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羽 龔 杰 莊晟堅 周 杰
1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天水武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3
2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1201
3 浙江省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4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課題組前期發現2Hz、120Hz是電針治療慢性疼痛的有效頻率[1];且電刺激頻率與波寬優化組合可提高鎮痛效應,即頻率為2Hz時,波寬為50μs鎮痛效果最好,而頻率為120Hz時,波寬為300μs鎮痛效果最好[2],然而尚未確定疏密波是否具有更好的鎮痛效果。本研究選用經典弗氏完全佐劑(CFA)致大鼠炎性痛模型,應用Master-9電脈沖刺激器,模擬電針儀輸出頻率、波形、波寬、電流等電刺激參數,通過觀察炎性痛大鼠行為學變化和相關炎性因子檢測,篩選出電針治療炎性痛的有效電刺激參數。
1.1 實驗動物:清潔級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體質量160~200g[動物由浙江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滬)2014-0016]。飼養期間給予嚙齒類動物標準顆粒飼料及自由攝食與飲水,溫度25±2℃,濕度30%~40%,12h循環燈光。
1.2 儀器和試劑:脈沖電刺激器(以色列AMPI公司,型號Master-9);電刺激隔離器(以色列AMPI公司,型號ISO-Flex);Digital Von Frey測痛儀(法國Bioseb公司,型號BIO-EVF3)。弗氏完全佐劑(美國Sigma公司);CFA(美國Sigma,批號:SLBM 9312V);IL-β EIA kit(美國Abcam公司);TNF-αEIA kit(美國Abcam公司)。華佗牌無菌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規格0.25mm×13mm)。
1.3 分組與模型的制備:采用SPSS17.0軟件隨機分為空白組(N組)、模型組(M組)、2Hz組、120Hz組、2/120Hz組,每組各6只。大鼠俯臥位,于右后足墊底部碘伏消毒,75%酒精脫碘,取1ml注射器抽取適量CFA,按照0.1ml/只緩慢注射于右后足跖皮下(N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注射完成后用干棉球按壓以防止出血和CFA的滲出。
1.4 電刺激器參數設置:2Hz組波形:雙向對稱矩形波;頻率:2Hz;波寬:50μs;刺激強度和時間:1mA 15min,再2mA 15min,共30min。120Hz組波形:雙向對稱矩形波;頻率:120Hz;波寬:300μs;刺激強度和時間:1mA 15min,再2mA 15min,共30min。2/120Hz組波形:雙向對稱矩形波;頻率:2Hz持續3s,然后120Hz持續3s,兩者自動切換;波寬:2Hz時,波寬為50μs,120Hz時,波寬為 300μs;刺激強度和時間:1mA 15min,再 2mA 15min,共30min。
1.5 處理與治療:N組不做任何處理,自由活動。M組用特制的布套固定,不行針灸干預;其余各組均取右側足三里、昆侖穴,用特制布套固定,0.25mm×13mm針灸針刺激,導線分別連接Master-9針灸針和脈沖刺激器,刺激器參數如上。每天1次,連續10天。
1.6 PWTs測試:觸覺纖維絲檢測造模前,造模后24h,干預第1、3、5、7、9、10天,共8個時間點PWTs。
1.7 取材:大鼠干預第10天結束后統一處死,剪取大鼠患側即右后足跖炎癥組織,立即稱重后放入事先預冷的10ml離心管中,保存于-80℃的冰箱中待用。
1.8 指標檢測:ELISA檢測大鼠足跖炎癥組織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將事先凍存的足跖炎癥組織樣本于冰浴下解凍,將預配制的PBS溶液按照樣本重量以1∶9的比例加入離心管中,隨后在冰浴環境下使用組織勻漿機充分勻漿,置于落地高效冷凍離心機中離心,4℃,3000rpm,離心10min,后取上清液1ml于離心管中,-80℃凍存待測。
1.9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方差齊性時采用LSD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Dunnett’s T3檢驗。
2.1 大鼠痛閾檢測結果:見圖1。造模后24h除N組外其余各組PWTs均顯著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與M組比較,電針干預后各時間點PWTs均提高(P<0.01)。在電針干預后第7~10天,2/120Hz組痛閾高于2Hz組(P<0.01或P<0.05);干預后第7、9天,2/120Hz組痛閾高于120Hz組(P<0.01)。

圖1 各組大鼠痛閾檢測結果比較
2.2 大鼠足跖IL-1β含量:見表1。與N組比較,M組IL-1β含量顯著升高(P<0.01)。2/120Hz組IL-1β含量顯著低于M組(P<0.05)。
2.3 大鼠足跖TNF-α含量:見表2。與N組比較,M組TNF-α含量顯著升高(P<0.01)。120Hz組和2/120Hz組TNF-α含量顯著低于 M組(P<0.05)和2Hz組(P<0.05,P<0.01)。

表1 各組大鼠足跖炎癥因子IL-1β含量比較(-x±s)

表2 各組大鼠足跖炎癥因子TNF-α含量比較(-x±s)
研究結果表明3種參數組合(2Hz/50μs,120Hz/300μs及2/120Hz)電針均有明顯鎮痛效果,且從電針治療起始終優于模型組。在電針干預1周之內,無論是低頻、高頻還是疏密波電刺激,均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閾,三組之間無差異;而電針干預1周以后,發現2/1200Hz電針組大鼠痛閾不同程度優于2Hz組和120Hz組。可見病程在1周以內不同電針參數不影響療效,而治療后期應該選2/120Hz疏密波來治療,這提示在臨床治療中炎性痛病程較長者應選用疏密波電針來治療。
研究結果提示2/120Hz電針能抑制IL-1β、TNF-α兩種炎癥因子分泌,120Hz電針能抑制TNF-α分泌,而2Hz電針對炎性因子分泌無抑制作用,表明120Hz和2/120Hz電針較2Hz電針治療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因此,筆者認為2/120Hz電針鎮痛效果優于2Hz電針可能與前者可以同時抑制兩種炎癥因子有關。
同時,考慮到疏密波可以降低實驗對象或患者對電針的耐受性,且疏密波可以讓多種內阿片肽全部釋放,結合本研究結果看,建議電針治療炎性痛時選用2/120Hz電針,不推薦使用連續波電針治療。
4 參考文獻
[1]周杰,莊晟堅,龔杰,等.不同頻率電針對神經病理痛模型大鼠鎮痛效應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12):887-890.
[2]周杰,莊晟堅,龔杰,等.不同頻率和波寬組合電刺激對健康大鼠痛閾變化的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17,52(10):76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