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飛雪 李珍 胡敏華 鄒龍珍 余志紅



[摘要] 目的 探討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措施。 方法 南昌地區以整群抽樣法抽取2019年1~6月感染科180例護理人員為觀察組,另抽取非感染科護理人員180例為對照組,以SAS、SDS評分法調查兩組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影響觀察組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具體因素,并制定相關干預措施。 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同組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影響因素分析得知,職業暴露、婚姻狀況、經濟收入、是否在編、生育情況嚴重影響感染科護士的心理健康。后經干預措施制定與落實,可見觀察組護理人員SAS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職業暴露、婚姻狀況、生育情況、經濟收入、是否在編與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性。 結論 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顯著低于非感染科。為感染科護理人員行本文干預措施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指數,消減感染科護理人員焦慮情緒。
[關鍵詞] 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1.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5-0147-04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 in infection department and study 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YU Feixue1 LI Zhen2? ?HU Minhua1? ?ZOU Longzhen1? ?YU Zhihong1
1.Nanchang Ninth Hospital,Nanchang? ?330002, China;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nursing staff in infection department. Methods In Nanchang area, 180 nurses from infectious department and 180 nurses from non-infectious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fr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SAS and SDS score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es, the specif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Result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ame group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showed that occupational exposure, marital status,economic income, employment status, and reproductive status seriously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in the infectious departmen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AS score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ccupational exposure, marital status, reproductive status, economic income, and whether they were in employmen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 in infection department.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in infectious departmen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n-infectious department.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index of nursing staff and reduce the anxiety of nursing staff in infection department.
[Key words] Infection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measures
感染科護理人員需長期面對艾滋病、結核病和破傷風等疾病,職業暴露頻發[1]。若感染疾病將會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嚴重后果,加重護理人員精神壓力。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嚴重影響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故需加強重視[2,3]。近年部分學者關注護理人員心理健康中發現,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基數較低,區別于其他科室護理人員[4]。故本文就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并就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行分析,制定相關護理干預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整群抽樣法于2019年1~6月期間抽取南昌市感染科護理人員180例為觀察對象,護理病種包括艾滋病、結核病、乙型肝炎、兒童傳染病等。同期以同種抽樣法抽取南昌市非感染科護理人員180名為對照組,包括肛腸科、心腦血管科、乳腺科、骨科等。觀察組中,女180例,年齡23~51歲,平均(37.7±8.9)歲;對照組中,男5例,女175例,年齡24~53歲,平均(37.9±8.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畢業于正規院校的護理專業,取得護士執照;(2)工齡1年以上、年滿18周歲;(3)既往身體健康,無精神系統疾病及其他系統疾病;(4)24 h內未服用植物神經系統的藥物。排除標準:(1)孕期及哺乳期護理人員;(2)實習期護士;(3)借調護士;(4)未取得資質證書的護理人員。
1.3 方法
1.3.1 影響因素分析? 本次經改良自擬SAS焦慮調查表可知,影響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因素為:年齡、工齡、職稱、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生育狀況、經濟收入及是否在編。于調查問卷結束后訪問感染科護理人員,多反映其工作期間多有擔憂,重點突出在職業暴露、婚姻狀況、經濟收入、是否在編、生育因素四五項。如:憂慮護理期間傳染疾病;憂慮家人、孩子未來生活;憂慮護患關系緊張、職業暴露無編制不受保護;憂慮是否有能力償還各項貸款等。故本文針對上述影響因素制定如下干預措施。
1.3.2 干預方法? (1)開設感染科護士心理咨詢和疏導:感染科護士長需實施監督觀察護理人員工作狀態,心理情況。若負面情緒過多,可及時邀請心理咨詢師為其疏導。定期邀請心理學專家開展護理講座,提升護理人員不良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挑選科內積極向上、踏實肯干的護理人員定期到心理科接受培訓,及時為科內存在輕度焦慮的護理人員行心理疏導。每月邀請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為科內護士開展心理咨詢。(2)加強護理人員法制觀念的教育: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遵守院內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工作不離崗。若有事請假需合理安排工作后方可準假。落實護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對”制度,避免護理差錯時間致護患糾紛。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指導護理人員積極用法律手段維權。若護理人員工作及人身受到威脅可及時報請相關部門或撥打110解決。若問題嚴重可依法訴訟。(3)提升感染科護士工作認同感:積極為感染科護士開展職業教育,提升其工作使命感及認同感。定期組織科內聯誼會。組織護理人員家人、同事聚會。為護理人員提供傾訴平臺,增加與家人及同事的交流。為護理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樹立工作榜樣,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熱情。(4)取消編制區別對待:推行同工同酬制度,消減編制區別對待不良影響。依照工作崗位制定合同工工資,消減崗位工資差異。結合工齡及考核成績定崗定酬。消減合同工與在編人員院內職工福利待遇差異。護士長需堅持一視同仁原則,不可區別對待。積極鼓勵合同制員工愛崗敬業、服從安排。為合同制員工繳納五險一金。(5)傳導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護理主管部門需依照科學的方法分配工作人員,積極推行科學排班制度,消減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護士長定期開會時可為護理人員宣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建立護理人員陽光心態。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參加社交活動,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報名院內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促進護理人員之間相互交流,減輕感染科護理人員對年齡、工齡、職稱、性別造成的工作焦慮。(6)感染科護理人員工作培訓:重點培訓感染科護理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技能,完備相關軟件及硬件設施。囑感染科護理人員加強個人防護意識,做好計劃免疫,保持皮膚及黏膜完整性,規范操作流程,操作需佩戴手套、實習護理人員需做好專業指導及健康教育。積極培養感染科護理人員溝通交流能力,是護理人員能夠自行解決與患者之間的糾紛,提升問題處理能力。(7)感染科護理人員工作待遇:可通過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保護政策的宣傳提升護理人員地位,醫院內部也需宣揚醫護平等理念。積極提高護理人員薪酬,形成院內尊重護士,理解護士的風氣。提升護理人員福利待遇,院內補助,績效考核獎勵等。完善培訓工資漲幅及現金獎勵條款等。
1.4 評價指標
1.4.1 心理健康狀況測評? SAS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DS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分別測量焦慮、抑郁指數。兩量表各20題,百分制,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分數高則焦慮/抑郁重[6]。
1.4.2 心理健康影響因素調查? 調查人員指導所選護士于安靜環境下紙質答題[7]。問卷自行設計并增加了年齡、工齡、職稱、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生育情況、職業暴露、經濟收入、是否在編等心理健康影響因素調查項。后指導感染科護理人員干預后二次測評心理情況,方法同上[8]。本次調查問卷獲取信息經專業調研人員及質檢人員共同整理,后形成本文。保證調查數據證實準確,調研期間無任何消息泄露。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SPSS21.0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連續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士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次心理健康狀況測評以自擬SAS評分、SDS評分量表進行。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后對照組各項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影響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較
經調查可知,影響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5點,即職業暴露、婚姻狀況、生育情況、經濟收入、是否在編。組內各項數據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影響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重考量相關性因素之間存在高度共線性,故本實驗經Logistic分析篩選出代表性指標。以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為自變量,以職業暴露、婚姻狀況、生育情況、經濟收入、是否在編為因變量。經回歸變量賦值及逐步回歸法建立方程,分析各因素相關性。現將相關變量及編碼報道如下,見表3。
本次相關性由概率型非線性回歸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評價。比較可知,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指數與職業暴露、已婚、已育、經濟收入<3000元、不在編為其獨立影響因素,各指標對應的P值分別為0.031、0.027、0.001、0.001、0.023。見表4。
3 討論
3.1 干預措施分析
針對影響因素制定的干預措施分析如下:(1)開設感染科護士心理咨詢疏導課。邀請心理專家及心理科醫生為護理人員傾訴提供平臺,排解心理壓力。課中增設互動環節提升教學質量及學生興趣[11]。(2)加強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教育。指導護理人員依法維權,減少因職業暴露或無編制的憂慮。(3)提升感染科護士工作認同感。工作認同感可消減護士焦慮情緒,提升工作認可度[12]。(4)取消編制區別對待。人人平等可維護護理人員和諧氛圍,減少焦慮。(5)傳導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營造科內積極向上的護理風氣,減少因年齡、工齡、職稱、性別等因素所致焦慮[13]。(6)加強感染科護理人員工作培訓可有效降低傳染率,消減護理人員過分擔憂感染傳播家人。(7)提高感染科護理人員工作待遇可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減輕護理人員對養兒育女的擔憂。
3.2 預防能力策略分析
制定的預防能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強安全防護,改善醫療環境。完善院內職業暴露監測系統,在有限資金條件下盡可能完善醫療設備及防護設備,為醫務人員提供職業保障,減少血源性或病原性職業暴露。防護對象含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的醫務人員、進入傳染病區的醫務人員。要求規范隔離衣、防護鏡、手套、面罩著裝。其次,完善職業暴露登記報告及核實。職業暴露后應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組織相關專家及時評估暴露發生的危險程度,及時上報預防科并對暴露者行相關血清學檢查、隨訪、監控。相關人員詳細登記職業暴露發生時間、地點、經過、暴露方式、損傷部位等信息。詳細記錄職業暴露者預防用藥、首次用藥時間、用藥毒副作用及用藥依從性等相關信息。規范醫務人員操作時佩戴雙層手套、口罩。侵襲性診療過程中需保持充足光線防止針頭、縫合針、刀片銳器刺傷。禁止醫務人員手觸廢棄針頭及刀片等銳器。最后,提升防護設備及防護用具質量。依衛檢委印發的醫院感染預防控制事項核心制度規范防護設備及防護用具采購細節。若有不合格材料及用具可及時清理。加大科內投入經費及采購管理,完善防護設備儲備,提升用具質量管理效力[14-15]。我院本次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措施調研同上,望可幫助護理人員減輕心理壓力,更好服務大眾群體,減輕護理人員心理負擔[16]。但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問題需持續性關注及提升,日后科內定將定期組織調研并行干預措施,以達預期目標。
傳染科護士的護理對象為具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群體,工作風險大,危險系數高,護士往往存在很大精神及心理壓力。若控制不良可加劇頭痛、失眠、情緒低落、注意力分散、人際交往緊張等表現。上述問題嚴重影響傳染科護士的身心健康和護理工作質量。為了解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本文就我院感染科護士為研究對象行本次探究,另提出相應對策助感染科護士提升心理健康指數。
本研究顯示,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顯著低于非感染科。分析原因可知,感染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危險因素含職業暴露、婚姻狀況、生育情況、經濟收入、是否在編五項。職業暴露為感染科護士焦慮的主要因素。本次措施落實后感染科護士SAS評分、SDS評分均有消減,心理問題明顯改善,數據變化存在差異(P<0.05)。此外,亦需側重關注感染科護理人員職業暴露預防能力,故本文就上述影響因素制定干預措施及預防能力策略。
綜上所述,感染科護士心理健康干預措施推行可減輕感染科護理人員焦慮、抑郁指數,提升感染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1] 席秀娟,竇俠玲,趙娜.青年女性肺結核病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7,15(22):2797-2799.
[2] 彭韞麗,葛修茹,劉慧梅,等.青年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 23(23):2977.
[3] 林麗紅,徐勤容,張麗萍,等.感染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應對方式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4):282-285.
[4] 王婷婷,黃芳芳,謝冰冰,等.自我管理教育對護理人員銳器操作行為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6):1892.
[5] 王連云.護理干預在預防胸腺瘤患者術后并發肌無力危象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51-52.
[6] 劉佳潞,鐘玉苑,梁寶玲.PDCA聯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狀態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49-51.
[7] 劉慧麗.系統化家庭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護能力及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1):1459.
[8] 沈璐夢,王明珠,韓明芳,等.103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患者醫院感染預防體會[J].護理學報,2017,24(16):57-58.
[9] 王悅.護士心理健康狀態對護患糾紛的影響[J].中外醫藥,2012,31(7):169.
[10] 許小燕.傳染性疾病科護理人員焦慮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4):10-13.
[11] 趙東設,羅明宇,朱海深,等.浙江省溫州市居住5年及以下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7):948-953.
[12] 王珊,郭金花,黃巧萍.脊柱外科護理專業實習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50(3):125,133.
[13] 趙雅楠.系統化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臨床效果及患者心理健康和安全性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6):762-765.
[14] 蘇宵慧,林麗華,李麗容.心理指導結合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腎盂腎炎急性期的心理狀況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8,19(6):538-540.
[15] 居多多,趙云,李蓓,等.個體化心理干預對膀胱癌根治術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對其術后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1):109-113.
[16] 孫盈紅,李玉華,張宏偉.傳染病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調查分析[J].海南醫學,2013,23(24):3570-3571.
(收稿日期: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