啪|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青青操|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伊人久久|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色婷婷丁香|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欧美成一级|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久久免费视频6|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亚洲另类第一页| 国产在线第二页| 午夜a级毛片|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国产微拍一区| 黄色a一级视频| av色爱 天堂网|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