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目標的體現,本文從闡述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出發,論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意義,進而探索思想政治學科培養核心素養的培育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課堂教學;政治核心素養;方法研究
一、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解讀
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是針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特別是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高中政治課堂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是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集中概括,讓學生具備以上四個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政治課堂教學需要落實的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目標中要實現的最根本任務,其內涵要是要培養學生對我黨和國家的理性認同和真摯情感,讓學生能夠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的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愛國、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理性精神,強調是用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作出理性的判斷、選擇和實踐,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法治意識,強調學生作為社會的普通公民應當學法、尊法和用法,自覺參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公共參與,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作為國家主人要勇于擔當責任,培育集體主義精神,要勇于助人樂于助人,珍惜政治權利的行使、負責任地履行義務。
二、 培養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中學時代是學生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從教學角度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是最直接培育核心素養知識的陣地,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重要的意義。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改革方向下的重要教育教學理念,同時也在教學實踐中有明顯成效。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在實際的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依然著重于教材知識點的講解,通過刷題等形式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然后運用到實際的考試中去。雖說此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快速完成學習任務,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對學生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缺乏長久的打算,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失去了意義。就當下教育形勢的實際而言,國家會更加注重對人才全面素質的培養,用人單位在聘用人才時,更加注重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考量。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并在某種程度上,對政治教育教學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對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意義顯著。
三、 高中政治學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探討
(一) 利用互聯網思維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側重知識的講授,這顯得生硬,不夠自然。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由學生實踐完成。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引導,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多元化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文化情境,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下,逐漸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擺脫簡單說教的方式,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通過一段含有正能量的視頻或微博的導入,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
(二) 通過設置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和理性精神
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引導,還要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好的政治課,需要教師在課堂創設情境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法制意識和理性精神。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和巧妙設置問題顯得特別重要。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推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備課時,教師應重視課堂問題的設置和教學設計的組織。在上課時,教師應更加注重提問藝術性,適時發問并引導,靈活轉換設問的方向,加大設問的深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展示自我,使課堂充滿活力及趣味性。注意問題的設置要貼近生活和有代表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和理性精神。其次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逐漸培養學生批判、理性的思維能力。
(三) 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公共參與能力
我們需要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公共參與能力。高中政治課理論性較強,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興趣低。因此,依據學科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設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應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課堂導入方式會奠定一節課的基調,好的課堂導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政治認同、理性精神這些政治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一段年輕人為祖國奉獻的視頻作為課堂導入,培養學生愛國和勇于擔當的精神;可以一個發生在身邊的小事件導入,使學生通過觀看別人的小事去了解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規則和方式,不斷地積累參與民主管理、決策、監督的經驗,提高通過對話、溝通、合作表達訴求、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精心設計做好課堂導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公共參與能力。
(四) 堅持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和討論的時間
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這與新課程的理念一致。當前,在高中政治課的實際教學中,很大一部分老師還是以自己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學習和探討的時間很少。其實,我們的政治課堂永遠不能缺少老師的講授,但是要把握分寸,要掌握一定的度。講授的多少比例不能固定,要根據每節課實際的內容而定。在課堂導入時,在講解重難點部分時,還有對知識點的串講時教師都要花時間講解,只是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和自主討論學習的時間。
四、 實際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探討
(一) 在實際教學中添加情感內容,引發學生共鳴
教師在教學中添加情感內容,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引發共鳴。教師用對問題的情感分析,去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表達想法,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提高。在講解經濟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部分內容時,可以把實際生活和教學知識點相聯系,引導學生探討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關于平時生活中吃完打包這種現象,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正確消費觀。
(二) 在實際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從多方面入手培育高中學生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心理、情感、生存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利用案例教學法,利用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例如關于“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這個理論知識在課堂上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實例,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繼而解決問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落實教學目標,讓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的學習回歸生活。
(三) 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教材提煉核心素養
以必修二《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公共參與”為例,公共參與,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擔當,應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要勇于助人樂于助人,珍惜政治權利的行使、負責任地履行義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提升政治參與的能力,培育具有社會主義家國情懷的公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在課堂的有效組織方面加強嘗試,在反思總結、不斷學習的基礎上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落實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子煜.基于核心素養的政治課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7):43-46.
[2]陳文明.咬定核心素養立根活化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6(8):8.
[3]錢駿.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政治課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6-07-18.
[4]牛學文.學科核心素養與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2-20.
[5]方培君.讓學生終身受益:淺談政治課的核心素養[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12-15.
[6]李曉東.思想政治課教師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J].教學月刊,2016(9).
作者簡介:
許麗平,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