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友(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山東分所)
在市場化融入程度不斷加深的新時期,企業經營發展收到的外部市場大環境影響越發嚴重,企業經營活動中所遇到的各類風險隱患問題也更加突出,對于企業內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整體水平,要求企業必須進一步改進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全面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實現企業內部管理的規范高效,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企業建立實施內控制對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保證程度,在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內涵方面,主要包括了合規目標內部控制有效性、經營目標內部控制有效性、報告目標內部控制有效性、資產目標內部控制有效性以及戰略目標內部控制有效性。本質上來說,內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為了確保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可靠,財務報告以及相關財務會計信息真實完整,促進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以及經營效果,實現企業的長遠戰略發展。
在企業內控有效性的評價指標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在資產安全性的評價指標方面,主要有凈資產增長率、資產減值損失率、對外擔保率、關聯方資金占用率等指標;在經營目標評價指標方面,主要是有資本回報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以及預收賬款等;在合規性目標方面,主要是有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以及是否出現訴訟事項等方面;在財務報告目標方面,主要是通過財務報告審計意見以及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等方面進行衡量。
在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方面,主要是有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在控制上出現了缺失的問題,造成了合規目標實現程度出現了下降,尤其是有的企業內部的股東大會功能發揮不強、董事會運作機制不完善、獨立董事出現形式化以及企業的關聯交易不夠規范等。同時,有的企業內部經理層控制混亂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不少企業內部監事會與董事會作用發揮不夠,造成了經理層缺乏制衡約束,影響了企業合規目標的實現程度。
在風險評估機制方面,有的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對于戰略風險、投資風險評估不足,內部控制體系中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對于可能會造成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風險問題的各項因素缺乏系統全面的財務分析和預警,導致了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問題,影響了經營活動的正常穩健開展實施。
在內部控制活動方面,主要是企業的一些關鍵業務環節存在著內控缺陷,尤其是采購業務、銷售與收款循環、存貨業務管理、應收賬款管理等方面,有的業務環節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關鍵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執行落實不到位,影響了企業內控目標的順利實現。
在內部控制監督方面,主要是企業的內部監管存在缺陷,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尤其是不少企業內部審計流于形式,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嚴重不足,內部審計監督不到位,造成了在企業內控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進而影響了企業內控目標的順利實現,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出現經營風險的隱患。
提升企業內控的有效性,在企業管理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相應措施:
(1)優化提升企業內控環境。對于企業內控環境優化方面,首先應該注重優化完善企業的內部治理體系,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議事規則,規范經理層職責、權限、議事程序,形成權責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同時,應該完善企業內部的組織體系,編制內部管理手冊,對企業內部的內部機構設置、崗位職責、業務流程等情況進行細化明確,建立有效運作的經營管理體系。此外,還應該加強企業內控文化建設,強化企業內控文化氛圍,確保內部控制管理各項措施可以得到順利地貫徹執行。
(2)突出加強對風險的評估控制。在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改進加強方面,應該建立完善基于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這方面,應該按照企業設定的內部控制目標,結合企業經營實際情況,建立完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綜合選取盈利、償債、營運、發展等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全面收集相關市場信息,重點深入分析企業的有關的財務經營狀況、資金收支狀況、現金流周轉等一系列財務影響因素,對其中的潛在的內部風險因素及外部風險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并對企業經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類財務風險進行等級劃分,根據不同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及其等級來制定財務風險應對策略,提高風險控制的針對性,有效防范控制企業風險問題的發生。
(3)強化企業內控活動執行力度。一般來說,企業關鍵的內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嚴格落實不相容職務分離,對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流程中可能出現的不相容職務進行全面梳理,采取科學的分離措施。嚴格落實授權審批控制,結合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情況,明確內部相關的業務事項界定的權限范圍、審批流程和程序、審批責任等情況,確保各項審批在授權范圍內執行。嚴格落實企業的會計系統控制,執行會計準則要求,嚴格執行會計憑證、賬簿和報告等程序要求,確保會計信息等一系列資料的真實可靠完整。嚴格強化財產保護控制,在企業內部建立財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等相應的財產保護管理措施。嚴格預算控制管理,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規范預算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對企業的營運計劃的動態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力度,評估預算的執行效果,確保預算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嚴格運營分析控制,對企業的生產、銷售、采購、投資、籌資等進行討論分析,及時發現內部管理中的問題,調整相關經營策略。嚴格績效考評管理措施,科學設置企業內部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進行定期考核和客觀評價,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管理績效導向,促進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的提升。
(4)暢通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渠道。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內控管理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企業內部應該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對企業內控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等進行明確,確保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的信息及時溝通,尤其是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資料、經營管理資料經營活動專項信息等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管理,確保企業內部信息記錄的真實完整,并對企業所收集的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進行篩選、核對、整合分析,為企業經營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數據。
(5)完善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在內部監督機制的建立方面,首先應該強化企業內部審計體系的建設,圍繞著保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各項經濟活動合法合規以及資金資產的安全可靠、財務會計報告信息真實完整、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財務狀況、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等一系列的目標要求,對企業內控的效果和效率情況,尤其是對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具體執行情況等,進行詳細全面的評價分析,掌握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同時,還應該結合企業的規模、行業特征、風險水平等因素,對企業的內控缺陷進行客觀評價,及時發現企業內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提高企業內控的有效性。
提高企業內控的有效性,應該全面深入分析影響企業內控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從改進優化企業內控環境,改進加強風險評估管理,規范內部控制活動執行,突出關鍵環節內部控制以及強化內部監督管理等方面,制定科學的管控措施,增強企業內控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