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停停 黃延龍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河南省位于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河南省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是我國重要的產糧大省。但是,近年來我國農業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稱,出現了農民賣糧難、農民增產不增收、城鄉差距大等問題。探索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農民品牌意識不強,種植的農產品毫無特色,消費者難以接受和認可,導致河南省農產品難以在眾多農產品中脫穎而出。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和農戶開始重視農產品品牌建設問題,涌出了一批批農產品品牌,但是效果不佳,大部分農產品未被大家知道就已經從市場消失,其余一部分在省內被熟知,但省外鮮有人知。對此,應引導農民正確認識農產品品牌,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民收入,推動河南省乃至全國經濟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也由從關注數量向關注質量轉變,從追求快餐、膨化食品熱變為關注綠色有機健康食品,重視食品的質量、安全性。但市場上大量食品的涌入,如大棗,使得消費者出現了選擇困難。新鄭大棗如何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如何讓消費者產生信賴,值得深思。新鄭大棗原產地在河南省新鄭市孟莊鎮,有規模較大的棗園種植方式和很多分散經營的棗農種植方式,分散經營的棗農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長遠眼光,仍然按照傳統經營理念種植棗樹,把產量放在第一位置而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和品質。在棗樹種植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耕作方式,使用的化肥和農藥往往過量,使得農產品中有害物質超標,嚴重影響了大棗的食用安全性,使得新鄭大棗這一品牌在銷售中口碑不佳[1]。另外,由于生產過程中管理不善,產出的棗大小不一、形狀千奇百怪,導致消費市場難以識別該品牌產品,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新鄭大棗主要生產區在新鄭市孟莊鎮,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嶇不平、交通不發達,加大了產品走出去的難度。新鄭大棗大都是本地棗農生產經營的,本地棗農文化水平不高,整體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棗樹從種植到品牌建設到銷售經營一系列的專業知識,也缺少資金聘請專業人才。他們長期以來把農產品產量看得最為重要,認為申請品牌帶來的收益小于成本,沒有必要申請品牌。大部分農戶對品牌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看不到品牌對農產品的保護作用和品牌帶來的價值[2],造成了河南省很多品牌如新鄭大棗雖然在河南省內有一定影響力,但在省外與其他棗類品牌相比缺乏影響力。新鄭大棗知名度比較低的原因主要有營銷渠道單一、營銷方式落后、廣告宣傳力度小,根源在于品牌自身的市場定位不明確,沒有充分分析目標市場,沒有實現產品差異化生產,品牌內涵不足以得到目標受眾情感上的認同。
在如今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賣方市場無處不在,如何取得核心競爭力在眾多賣方市場中脫穎而出,需要打造出專屬品牌,增加消費者的認可度。農產品品牌區域性特征一般都很顯著,導致新鄭大棗在河南省當地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但在整個國內競爭力大的市場,其他品牌的涌入使得新鄭大棗的知名度大大減小。宣傳在品牌的推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新鄭大棗品牌宣傳力度不夠、營銷思路不明確、資金投入少,沒有因地制宜地宣傳自己的特色。另外,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發布相應的政策,只是口頭宣傳,沒有進行財政補貼和獎勵等,導致宣傳力度在自己區域范圍內也很小,不能有效擴大新鄭大棗的影響力[3]。正是由于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在區域范圍外新鄭大棗知名度不高,難以形成在公眾心中的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
在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過程中,農產品質量是基礎,只有農產品的質量有保障,產品才能被大眾接受和認可,農產品品牌才能得以發展。因此,應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落實到生產的各個環節。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是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和保障,新鄭大棗的標準化生產,可以提高大棗質量、增強其競爭力。首先,應把保證棗樹健康放在首位,以綠色健康無公害為生產目標,注意農藥、化肥的適量使用,盡量少使用化學物品。定期對果樹進行檢查,修剪發育不健康的枝條。在采摘過程中,除了使用傳統的采摘方法外,還要改進采摘程序,以滿足市場的需要。采摘完成后,對棗的香甜可口程度進行測評,并且根據棗的形狀大小對其進行分類篩選,同時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與消費者及時溝通來了解棗的口感和有無壞果現象,及時反饋和補償,并且汲取經驗,爭取在下一季棗子長成前做好應對措施,滿足市場的需求。只有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程序,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新鄭大棗的合格率,促進新鄭大棗質量的提升。
農產品品牌的價值從其品牌知名度體現出來,透過其知名度可以看出品牌未來的發展潛力。河南省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普遍較低。為提升新鄭大棗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一方面棗農門要摒棄舊的傳統觀念,學習使用先進的機械技術和科學技術,進行科學種棗和標準化種棗,轉變大棗發展理念,樹立品牌意識;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等渠道加大大棗的宣傳力度。首先,對于新鄭大棗的宣傳,應以其營養價值為主要宣傳方向,讓人們了解新鄭大棗的起源、發展歷史,讓人們折服于其口感、品質等。只有棗的口感好、品質過硬,才能在消費者中獲得良好的口碑,在受眾群中口口相傳,擴大其影響力。其次,對于區域品牌深層文化進行宣傳,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進而產生購買行為。最后,在宣傳過程中可以適當讓消費者了解新鄭大棗的變化,針對不同的棗、不一樣的種植方式,將棗進行檔次分類,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4]。
河南省農產品品牌大都有地域限制特點,省內幾乎家喻戶曉,但省外卻鮮有人知,因此應加大農產品的宣傳和推廣范圍。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應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電視劇廣告植入等方式進行宣傳。目前,很多電視臺有走進鄉村等類似環節,新鄭棗農應積極與節目組溝通、聯系,借助節目對新鄭大棗進行全方面宣傳。另外,可將廣告投放在公交、地鐵、電影院等關注度較大的移動媒體上[5]。新鄭市在每年農歷三月會舉行軒轅皇帝祭祖大典,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趕來參加,棗農可以充分把握這次機會,通過在道路邊拉橫幅等對大棗進行宣傳,可以讓游客免費參觀棗園。在新鄭大棗品牌宣傳過程中,應注重新鄭大棗的發展起源和人文內涵,把大棗起源與人們情感聯系在一起,增加人們對大棗的認可度。
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和對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建設成為社會研究的熱點。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不僅可以調動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提升整個地區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增加農戶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