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
摘要:本質上來講,“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本質共通之處,兩者都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而兩者的有效融合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合力優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對此,本文在簡要闡述兩者內在邏輯和融合價值的基礎上,重點從三方面入手探討了“中國夢”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具體途徑,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主體提供有益啟發。
關鍵詞:“中國夢”教育 核心價值觀 內涵價值 融合路徑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中國夢”戰略構想,而這一戰略構想的現實生成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為根基,同時需要后者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梢哉f,“中國夢”是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新指向,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將“中國夢”教育與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和實效性,而且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養成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等核心素養,為“中國夢”的實現,以及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夯實基礎。因此,加強高?!爸袊鴫簟苯逃谌牒诵膬r值觀培養途徑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夢”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邏輯梳理
“中國夢”與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理論聯系和實踐聯系,兩者之間有著鮮明的內在邏輯,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中國夢”進一步明確了國家發展的長期目標,“五位一體”的實施措施,更為短期內的社會改革建設指明了路徑。而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維度則是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戰略關鍵詞,顯然這與“中國夢”的核心要義形成了內在的高度契合。換句話說,“中國夢”能夠為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另一方面,核心價值觀是社會穩定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改革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所以,核心價值觀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追求的理想信念。踐行核心價值觀能夠為“中國夢”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導,進而有效推進“中國夢”“五位一體”發展目標的現實生成。
不難發現,“中國夢”與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較強的內在邏輯,某種意義上講,兩者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二)價值意義
高?!爸袊鴫簟苯逃谌牒诵膬r值觀培養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為“中國夢”提供重要思想保障。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非主流意識沖擊,要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激烈,所以,對他們實施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有效抵制非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蝕,增強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將“中國夢”融入其中,則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同時為核心價值觀培養提供了具體的方向和目標。這樣一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夠從理論層面確保價值觀教育的系統性,又能夠從實踐層面為“中國夢”實現提供支撐。
其次,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高遠抱負和價值信仰,為“中國夢”實現提供人才保障。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核心價值觀培養,能夠引導他們樹立正確“三觀”,充分調動發揮他們的主觀性、創造性,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為實現“中國夢”而銳意進取,不斷奮斗時,無疑為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提供了重要指引,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關鍵轉折期,同時也是力量的儲備期,他們擁有著無限的發展可能。也就是說,只要國家強大,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空間就越大,相反,只要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砥礪前行,“中國夢”才會更加堅實。
二、“中國夢”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途徑
(一)完善課程體系,提供內容支撐
要想實現“中國夢”教育與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深度整合,發揮各自的優勢作用,就必須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在原有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基礎上更多融入“中國夢”內容元素,以便為核心價值觀培養提供重要的課程保障。具體來講,首先,高校相關部門要加強有關“中國夢”的理論研究,客觀審視當前“中國夢”戰略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進而為相關課程的開發提供重要理論依據;其次,高校要加強資源整合優化,結合實際情況,將“中國夢”課程資源與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巧妙結合,并充分發揮前者的輔助性作用,強化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效果;最后,高校要明確“中國夢”戰略推進尚處于初期階段,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重構中,要與時俱進,及時融入時代元素,以確保核心價值觀培養的生成性。但需要指出的是,高校還要積極構建與課程體系相應的評價體系,以確保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長效性。
(二)創新教學方法,確保高效生成
“中國夢”教育與核心價值觀培養之間有許多契合點,但要想達到預期良好的融合效果,就必須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客觀來講,在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傳統灌輸式教育理念“甚囂塵上”,在被動接受中完全抹殺了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所以,在“中國夢”教育融入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過程中,教育者一定要結合實際靈活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師生多維互動中凸顯大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大學生創新創造思維,由傳統灌輸式教育轉向合作式、探究式、共享式等個性教育。
另外,就培養手段而言,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核心價值觀線上教育的優勢作用越來越突出。所以,在“中國夢”教育融入核心價值觀培養過程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豐富教育傳播渠道,為學生打造廣闊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中國夢”教育和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滲透性,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相關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增強“中國夢”教育和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實效性,確保大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各自的主旨內涵。但需要明確的是,開展線上教育并不代表完全摒除傳統線下教育,而是要在做好線下教育創新的同時,靈活輔以線上教育,在有機結合中實現優勢互補、合力生成。
(三)豐富實踐活動,增進內化遷移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僅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規律,而且符合“中國夢”戰略推進的現實要求。豐富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是“中國夢”教育融入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路徑,也是大學生核心素養養成與提升的必經之路。開展有關“中國夢”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活動,主要是為了促使大學生更加主動、更加創新地將相關理念落到實處,推動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實現“中國夢”所需各種品格素養。但是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高校一定要在充分考慮大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靈活選取相應的實踐形式開展開相應的教育活動,如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學生有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育者進行區別對待,盡可能地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確保實踐育人功能的全面實現。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內在驅動,促使他們親自參與到社會活動中,積極踐行核心價值觀,在“青春夢”的實現過程中推進“中國夢”的實現。具體來講,高校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相關行業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構建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促使學生在核心價值觀踐行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上,推動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高。此外,高校還要為學生打造科研實踐基地、勤工助學基地等豐富多樣的校內實踐平臺,為大學創造更多有助于自我發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進行深入體悟,最終在知行合一中完成核心價值觀的內化遷移,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核心驅動力。
總而言之,在“中國夢”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過程中,高校教育者首先要明確兩者的內在邏輯,以及兩者結合的價值意義,并及時轉變理念,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優化,不僅要完善課程體系,提供內容支撐,而且要創新教學方法,確保高效生成,同時要豐富實踐活動,增進內化遷移。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高效性,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全方面保障。
參考文獻:
[1]于游,張澍軍.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124-127.
[2]李忠軍.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三位一體的鑄魂邏輯[J].社會科學戰線,2015,(06):9-15.
[3]楊友國.“中國夢”視域下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30(05):38-40.
[4]詹小美,康立芳.中國夢踐行場域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青海社會科學,2015,(01):1-7.
[5]谷建國,張春和.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的內在聯系[J].貴州社會科學,2014,(05):27-31.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輔導員擇優資助計劃專項資金項目,“中國夢”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關研究,項目編號:zyzvfdy2013003;作者單位:重慶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