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互聯網+”是否有效促進了小微企業創新?

2019-02-22 03:40:18李珊珊徐向藝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資源企業

李珊珊 徐向藝

(山東大學 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在我國,小微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創業的主體力量。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在規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成果轉化制度等外部治理環境有待提升,我國小微企業的整體創新表現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微觀應用為破解我國小微企業創新困境帶來新的技術支持。

企業信息技術戰略(IT戰略)的相關研究指出,企業IT戰略的實施可以從兩個方面促進企業創新:一是IT的靈活性能夠使企業通過IT技術系統快速、經濟地將自身的知識共享需求傳達到外部環境,并實現有效地創新知識共享管理(Byrd和Turner,2001);二是IT的整合性能夠促進企業與創新合作者之間實現數據、技術和協作的時時整合與共享,并能進一步強化合作創新關系及擴大創新網絡(Rai et al.2006)。顯然,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動更需要互聯網帶來的“創新紅利”和“連接紅利”(魯興啟,2002)。現實中,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日常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止2015年底,我國企業互聯網使用比例將近90%,其中超過40%的企業部署了辦公自動化(OA)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等信息技術(IT)系統,68.4%的企業設置了互聯網專職崗位或專職團隊,超過10%的企業已經采用或計劃采用云計算、物聯網與大數據相關技術。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思想、戰略層面思考并引入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規劃與企業創新戰略深度融合,決策層主導互聯網規劃工作的企業比例已達到13%。*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1月22日。

然而,盡管實務界對“互聯網+”小微企業創新普遍抱持樂觀態度,學術界也對互聯網情境下的創業行為和績效等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基于大樣本數據解答“互聯網+”是否有效促進了小微企業創新這一基礎性問題的研究還是難得一見。而這個答案恰恰又是我國互聯網經濟持續發展及當前中小微企業互聯網轉型實踐所迫切需要的理論依據。*謝康、吳瑤 等:《組織變革中的戰略風險控制——基于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多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另外,不少基于西方經驗的文獻也顯示,企業的互聯網投資或者互聯網經濟對企業成長的影響并非總是正面的(Walsham et al.2007)。尤其是,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不顧投資規模及生命周期的盲目信息化、網絡化甚至可能會導致速亡(Perfiliev,2002)。這些研究也意味著,互聯網與小微企業創新的關系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鑒于此,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小微企業問卷調查數據,嘗試解答這一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與研究假設

互聯網應用及發展對宏觀經濟的促進作用已得到普遍認同。大量研究證實了互聯網在促進生產率增長、增強競爭力、縮小收入差距、平緩經濟及金融波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尤其表明,互聯網持續迅猛的發展還會帶來社會制度和經濟結構的變革與調整,從而使整體經濟更多地從互聯網發展中獲益。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從微觀角度考察“互聯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趙夫增等(2009)、董潔林、陳娟(2014)的案例分析發現,[注]董潔林、陳娟:《無縫開放式創新:基于小米案例探討互聯網生態中的產品創新模式》,《科研管理》2014年第12期。互聯網能夠直接打破空間界限、促進溝通效率、降低協作成本、實現信息和知識的瞬間流動,因此“互聯網+”不僅能夠直接促進微觀企業在組織、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而且可以支持企業價值網絡的重構和創新模式的變革,從而引發更具顛覆性和開放性的創新活動。據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H1:

H1:“互聯網+”能夠有效促進小微企業創新。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其在經濟社會系統運行中所表現出的特征和價值也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結合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及其價值創造特征,本文認為“互聯網+”促進小微企業創新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個渠道是互聯網本身的技術資源屬性,即互聯網通過作用于小微企業的資源獲取能力促進其創新。從誕生時作為一種提高軍事部門和科研機構信息傳播效率的新的技術工具,到為個人和企業提供信息傳輸、存儲和檢索等基本信息服務的技術系統,再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為代表的線上經濟支撐性應用平臺,互聯網的價值創造特征直觀的體現為一種技術資源。特別是近年來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涌現使得互聯網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和拓展,互聯網的資源性特征日益顯現。[注]楊善林、周開樂、張強 等:《互聯網的資源觀》,《管理科學學報》2016年第1期。廣義的互聯網包含寄生在互聯網上的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及互聯網的衍生物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它已經成為一類戰略性人造資源。

作為戰略性和稀缺性的技術資源,互聯網是企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其應用本身就能夠為小微企業創新提供資源支撐。一方面小微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經濟、便捷地獲得創新所需要的外部信息和資源;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小微企業可以迅速調整自身的創新資源對接能力從而實現內外部創新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尤其是能夠強化已有社會網絡關系及其蘊含的社會創新資本的創新轉化。據此,本文提出互聯網微觀影響的“技術資源假說”H2:

H2:“互聯網+”能夠顯著提升小微企業的資源獲取能力,并有效促進資源獲取能力的創新轉化,即對資源獲取能力和企業創新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另一個渠道是互聯網的應用與發展對小微企業創新的影響。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催生了互聯網經濟,隨著互聯網不斷融入商務、金融、制造和政務,實現線上線下多重資源的重組、整合與共享,加快了商業模式創新和消費方式轉變,引發企業創新模式乃至經濟社會系統的重大變革。在基于“互聯網+”的傳統產業升級及創新創業活動中,互聯網的作用不僅體現為技術資源的注入,更為重要的是引發企業基于這種技術資源重構自身的組織方式、價值網絡以及創新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是一種顛覆性的開放式戰略思維,它能夠通過影響小微企業對創新的認識及對創新模式的選擇來影響其創新。事實上,互聯網對于企業開放式創新模式及績效的積極意義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開放式創新打破了傳統封閉式創新模式單純依賴單一企業內部資源高度集權化創新的束縛,是建立在擁有廣泛的知識技術基礎之上的思維邏輯,因而能夠帶來更為豐厚和持久的創新表現(陳鈺芬等,2009)。互聯網自帶“開放、平等、互助、共享”的基因,促進了企業組織范式和技術創新模式的演變,一方面能夠有效滿足開放式創新模式對于“公開從全社會獲取創新靈感的同時也能公開創新成果”的要求(Chesbrough,2003),另一方面可以藉由虛擬社區、眾包等技術資源和手段促進開放式創新模式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寶潔公司的“大眾協作創新”、小米公司的“無縫開放式創新”等。據此,本文提出互聯網微觀影響的“思維模式假說”H3:

H3:“互聯網+”能夠顯著提升小微企業的創新開放度,并有效促進創新開放度的創新轉化,即對創新開放度與企業創新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收集

本文在全國范圍內分層隨機抽取了2000家小微企業,對其2015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創新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對小微企業的選取標準依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頒布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以實地入戶調查為主,輔以電話訪問、微信和郵件發送等方式,共回收問卷612份。經剔除空白、大部分未填寫及填寫有明顯錯誤的部分,共得到有效問卷468份。除創新表現部分需填寫客觀數據外,題項的測量大部分采用Likert七級量表,需要被調查者(企業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及主要決策者)依據自己的感知作答。樣本企業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31.8%)、制造業(14.7%)、建筑業(6.6%)、農林牧漁(5.2%)、住宿餐飲(5.1%)等行業,一半以上的樣本企業集中在浙江(12.14%)、江蘇(11.61%)、廣東(11.36%)、山東(7.82%)、北京(7.51%)等地區。樣本企業中,私營企業占59.4%,年齡低于3歲的企業占75.7%。

(二)基本模型

本文構建如下基本模型檢驗所提出的研究假說:

Innoi,t=β0+β1Neti,t+β2Controli,t+εi,t

(1)

Mechi,t=β0+β1Neti,t+β2Controli,t+εi,t

(2)

Innoi,t=β0+β1Neti,t+β2Mechi,t+β3Neti,t×Mechi,t+β4Controli,t+εi,t

(3)

模型(1)用來檢驗“互聯網+”環境(Net)與小微企業創新(Inno)之間的關系,其中Control代表一系列可能影響上述關系的控制變量。顯然,若互聯網的微觀應用有助于小微企業創新(H1),則模型中Net的回歸系數應顯著為正。模型(2)考察“互聯網+”環境對小微企業資源獲取能力和創新開放度兩種機制要素(Mech)的影響。若“互聯網+”環境能夠通過以上兩種機制要素對小微企業創新有所影響,則首先應該能夠優化這兩種機制要素,即模型中Net的回歸系數也應顯著為正。模型(3)進一步加入“互聯網+”環境與機制要素的交互項(Net×Mech),檢驗“互聯網+”環境能否顯著改善兩種機制要素與小微企業創新之間關系,若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則表明本文所提理論假說H2和H3通過檢驗。

(三)變量測量

——企業創新。借鑒現有文獻對中小微企業創新行為及績效的測量方法,[注]郭蓉、余宇新:《中小企業創新投入的技術體制地區差異性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年第6期。選取“創新頻率”(Freq)和“創新投入”(Input)兩個指標對小微企業創新進行綜合衡量。其中,“創新投入”采用小微企業年度“研發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來測量,反映小微企業的創新意愿和創新熱情。“創新頻率”指小微企業年度創新次數,旨在反映小微企業在當前條件下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表現。根據小微企業的“雙元性”創新特征,[注]薛捷:《區域創新環境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的影響——基于雙元學習的中介作用》,《科學學研究》2015年第5期。本文從新產品研發及新工藝的采用、對原有產品及技術的改造兩個方面,采用年度“新產品研發數量”、“引進及研發的新工藝數量”、“對原有產品的改造次數”及“對原有工藝技術的改造次數”四個指標之和來衡量小微企業的“創新頻率”。

——“互聯網+”環境。借鑒企業IT戰略研究的做法,從“靈活性”(Flex)和“整合性”(Integ)兩個維度測量企業的“互聯網+”環境。借鑒Tingru Cui(2014)的研究,“靈活性”(Flex)選取“能夠與合作伙伴的系統無縫連接”、“能夠快速獲取公共數據庫及開放性信息資源”、“可方便地結合新的應用與功能”三個題項進行測量;“整合性”(Integ)包括“具有與合作伙伴實時交換數據的能力”、“能方便地匯總合作伙伴的數據庫”、“支持尋找和連接新的合作伙伴”三個題項。

——資源獲取能力。根據Teece(1986)的研究框架,將企業關鍵資源分為先進技術和專用性互補資產兩類。其中先進技術資源包括技術發展信息和先進技術設備,專用互補資產分布在制造、銷售、生產、市場等資源類型方面。據此,本文用“技術發展信息”、“先進技術設備”、“先進生產設備”及“市場信息”的獲取四個題項綜合衡量資源獲取能力(Acqu)。

——創新開放度。現有研究主要采取兩種方法對企業創新開放度展開測量:一種是以Chesbrough(2003)等學者為代表,用創新項目中合作創新的數量或比例來衡量;另一種是用與創新合作對象的種類和溝通頻率進行衡量,如陳鈺芬、陳勁(2009)。由于本文被解釋變量涉及創新次數指標,為避免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第二種方法對創新開放度(Open)進行測量。具體題項包括:內部員工、顧客及政府、科研機構、銀行、其它企業等主體參與創新的程度。

——控制變量。為保障實證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還選取營業收入(Inc)、技術人員比重(Tec)、企業年齡(Age)和企業家學歷(Edu)作為控制變量。

(四)信度與效度檢驗及描述性統計

效度方面,上述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均參考相關經典文獻,且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在特征值大于1的條件下各變量所有題項的單因子結構且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84%以上,各題項的因子負荷均在0.61以上。信度方面,各主要變量測量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值均在0.75以上。綜上,本文所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所得數據可以用于對本文研究假設的進一步檢驗。

表1報告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小微企業年均創新頻率為4.68次,年均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2%,顯示出良好的創新活躍度。目前,“互聯網+”促進小微企業資源搜集與獲取能力的特征已經較為突出,超過60%的小微企業對技術信息、生產設備、市場信息等關鍵資源的獲取較有信心。但創新開放度整體較低,受到政府、科研機構、銀行等主體支持和資助的創新活動不到15%,僅有不到4%的創新活動得到員工、顧客、合作企業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表1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本回歸結果

由于樣本中有未進行創新活動的樣本,同時為了提高本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穩健性,本文分別使用包含未進行創新活動樣本的連續變量模型(Tobit模型),以及不包含未進行創新活動樣本的連續變量模型(OLS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

通過“互聯網+”與小微企業創新關系的回歸結果,顯示“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應用的“靈活性”(Flex)和“整合性”(Integ)均能顯著提升小微企業的創新頻率和創新投入,本文的研究假設H1通過驗證,這表明“互聯網+”戰略對于破解我國小微企業創新困境、提升其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表2報告了“技術資源假說”的OLS檢驗結果。一方面互聯網靈活性及整合性均與資源獲取能力顯著正相關。另一方面,資源獲取能力與小微企業創新顯著正相關,且互聯網靈活性及整合性與資源獲取能力交互項的系數均顯著為正。上述結果表明互聯網的微觀應用具有“技術資源”的價值屬性,“互聯網+”環境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小微企業的資源獲取能力,且正向調節資源獲取能力與小微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H2假說得到支持。同樣,表3顯示“互聯網+”環境不僅與小微企業創新開放度顯著正相關,而且能夠正向調節其與創新表現之間的關系。這表明互聯網也具有“思維模式”的價值屬性,其與小微企業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開放式創新思維與機制的構建,能夠對小微企業創新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由此,本文關于互聯網微觀應用的“思維模式假說”(H3)得到驗證。

(二)穩健性檢驗

盡管在上文的回歸模型中控制了較多可能對主效應產生影響的變量,但變量遺漏、測量誤差及變量間的非隨機獨立性等可能引發解釋變量內生性問題的因素仍然存在,從而可能導致估計量的非一致性。為此,本文選取適當的工具變量(IV)進一步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由于本文采用截面數據,較容易產生的異方差現象使得傳統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不是最有效率的選擇,因此采用存在異方差及自相關情況下更有效的兩步最優廣義矩估計(Optimal GMM)方法進行估計。

表2 “互聯網+”、資源獲取能力與小微企業創新(OLS)

注:表中為各變量的標準回歸系數,其中括號內分別為Z 值(Tobit模型)與T 值(OLS 模型);**、*分別在 0.01、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下同

表3 “互聯網+”、創新開放度與小微企業創新(Tobit)

工具變量需同時滿足與內生解釋變量相關且與擾動項不相關(外生性)兩個條件,其選取需要結合相關理論及具體背景進行,其中從基礎資源的角度加以辨析是值得參考的路徑(Acemoglu等,2001)。各地區網址、域名數量等互聯網基礎資源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地區企業所處的可利用的“互聯網+”環境。另一方面,就變量特征而言,小微企業的創新投入及創新頻率從根本上取決于企業的投資決策和發展戰略,當期的小微企業創新也不太可能影響過去的互聯網基礎資源狀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選取滯后一期的(即2014年數據)小微企業所在地區IPv4地址數量占比、.CN域名數量占比、網站數量占比(Website)及網頁數量占比(Webpage)作為工具變量,相關數據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年1月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首先使用異方差情況下更為穩健的DWH檢驗解釋變量的內生性。Flex、Integ兩個解釋變量的D檢驗及WH檢驗p值均小于0.05,表明可以在5%水平拒絕“所有解釋變量均為外生”的原假設,解釋變量存在內生性問題;且解釋變量的檢驗值均為正,表明OLS回歸可能高估了“互聯網+”環境對小微企業創新的影響。其次需要對所選取工具變量的有效性進行檢驗。如兩步最優GMM第一階段回歸結果顯示,解釋變量與本文所選取的工具變量存在高度相關性。[注]限于篇幅,“第一階段回歸結果”從略,有感興趣的讀者可聯系作者索取。另外,本文使用過度識別檢驗考察工具變量的外生性,結果顯示Hansen’s J統計量為2.485,在10%水平下不顯著(p=0.447),表明本文所選取的4個工具變量與第二步回歸殘差不相關,全部具有外生性。綜上,本文所選取的工具變量對于解釋變量是有效的。

兩步最優GMM回歸結果顯示,“互聯網+”環境變量Flex、Integ對小微企業創新變量Freq、Input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表明本文結果的穩健性。[注]限于篇幅,“兩步最優GMM回歸結果”從略,有感興趣的讀者可聯系作者索取。但上述解釋變量的系數及模型調整后的R2均小于表2所示結果,表明OLS方法的確高估了解釋變量的影響。在兩步最優GMM回歸結果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沿著“技術資源”與“思維模式”兩條路徑對“互聯網+”環境的作用機理進行檢驗,主要結論沒有發生變化,限于篇幅不再報告。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從微觀層面探討了“互聯網+”是否有效促進小微企業創新這一重要的基礎性問題。研究結論:(1)結合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及其價值創造特征,肯定了“互聯網+”環境對于小微企業創新具有積極意義,并提出了互聯網微觀應用的“技術資源”和“思維模式”假說。(2)回歸結果支持本文提出的理論假說:“互聯網+”營造的靈活性和整合性環境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小微企業的資源獲取能力,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小微企業的創新開放度,從而最終改善小微企業的創新表現。

本文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1)實證檢驗了互聯網應用對小微企業創新頻率和創新投入的影響,從微觀層面豐富了互聯網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并為企業IT戰略理論提供了來自中國小微企業的經驗證據;(2)現有相關研究多關注互聯網的技術資源屬性及其影響,本文研究表明“互聯網+”環境不僅能夠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技術資源,也有助于企業轉變創新思維并構建更為開放和有效的創新模式,從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關于互聯網微觀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得到以下的政策啟示:一方面對小微企業而言,“互聯網+”環境能夠為其創新創業和生存發展提供稀缺資源鏈接和有效商業邏輯,如何利用互聯網精神進行“基因改造”、打造“智慧小微”是新時代擺在小微企業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為此,小微企業要積極參與并合理利用社群資源和平臺經濟,從戰略高度培育和經營以自身為核心節點的商業生態網絡,構建商業信譽與經濟效益并重、資源共享與戰略互惠協同的外向型成長機制。另一方面,對政府而言,應該從結構層面進一步促進互聯網發展,為我國企業的互聯網應用及互聯網轉型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目前我國互聯網發展仍不平衡,區域間仍存在結構性的、尚難以連接和跨越的“數字鴻溝”。對此,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制定差異化的區域互聯網發展政策,鼓勵或牽頭搭建多主體參與的大型互聯網公共服務信息共享和交流平臺,進一步提升互聯網資源整合能力。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盡管本文驗證了互聯網的微觀滲透對于小微企業創新的積極意義,但并不意味著實踐中小微企業可以脫離資金承受能力及生命周期階段的限制而盲目推動互聯網投資及轉型。與傳統企業轉型相比,互聯網轉型需要中小微企業量力而行,靈活采用嵌入外部網絡或聯合多主體平臺等多種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實施。

猜你喜歡
資源企業
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区第一页| 99激情网|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夜色91|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色成人亚洲| 婷婷丁香色|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第一页亚洲| 久草视频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成年人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91视频|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3页|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福利在线不卡| 在线一级毛片| 久久综合干|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成年人国产视频| 欧美一级色视频|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久青草网站|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亚洲综合片| 欧美高清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精品.com|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人体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在线啪| 成人日韩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一本色道久久88| 2022国产无码在线|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男人在线|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一二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av资源在线| 日本三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手机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 99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97|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