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艷
摘 要:不論是送教培訓還是校本研修,終極目標都是“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送教培訓要有效對接校本研修,教師培訓團隊要將送教培訓的理念、方式、方法應用到校本研修之中,把培訓的根扎穩扎深,開出的花才會更美,結出的果才會更甜。
關鍵詞:送教下鄉;校本研修;對接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120-02
一、2017,怦然心動
2017年暑假,筆者和同校另外七名教師有幸被聘為“武岡市送教下鄉培訓師”。培訓者先接受培訓,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國培專家團隊的曾小玲、黃朝霞、黃佑生等人用智慧與激情點燃著我們熱情。筆者清醒地認識到: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里,求安穩往往就會不得安穩,自認為上進根本就不算上進,自認為優秀根本還不是優秀。唯有學習,才有出路。從一位優秀教師蛻變成一位培訓師,并不只是意味著有個更大的舞臺在等待著你去展現才華,而是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與擔當,你要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
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回來后,離“送教下鄉”培訓還有一段日子。或許很多人“培訓時激動,結束時沖動,回去后不動”,但筆者不想這樣,趁著內心依然激動,得沖動一把。于是筆者主動向學校領導匯報學習情況,并請求領導在學校校本研修的第二階段,安排我們幾位培訓師給全校教師做培訓分享。筆者想用自己的培訓經歷去喚醒身邊的教師,激起他們對生活、學習、工作的熱情。作為培訓師,如果我們能影響自己學校的教師,那么還怕影響不了將來的學員嗎?事實證明,筆者的沖動不是沖動,而是帶動,當我們分享著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聽得入神的不僅僅是年輕教師,更有年邁快退休的同事。當筆者給課件翻頁時,戴著老花鏡的艾老師竟然說:“妹子,等等,我還沒做完筆記呢。”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觸動了筆者的心,暖暖的。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心無旁騖,真好!做培訓師不僅可以歷練自己,還能幫助到同事、學員,真好!想改變自己的不只是筆者一個人,真好!
二、2018,真情告白
因為2017年送教培訓對接校本研修的成功經驗,學校將2018年校本研修全權交給我們八位培訓師來承擔。如果說2017年的培訓讓我們怦然心動,那么2018年就是真情告白:告訴教師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告訴他們“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告訴他們只有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才能“事半功倍”;告訴他們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8月份第一階段的集中研修,筆者給其他教師分享了《相互成就,彼此溫暖》這篇文章,述說了筆者與七位搭檔的故事。在最后的“說句心里話”環節中,大家紛紛舉手,對自己的搭檔說出了平時從未說出口的感激與感動,有的甚至還給了彼此一個深情的擁抱。培訓會場其樂融融,不知不覺中,團隊凝聚力增強了。
三、2019,專注于心
兩年的磨煉讓我們明白,教師培訓是專業的人以專注的心做專業的事,只有專注了,培訓才能落地生根和開花結果。2019年, 除了繼續擔任本職工作,學校安排筆者在教科室協助做好教研工作。筆者參與了兩年的送教培訓,得出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只有研課磨課,才能使教師的專業成長得更快。
2019年3月,筆者確定了校本研修的主題為“教學因研究而美麗,課堂因互動而精彩”,活動的方式是“同題異構,各展風采”。“同題異構”,這是筆者借鑒了送教培訓的研課磨課形式。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過程中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使教師在專業上獲得共同發展。因為學校班級多,所以活動只能分年級舉行,根據低中高年級不同學段要有不同的教研側重點;因為學校教師人數多,所以人員安排上就要考慮周全,讓參與度達到最高限度,爭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為了使活動更有儀式感,2019年3月11日舉行了隆重的“師徒結對”儀式。
接著“先磨課再展示”。參賽教師首先認真備課,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磨課,不斷修改,然后再在小組與另外一位教師進行“同題異構”,同年級教師共同評課研課。每個組的宣傳專干精心制作了美篇,美篇里有一個個美麗的瞬間,圖片精彩紛呈,文字溫潤走心。最后每個年級不同學科各推選出一名教師走向集中展示的舞臺。這個舞臺也許不夠華美,但那一個個身影卻是那么動人。
筆者的努力贏得了學校領導的信任,學校讓筆者參與2019年暑期校本研修方案的制訂,由方艷春副校長負責把關。這對于筆者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從課程的設置到人員的安排,事無巨細。研訓主題必須有針對性,參與度要達到最高化,形式不能單一,于是圍繞著主題我們把研修分為幾個板塊——“激情點燃”“專家引路”“微課示范”“分科研修”“微課展示”,每個板塊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激情點燃”,舞臺交給暑假到華東師范大學和浙江大學參加培訓的八位教師,讓他們從不同方面分享培訓所得,給此次校本研修熱熱身。“專家引路”,我校請來了武岡市教育局林煒副局長和武岡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省級培訓專家謝友元校長,他們分別做了《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規范小學教學設計》和《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與專業發展》講座,為我們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微課示范”,筆者給教師們分享了《微微一課很傾心》,讓他們明白了如何上微課和制作微課,并穿插了一堂示范課《讀書有法》。“分科研修”,由各學科骨干教師講解課堂教學法,突出“自主學習”與“當堂檢測”這兩個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微課展示”,分九個組進行,共有百余名教師參加,微課雖小,但“五臟”俱全,教學步驟必不可少,有了“微課示范”和“分科研修”兩個板塊的鋪墊,在“微課展示”的環節,教師做到了學以致用,精心設計,精彩展示。從中挑選出的優質微課又成為學校的教學資源。
四、未來,向下沉潛
培訓,真的具有一種魔力。想不到,送教培訓的理念、方式、方法都可以應用到校本研修之中。連續三年的送教培訓在今年年底即將結束,但是培訓不會結束。不管是送教培訓還是校本研修,都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的培訓。雖然培訓對象不同、地點不同,但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教育教學工作中問題得到解決。校本研修和送教培訓一樣,不能只是一場熱鬧的表演秀,不能只是空談教學理論。問題調研要深入,真正了解教師的需求;研修主題要有針對性、有特色、可操作、符合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研修要想落地,必須要根植于課堂,聚焦課堂、注重實效。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像送教培訓那樣用優質課來示范引領,用磨課研課來促進專業成長。在研修過程中,“實踐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專業引領是實踐與理論的對話”。把這三個對話變為校本研修的有效路徑,努力實現“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楊 騫.校本研究:認識及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5(7):67-70.
[2]同軍咸.陜西省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50問[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Z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