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話與獨白: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美歐中公開發言的隱喻互動*

2019-09-12 02:15:32陸佳怡張子晗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年8期

■ 陸佳怡 張子晗

一、研究背景

氣候變化是個全球性議題。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于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環發大會上通過并于1994年3月生效以來,締約國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便成為了各締約方就減排、排放貿易、清潔發展機制等議題進行談判與磋商的重要場合。對于締約國來說,這些議題直接影響其經濟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因此,每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都會成為締約國進行經濟與政治博弈的角斗場,也勢必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歷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議程中,高級別會議通常會安排出席締約方會議的部長和其他代表團團長做3-4分鐘的簡短政策公開發言。各國政府代表會借此機會,向國際社會介紹該國氣候治理情況。對于氣候談判中的大國和國家集團而言,公開發言也是闡述如何履行本國/集團責任、兌現減排承諾,與其他大國和國家集團展開氣候外交博弈的重要平臺。

二、傳播研究中的“對話”與“對話性”

官方公開發言經常被認為是獨白式的,缺乏對話性。翻閱傳播研究中有關對話的研究,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以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為基礎,即對話既是主體間相互溝通的完美方式,也是探求真理的辯證法則。實用主義學者將這一哲學基礎納入傳播的對話研究中,強調了對話的社會和政治意義。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米德(George Mead)分別論證了不同心靈在共同經驗世界匯合的可能性①以及共同體中不同自我互動交流的方式②。杜威(John Dewey)則借助對話定義了與貴族政治相反的民主概念,認為實現民主主義的必要特點之一是“互相討論與互相咨詢,并最后通過綜合和歸納一切人的觀念與欲望的表現而達到社會支配。”③在實用主義之外,媒介技術派學者英尼斯(Harold Innis)的出發點與杜威不同,在對比大眾傳播的時空偏向中,他認為口頭傳統的重大意義在于集會的立場、民主的興起、戲劇的出現中,也表現在柏拉圖的對話,以及眾多的演說辭中。④凱瑞(James Carey)在杜威和英尼斯的基礎上,認為傳播的本質是如同一場會話的互動行為,意義由行為建構,“人類以互動的方式賦予這個靈動而抗拒的世界以充分的一致和秩序”。⑤盡管這些學者所處的背景不同,但對于傳播活動中的對話均指向現實中一對一、面對面的口語交流,同時將對話視作維系社群和社會的基礎,整體上具有理想主義取向。

第二種觀點把矛頭指向了對話本身,認為理想的對話難以實現,也不一定成為民主政治的保障。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把對話引申到日常會話(conversation),認為杜威、哈貝馬斯和凱瑞的問題解決式對話(problem-solving model)并非理想中的自發、平等行為,它對參加者的能力、善意具有一定要求,強調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對話可能會因為參與者害怕尷尬和批評而失敗。因此,真正的民主對話需要理性的規則約束,雙方在文明中參與,并依賴于大眾媒體。⑥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通過對比撒播與對話,進一步指出了第一種對話觀點的危險性。他一方面通過引介諸多唯心主義學者的觀點來證明心靈之間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一切交流都是遠距離的、媒介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從傳播倫理的角度質疑對話的對等互惠理想,認為互惠邏輯要求對話必須得到應答,應答的強制性暗含可能的粗暴和霸道。⑦

當傳播研究中的上述兩種對話觀點就其政治功能進行爭論時,一些學者則嘗試從對話實踐上升到哲學層面,論述傳播活動的對話性,認為對話是一切人類活動的必然的關系和性質。布伯(Martin Buber)指出原初詞“我—它”控制著功利的經驗世界,而“我—你”創造了一個關系世界。⑧在這個無法割裂的關系世界中,“我”與“你”超越了實體概念的范疇,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成為直接的必然的活動。俄國哲學家、文學批評家巴赫金(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在西方哲學體系中提取出人類行為中的參與性思維,認為“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復的方式參與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據著唯一的、不可重復的、不可替代的、他人無法進入的位置。”⑨在此基礎上,不同主體間的參與證實了彼此的存在,在具體形態上縱然是最簡單的眼神交匯、打個照面,在哲學上也是“參與存在”的體現。因此,“參與存在”是每個主體的強制責任。巴赫金進而將行為哲學中的參與性引入語言學領域,構成了文本的對話性(dialogicality)。言語的相互作用是語言現實的基礎,對話是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但卻是最重要的形式,這種形式表現積極接受他人言語的傾向。⑩可以發現,在巴赫金后期的作品中,對話性已不再局限于語言學層面,他認為“一切發生關聯的話語或意義相互之間都構成對話關系,因此都具有對話性。從而,曾被他視為‘獨白話語’的語篇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對話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對話(包括現實中的交談、會話和前文“民主的對話”)是對話性的客觀表現之一,對話性擴大了對話的范疇,在哲學上轉變為內在的對話態度,在傳播實踐中轉變為話語中的兩個或多個聲音,意義產生于不同聲音之間的互動。彼得斯在著作的注腳里提到過他對巴赫金的理解,他認為巴赫金的對話思想不同于賦予對話絕對道德優勢的“對話主義”,它指的是覆蓋在話語上的多種聲音(voices)。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通過挖掘與分析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締約方官方公開發言中的多種聲音及之間的互動,論證其對話性。

三、對話性與批判性隱喻分析

巴赫金為其對話性思想找到的登陸點是文學批評領域,他重點探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說中的復調特征。在陀氏的小說中,客觀世界并不是在作者的統一意識支配下展開,而是小說中眾多地位平等的意識連接為它們各自的世界。其具體表現是,小說中主人公發表議論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作者的人物刻畫或情節推動,也不是作者個人議論的表現。相反,主人公發表的議論就是另一個人的意識,與其他所有人物的意識、甚至與作者的意識均處于平等的地位,具有同樣的分量和價值。在上述復調特征的影響下,小說的對話性表現在小說不是某一個人(包括作者)的完整意識,而是幾個意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總體。此后,對話性的研究對象超出了文學領域,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媒體傳播。基于此,對話性分析工具也需要在借鑒巴赫金應用于文學批評領域的對話性分析方法基礎上有所拓展。

現代隱喻研究認為,隱喻本質上是人類理解周圍事物的一種無意識行為,通過直覺上可理解的、具有整體結構的始源域,人們可以體驗那些模糊、難以理解的目標域。區別于傳統隱喻研究將隱喻視作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性修辭現象,現代隱喻研究嘗試將修辭層面的隱喻提升至人的認知層面,基于此,布萊克(Jonathan Charteris-Black)擴大了隱喻概念范圍,認為其應包括語言(linguistic)、語用(pragmatic)和認知(cognitive)三個維度。認知維度中的隱喻,由始源域的語言表達和目標域的指示物之間的心理關聯造成。在具體語境中,語篇中的大量隱喻表征擁有了說者的目的,發揮著勸服的功能,即語用標準。換言之,認知維度揭示了如何理解隱喻,而語用維度則回答了為什么使用特定類型的隱喻。在結合認知和語用維度基礎上,布萊克繼而提出了批判性隱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方法,該方法分為三個步驟:隱喻識別,即提取樣本隱喻,利用語料庫確定隱喻關鍵字并檢驗;隱喻闡釋,即確定影響隱喻的認知因素和語用因素;隱喻解釋,即從隱喻話語功能(即勸服)的角度揭示隱喻背后的意識形態和修辭動機。目前,該方法已被應用于外交話語和大眾媒體話語的研究中。

本研究嘗試將批判性隱喻分析納入對話性研究之中。首先,巴赫金承認符號的意識形態特征,認為符號作為現實的一部分存在著,同時也反映和折射、歪曲和證實著另外一個現實。這與語用維度下對隱喻的理解一致。其次,隱喻表征具備對話性,使用者與隱喻中的“內在聲音”(voice within)對話,由此形成聽眾對意義建構過程的參與。再次,隱喻是一個建構過程,它在心理認知和語用表達之后并沒有結束,而是可能繼續引起回應,開始下一次建構和表達。在多主體的互動中,隱喻不是單一主體建構的、閉合的定式,而是動態建構的、開放的、多聲的話語體系。批判性隱喻分析提供了解構對話過程與意義的路徑之一。

四、研究樣本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通過聯合國氣候大會官方網站,獲取了2013-2017年美國、歐盟和中國三方領導人或代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級別會議上的發言(見表1)。本文采用批判性隱喻分析,試圖回答以下問題:

表1 2013-201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美、歐三方發言人簡表

表1 2013-201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美、歐三方發言人簡表

屆別國家/政府組織發言人華沙氣候大會(2013)中國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解振華美國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 托德·斯特恩歐盟歐盟氣候行動專員康妮·赫澤高利馬氣候大會(2014)美國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 托德·斯特恩歐盟意大利環境、國土與海洋部部長 吉安·盧卡·加萊蒂歐盟能源專員 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巴黎氣候大會(2015)歐盟意大利環境、國土與海洋部部長 吉安·盧卡·加萊蒂歐盟能源專員 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美國美國總統奧巴馬歐盟歐盟能源專員 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馬拉喀什氣候大會(2016)中國中國氣候變化事特別代表 解振華美國美國氣候變化特別代表 喬納森·珀欣歐盟斯洛伐克環境部部長 紹約姆·拉斯洛波恩氣候大會(2017)美國美國海洋、國際環境與科學事務助理部長 朱迪斯·加伯歐盟愛沙尼亞環境部長 西姆·吉斯勒歐盟能源專員 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

問題1:三方領導人或代表在氣候大會的公開發言中的隱喻使用特征是什么?

問題2:三方領導人或代表的公開發言隱喻的對話性特征是什么?其中哪些部分接受對話性,哪些部分拒斥對話性?接受與拒斥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五、研究發現

(一)隱喻使用特征

在描述隱喻使用特征時,本研究采用布萊克提出的語料庫方法,確定每篇文本中的隱喻,同時用隱喻關鍵詞個數與隱喻關鍵詞出現總次數的乘積求取隱喻的總鳴值和總鳴值百分比。

從數據來看,在2013年華沙氣候大會上,美國、歐盟和中國的公開發言中,旅程隱喻總鳴值均為最高,分別為72.58%、89.34%和66.94%。在2014年利馬氣候大會上,美國的旅程隱喻總鳴值最高(77.67%),戰爭隱喻居次(15.53%),歐盟的旅程隱喻總鳴值達到了97.30%。

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美歐中三方的公開發言使用了更為豐富的隱喻。美國的旅程隱喻(44.89%)和戰爭隱喻(29.83%)總鳴值較高,歐盟的旅程隱喻(62.22%)總鳴值最高,集體隱喻(16.67%)和人的隱喻(13.33%)分居二三位。中國的情況稍顯復雜,集體隱喻(32.47%)比重最高,旅程隱喻(21.59%)居其次,建筑隱喻(17.71%)和道德隱喻(15.50%)的總鳴值較為接近,戰爭隱喻的總鳴值也達到了10.33%。

在2016年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上,美歐中三方恢復了以旅程隱喻為主。美國和歐盟的旅程隱喻總鳴值分別達到了93.97%和80.49%。中國除了旅程隱喻(65.22%)之外,還主要使用了集體隱喻(16.64%)和道德隱喻(9.07%)。

在2017年波恩氣候大會上,美歐兩方的隱喻使用出現了分化。歐盟依舊以旅程隱喻(82.74%)為主,美國在保持旅程隱喻(65.79%)主導的前提下,集體隱喻總鳴值上升至30.70%。

(二)隱喻的對話性特征

1.不同始源域的對話:基于認知差異

相同的目標域構成始源域對話的基礎。簡言之,不同始源域間的對話就是對話主體為表達同一現實目標,采用了不同類別的隱喻。以此為依據,美歐中對于“氣候談判”和“氣候治理”產生了兩次始源域間的對話。

在2013年華沙氣候大會上,中國和歐盟就如何利用隱喻描述“氣候談判”產生對話。在中國方面,氣候談判是一場戰爭,而引起戰爭的“導火索”是發達國家不履行資金承諾,使得氣候談判的多邊機制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a severe crisis of trust)。同時,這場“戰爭”——氣候談判——勝利的標志,是在2015年達成協定(secure an agreement)的。在歐盟方面,氣候談判是一次旅程,其特點是談判過程步伐緩慢(slow pace)。而歐盟在談判中采取步進式的(step-wise)方法,鼓勵各國在2015年協定中做出減排承諾,華沙氣候大會上的談判將為后續的評估和磋商階段鋪平道路(pave the way)。

另一次始源域間的對話出現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美國和中國的公開發言中。在美國方面,氣候治理是一次旅程。奧巴馬在其演講中,反復強調氣候治理的進步(progress)。這些進步包括各國同意減排氫氟碳化合物、超過180個國家在巴黎氣候大會前確定減排目標等。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奧巴馬稱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存在一股美國潮流(American trend),但并未強調旅程的主角是美國。在中國方面,氣候治理是一座建筑,建設者是氣候大會中的世界各國,而建設的對象是中國極為具體的氣候治理措施。例如,習近平在發言中要求建立刺激機制(set up incentive mechanism)、國際法治(build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低碳能源系統(build low-carbon system)和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build a nation-wid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arket)等。同時,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是氣候治理這座建筑的基礎(on the basis of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從本質上講,上述兩次始源域間的對話體現了不同主體的認知差異。在華沙氣候大會上,與歐盟對氣候談判按部就班的表態相比,中國的戰爭隱喻表現出對談判(尤其是對發達國家)的疑慮。在巴黎,美國的旅程隱喻反復強調氣候治理成果,一定程度上將2015年氣候大會當作了氣候治理過程中一個較為樂觀的時間節點。但是,在中國領導人的發言中,建筑隱喻刻畫下的氣候治理突出了各項具體措施,呈現出審慎、穩健的特征。

2.不同隱喻載體的對話:擴展與延伸

(1)氣候談判/治理是一次旅程

美歐中三方使用頻率最高的隱喻類型為旅程隱喻,都認為“氣候談判/治理是一次旅程”。三方借助擴展和延伸旅程隱喻載體,實踐隱喻對話性。

例1:There should be a clear roadmap for providing 100 billion USD each year by 2020.(中,2013年華沙)

例2:The U.S.has led the way in the relief effort just as we typically do.(美,2013年華沙)

例3:The world rightly expects the United States to lead and we are doing that.(美,2014年利馬)

例4:Here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conomic policies:if targets are not met,normally you don’t change the target.No,you add more polic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歐,2013年華沙)

中國使用路線圖(roadmap)隱喻的原因是明確的,自2001年美國以“發展中國家不承擔減排義務”為由首先退出《京都議定書》后,相繼有發達國家退出,部分發達國家仍有攪局、開倒車的行為,如華沙氣候大會上,日本和澳大利亞兩國的減排目標不降反升。因此,艱難的氣候治理旅程,必須有一張清晰的路線圖。類似的,歐盟使用了目標(target)隱喻,強調氣候治理旅程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中歐通過不同的隱喻載體,體現出對氣候治理的共識。相比之下,美國在認可治理是漫長旅程的基礎上,更強調自身是氣候治理旅程的領導者(lead the way)。自哥本哈根會議開始,尤其是在奧巴馬政府的第二任期內,美國愈加積極地謀求全球氣候治理的領導地位。究其原因,客觀上講,美國近年氣溫上升、龍卷風頻發,2015年12月更創下了121年來最潮濕、最溫暖的歷史;主觀上講,奧巴馬政府不愿坐視歐盟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就氣候問題達成各類多邊、雙邊協議,更不愿將未來低碳經濟、減排市場主導權拱手讓于歐盟或其他發展中大國。在旅程隱喻的對話中,美國與中歐之間的分歧顯現,當中歐為旅程尋找方向和目標時,美國更關注自身在所有旅行者中的地位。

旅程隱喻對話中的分歧在2015年和2016年的氣候大會上被大大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對《巴黎協定》在氣候治理旅程中的重要意義的認可。如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認為此次大會并不是氣候治理的終點(the finishing line),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a new start point)。在2016年馬拉喀什大會上,美國認為必須利用巴黎大會的全球勢頭(globalmomentum)使協定盡快生效。同時,歐盟也表示,各國應全速前進(move at full speed),盡快讓一紙協定成為可付諸行動的計劃。

在2017年波恩氣候大會上,旅程隱喻的載體大大簡化,美歐之間的對話主要圍繞“繼續”一詞展開。雙方依舊認可氣候談判和治理是一次旅程,但雙方在旅程中遵循著不同的原則。歐盟代表表示,歐盟與各談判伙伴將繼續對話(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支持不會止步(our support will not stop here)。但為了在氣候治理的旅途中一起走得更遠、更快(go further,faster,together),歐盟認為各國應當互相激勵鼓舞。美國一方面表示將繼續擔任清潔能源與創新的領導者,另一方面對旅行的原則(guiding principles)提出新的解釋,美國需要的是全球各國普遍獲得可靠能源,以及開放的競爭性市場。美國將在考慮全球能源結構基礎上,繼續支持以兼顧的方法(abalanced approach)解決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等問題。美歐產生不同原則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2017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并于兩個月后向聯合國遞交文書。在此背景下召開的波恩大會,全球氣候治理的下一步走向勢必最受關注。因此,美歐代表在發言中反復強調“繼續”一詞。但是,雙方對于如何繼續旅途存在異議,歐盟認為各國應相互激勵,美國也表示會加強與談判伙伴的合作,但復雜的是,美國為下一段旅程附加了新的原則,即“兼顧的方法”。

(2)氣候治理/保護環境是道德責任

在道德隱喻使用中,中國與歐盟就道德責任的承擔者是誰、承擔多少道德責任形成了對話。

例5:We are now carrying out internal consultations and analysis for further enhanced actions,and will continue to work tirelessly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post 2020 global efforts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中,2013年華沙)

例6:Giv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developing stage and coping capability,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instead of being obsolete,must continue to be adhered to.(中,2015年巴黎)

例7:In 2015-six years after Copenhagen,four years after Durban-no country will have a legitimate excuse for not having done its homework,for not having prepared its pledge and its fair share of the contribution.(歐,2013年華沙)

例8: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and everyone needs to take responsibility.(歐,2015年巴黎)

中國清楚地認識到目前國際社會對發展中大國的強制性減排呼聲越來越大,因而在使用道德隱喻時首先突出了中國承擔的大國責任。但中國仍然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簡稱“共區原則”)原則,發達國家應首先承擔減排責任,并向作為受害者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相反,歐盟在道德隱喻中強調承擔者是“每個人”(everyone),承擔責任量是“公平的貢獻份額”(fair share of the contribution)。這符合歐盟近年的一貫立場,表面上不反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原則,但強調用“當代的和動態的”方式對待“共區原則”。

(3)氣候變化是一場嚴峻的戰爭

中美在戰爭隱喻的對話中存在共鳴之處,即認為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威脅(threat)和危機(crisis)。但是,雙方的另一部分戰爭隱喻均在強調自身立場。

例9:The first is the launch of the National Low Carbon Day for the first time…(中,2013年華沙)

例10:Next year,China will launch cooperation projects to set up 10 pilot low-carbon industrial parks…(中,2015年巴黎)

例11:Political disruptions that trigger new conflict,and even more floods of desperate peoples seeking the sanctuary of nations not their own.(美,2015年巴黎)

例12:We have broken the old arguments for inaction.We have proved that strong economic growth and a safer environment no longer have to conflict with one another;they can work in concert with one another.(美,2015年巴黎)

例13:One of the enemies that we'll be fighting at this conference is cynicism,the notion we can't do anything about climate change.(美,2015年巴黎)

在例9和例10中,中國突出了本國應對“戰爭”的手段,即通過具體行動(如發起全國低碳日、建立10個試點低碳工業園的合作項目)與“氣候變化”開展斗爭。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同時也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面對著發達國家要求強制性減排的壓力,中國沒有選擇推諉和逃避,而是主動承擔國際責任,體現了發展中大國的表率作用。

相反,美國在使用戰爭隱喻時更關注“敵人”究竟是誰。如例11、12和13所示,美國是唯一使用了“敵人”(enemy)一詞的國家(集團),在其看來,“敵人”不只是氣候變暖,“敵人”就在談判大會當中。與此同時,憑借強有力的經濟增長和更安全的自然環境,上述這些“敵人”終將被戰勝。美國在將談判中的爭吵、國家(集團)間的激烈博弈編碼為“惡”的同時,又勾勒出一個勝利的、積極的未來。美國建構起了一套進步敘事,在這個敘事中,美國是平息混亂、走向勝利的關鍵引領者。

六、結論與討論

本文發現三方在公開發言中的不同隱喻呈現出了對話與獨白兩個面向。

首先,中國和歐盟的發言者在道德隱喻中實現了對話,形成了對話關系。正如前文強調,隱喻對話性的主要特征是使用不同的始源域建構同一個目標域,或對同一隱喻進行延伸、贊成、遮蔽或反對。在道德隱喻中,中國和歐盟共同表達全球氣候治理是道德責任,但對始源域“道德責任”進行了不同的細化。中國認為自身承擔著大國責任的同時,發達國家應為主要的道德承擔者,發展中國家對道德的承擔范圍是有限的,歐盟則強調平等的道德承擔。雙方的發言均借責任(responsibility)和貢獻(contribution)為由,用現實發聲闡述己方觀點,用潛在的對話反對對方觀點,呈現出了主體的內在對話性。

其次,三方大量的旅程隱喻和戰爭隱喻僅用于展示立場和觀點,未形成實質對話,其根本原因在于發言各方目標域的過度擴張,即對同一隱喻擴展出豐富的隱喻載體,缺失了對話中必需的相對統一的主題,進而削弱了實質對話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旅程隱喻和戰爭隱喻的使用中,潛在的對話主體并非不存在。例如美國對“戰爭”中領導地位的反復強調,實質上是對歐盟和中國的全球氣候治理地位的回應,而中國使用戰爭隱喻主要強調的是本國在氣候治理中已經和將要付出的努力。同一個始源域“戰爭”或“旅程”被用來建構起大量的目標域,潛在對話主體的地位逐漸消弭,最終被目標域的龐大所掩蓋。換言之,發言者不太關注是否回應了一個潛在的觀點,更關注自我觀點是否在形式上獲得了表達。

最后,三方在使用團體隱喻、建筑隱喻和人的隱喻時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獨白性。與對話性相反的獨白性,不存在話語內部的他者關系,呈現出閉合、單向的特點。以團體隱喻和建筑隱喻為例,中國使用這兩類隱喻的獨樹一幟,恰恰反映了話語中的獨白現象,即缺少話語內部的回應主體,單純重復以強調己方立場與觀點。同時,這也進一步顯示出思維中的獨白意識,是否存在一個潛在的聽者或辯論對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確傳遞團體隱喻和建筑隱喻的積極色彩,通俗來講,即始源域中較為突出的“團結協作”和“穩扎穩打”的意識。但美歐對上述始源域的接受程度極為有限。因此,從某種程度來看,官方公開發言中的獨白式隱喻雖然可以展示政治立場,但不及對話式隱喻那樣具有較強的說服功能。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發現,在看似獨白式的公開發言中存在著不同維度的對話性。其一,對話主體采用不同類別的隱喻來表達同一現實目標,從而產生基于認知差異的實質對話。在本文中,基于對“氣候變化”和“氣候治理”兩個理念的不同認知,美歐中采用了不同的隱喻,在互動中形成實質對話;其二,對話主體各自擴展出不同的隱喻載體,產生了實質對話和形式對話。在本文中,中歐在道德隱喻互動中形成了實質對話,美歐中在旅程隱喻和戰爭隱喻使用中,由于隱喻載體過度擴張,導致缺失了對話中必需的相對統一的主題,進而削弱了實質對話的可能性,只構成形式對話。此外,從上文分析可見,中國的官方發言由于采用與其他國家官方發言不同的隱喻,既難以在形式上與美歐共振,更無法與之在實質上展開對話,從傳播效果上來講,說服功能較為欠缺。

注釋:

① [美] 威廉·詹姆斯:《徹底的經驗主義》,龐景仁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頁。

② [美] 喬治·H·米德:《心靈、自我與社會》,趙月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頁。

③ [美] 約翰·杜威:《人的問題》,傅統先、邱椿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頁。

④ [加] 哈羅德·伊尼斯:《傳播的偏向》,何道寬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6頁。

⑤ [美] 詹姆斯·W·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丁未譯,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頁。

⑥ MichaelSchudson.WhyConversationisNottheSoulofDemocracy?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no.14,1997.pp.297-309.

⑧ [德] 馬丁·布伯:《我與你》,陳維綱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年版,第20頁。

⑨ [蘇] 米哈伊爾·M·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曉河、賈澤林、張杰、樊錦鑫等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经典三级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黄网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自在线拍|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日韩精品资源|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97se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在线国产三级|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91国内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国内精品免费| 性视频一区| 国产靠逼视频|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全裸无码专区|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综合亚洲网|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毛片yw|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干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区91|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黄色一及毛片| 不卡无码网|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国产丝袜精品|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欧美成在线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色综合网站|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激情网| 在线亚洲天堂| 超碰免费91| 日韩欧美国产区|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熟妇丰满人妻| 日韩在线网址|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