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如何全面地運用以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組織英語聽、說、讀、寫教學內容并實施教學過程,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其適應新時代信息社會對教育發展的要求。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使枯燥知識生動化,使語言學習趣味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高效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深度融合
一、 高中英語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理論依據
(一)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提倡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發現。學生是已學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學生建構意義上的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教師要善于組織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促進學生的知識探索朝著有利于學習的方向發展,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是建構主義理論運用于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通過聲、文、圖三位一體的效果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結構的形成。信息技術已然成為用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進行會話交流的認知工具。
(二) 現代信息技術理論
現代信息技術是借助對聲音、圖像、文字、數字和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
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是指全面地運用以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組織教學內容并實施教學過程,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其適應新時代信息社會對教育發展的要求。
二、 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 利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讓聲音叩響思維之門
傳統的聽力教學方式單一,主要通過錄音機和教師口述來完成。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英語聽力教學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形象生動,語音語調純正規范,情境交融,內容新穎,材料豐富,從而讓學生融入聽力場景中,有效地提高其聽力水平。
比如學習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這一單元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A friend for life”這首英文歌曲,將歌詞中體現友誼的關鍵詞挖空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聽邊填詞。
這樣,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捕捉特定信息,訓練學生聽力技巧與能力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又如,在教授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這一單元時,教師在教材原有的聽力材料中增加曼德拉生前演講視頻,讓學生更直觀感受偉人的品格與魅力。
此外,在必修三“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以及選修八“Unit 4 Pygmalion”這兩單元的戲劇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原聲電影,精彩的內容能夠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視聽沖擊力,讓學生體會地道的發音,品味語言,進而產生口語交際的需求。
(二) 巧用信息技術,營造氛圍,讓語言點燃思維之花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學習語言的最高境界是掌握其形式以實現交流的目的。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為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又真實的空間。
信息技術已經走進教學領域并且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轉變傳統以對話和角色扮演為主要模式的口語交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優秀學習軟件輔助課堂教學。針對提高英語口語的軟件有“英語趣配音”“英語魔方秀”“英語流利說”等。
比如,英語趣配音軟件提供最新最熱的英美劇集、動漫、歌曲、演講等視頻資源,教師可選取當中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片段讓學生模仿跟讀,并進行視頻配音,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學生可以擺脫枯燥無味的磁帶跟讀方式,從而真正愛上英語。此外,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教材話題能夠讓口語教學更精彩、更真實。
在教授選修七“Unit 5 Travelling abroad”這一單元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走遍美國》視頻導入口語教學,激發學生討論出國旅游、出國留學的欲望。
在學生熟悉了單元教材話題之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連線外國留學生,讓學生在線與外國留學生交流。在這個對話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應用并鞏固了相關詞匯,而且同英語本族語使用者交流,接觸純正發音和地道表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訓練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學習,契合了核心素養所強調的文化品格的培養。
(三) 善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源,讓閱讀澆灌思維之田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谛畔⒓夹g的英語閱讀教學突破了傳統閱讀教學單一枯燥的講解文本的局限性。教師利用互聯網搜集時效性強、內容新穎的文章作為閱讀補充,既是對課文的延伸拓展,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例如,在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閱讀教學過程中,Prereading部分教師利用圖片呈現計算機發展演變過程,讓學生通過看圖直觀了解計算機的發展史。
Whilereading部分通過課件展示思維導圖,提供關鍵詞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對文章長難句的教學,讓學生結合微課學習,更深入地理解知識。
Postreading部分,教師組織計算機優劣辯論大賽,引導學生瀏覽英語學習網站,查閱英文資料,讓學生全面認識計算機對于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
融合信息技術的閱讀教學使英語學習不再局限于教材文本,學生有更多機會品嘗原汁原味的英語,接觸外文文獻,進一步拓寬閱讀面,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四) 活用信息技術,分析評價,讓文字傳遞內心情感
寫作是運用語言傳遞書面信息的手段。寫作過程通常分為構思、擬提綱、起草、校訂、定稿、展示和評價七個步驟。根據不同的寫作話題,教師利用互聯網收集資料,制成課件,呈現生動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觀其行,聞其聲,然后有感而發。
在展示和評價環節,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希沃授課助手應用軟件,教師把學生作品通過手機拍照傳輸到電腦上,通過對學生作文的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然后教師參與評價,分析長處,指出不足,學生發言補充,交流體會。
這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寫作教學能夠集思廣益,實現教學相長,達到在評價分析中提高的目的。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另一種途徑就是建立班級寫作博客。教師創建博客后每周提供一個話題,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與體會,每周評出博客之星,將優秀習作拿到課堂上共同欣賞,實現智慧共享。如此一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多層次全方位地鍛煉寫作技能,針對性給予評價,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三、 結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英語教學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實現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已經成為21世紀教學的主要模式。信息技術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為英語聽、說、讀、寫教學帶來無盡的動力和源泉,促進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更新,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為英語教學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王凱麗,李悅,趙穎.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愛芳.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相融合的研究[J].基教與成才研究,2016(14).
[3]王曉娜.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任務型英語教學的融合[J].現代閱讀,2013(1).
作者簡介:
姚青,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