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姿 郭佳玲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它與教育教學的深度的融合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關注的熱點問題。文章從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環境更優化和教學手段信息化等方面,闡述了培智教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以促進培智學生的學習,提高培智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培智教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764;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105-01
一、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環境更優化
信息化的教學環境是順利將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關鍵。信息化的教學環境,需要硬件、軟件和潛件三者有機結合的系統。為了優化教學環境,滿足學生信息化學習的需要,湖南省湘潭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我校”)逐步建立錄播教室、圖形操作教室、電子閱覽室、遠程教學信息網絡系統,同時將百兆光纖接入互聯網,在教師辦公教學地點安裝無線路由器,做到無線網絡服務覆蓋校園公共場所。每間教室和功能室配備交互式觸摸一體機,每位教師發放手提電腦辦公,在錄播教室安裝了Aischool教學中心軟件,購買了iPad,還采購了康復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和特殊教育評估與訓練管理系統。教師隨時可根據教學需要自行下載多種授課軟件,這些措施方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
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手段信息化
(1)多媒體觸控一體機等新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能實現多感官刺激。教師利用多媒體觸控一體機等新技術輔助教學,向學生展示圖片、微視頻、音頻等內容,可有效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充分感知信息,并在教師多形式啟發下接受信息,達到知識遷移,從而真正將信息納入自身知識結構。
(2)運用iPad、Aischool等新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培智課堂中,教師運用Aischool教學中心軟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習題,學生可以獨自反復練習;利用圖形操作軟件,學生在電腦上,可以獨立進行拼圖和圖文配對等認知方面的學習,這培養了培智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學習方式多樣化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實現了培智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1)利用微課等新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實現培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微課在實現培智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占據重要地位。在培智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將某一技能技巧的操作步驟制作成微課,當學生在某一環節不會操作時,可以通過觀看微課再次學習,以便掌握該技能。
(2)運用視頻、音頻等新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實現培智學生學習的真實體驗。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培智教育也是如此。信息技術在知識的呈現方面具有優勢,利用信息技術傳播形象性與生動性特點,將所授內容放在具體的情境之中,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評價變例化
(1)運用Aischool、班級優化大師等新技術軟件與課堂深度融合,促進教學評價的便捷性和趣味性。運用Aischool軟件讓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教師通過主機可以直接在電腦大屏幕對學生所做習題進行評價。同時,恰到好處地運用iPad實時拍照傳輸,可以將學生所做作品、作業快速傳送到電腦大屏幕,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評價。另外,班級優化大師等新技術軟件與課堂深度融合,增強了教學評價的趣味性。如利用班級優化大師“點評學生”功能,能及時對學生進行聲圖同現的獎勵。
(2)運用綜合評估系統等新技術軟件與課堂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學評價的高效性。教師在使用特殊教育評估與訓練管理系統時,只要將學生的相關數據分類輸入系統學生檔案管理項目中,系統就會對學生各領域運用不同評估工具和量表,采用綜合評估管理對學生進行學前、學后評估,以形成對學生的評估綜合分析,總結學生的IEP擬定的最近發展區。
總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營造的智慧特校,滿足了特殊學生學習的需求,促進了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推動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參考文獻:
[1]趙 艷.信息技術在培智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68.
[2]付 娜,吳萌萌.信息技術在培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