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王雨墨 張曉倩
浙江省嘉興市中醫醫院 浙江 嘉興 314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道最常見疾病之一,本疾病患者常因低氧及老齡化等特殊情況,使其胃腸道黏膜常充血、水腫,腸道分泌液減少、蠕動減弱,容易引發便秘。而急性加重期(AECOPD)需臥床休息治療,導致活動量少,更容易并發便秘,若該病患者用力排便,尤易引起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因而便秘與COPD之間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情愈加嚴重。本院呼吸科采用參黃膏治療本病患者25例,取效良好。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符合201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中AECOPD診斷標準[1]且評估為II級AECOPD[2]并發氣虛證便秘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60~84歲,平均70±4.11歲。對照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齡64~78歲,平均68±5.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常規。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粗纖維蔬菜及水果,多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等,保證每天飲水量在1000ml左右;指導或協助患者床上翻身活動。2周為1個療程。
2.2 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參黃膏穴位貼敷治療(由本院制劑中心配制)。方法:大黃、黨參各20g,厚樸、炒枳殼、丹參各12克,用甘油及凡士林調和成膏狀,干濕度適宜,每次取5g,制成大小適中的藥丸,置于抗過敏膠貼中,取大橫、中脘、神闕穴位貼敷。根據醫師開具醫囑時間起,總貼敷時間6小時,每天1次更換。療程同上。
3.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評定便秘改善情況。顯效:2天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通暢,短期內無復發;有效:3天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欠暢;無效:便秘癥狀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中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有宣肅之功能,其上可通暢氣道,將體內濁氣排出體外。其下可肅降氣機,不但將自然界中的清氣吸入于肺、下納于腎,還可助大腸之下傳糟粕。故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可以影響大腸的傳導化物功能;同時肺朝百脈、助心行血,即《類經》載“經脈流動,必由乎氣,氣主于肺,故為百脈之朝會”,提示肺和經脈中血液運行有密切關系,若肺氣壅塞,可致心之血脈不利,繼而周身脈道不暢,甚至血脈瘀滯,若大腸為之壅塞,亦會有便秘之虞。中醫內科學將便秘分虛、實兩端,實秘包括積熱、氣郁、寒積,虛秘包括氣虛、血虛、陰虧、陽虛。而COPD合并便秘的患者,臨床上以氣虛型多見。故在參考臨床文獻[4]基礎上,結合我院對便秘的外治研究,自擬參黃膏穴位貼敷方中,大黃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逐瘀通經之功;與厚樸、炒枳殼配伍,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為急下之劑;黨參補虛以圖病之本,使得肺之宣肅有力,丹參活血化瘀,主肺之佐心行血之功。本次臨床觀察發現,參黃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便秘,療效良好。
5 參考文獻
[1]陳亞紅.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的全球策略解讀[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1):37-47.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專家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7,37(14):1041-1057.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190.
[4]王文文,林海燕,汪紅根,等.穴位貼敷治療功能性便秘50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8,53(5):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