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華 孟新

著名兒童文學家張之路曾說:“兒童成長中有一對翅膀,一只是文學,一只是科普。而如今孩子們的科普閱讀翅膀已折斷?!蔽覀冋J為,修復兒童科普閱讀的翅膀,打贏科普閱讀戰,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
科學教師是科普閱讀戰中的“主力軍”,是科普閱讀戰中起主要作用的力量?!缎W科學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程定位為“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薄缎W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再次明確:“科學教師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不同于發達地區,教育投入相對充足,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學生家長也相對重視,如北京不僅有金鵬科技團這樣高水平的學生社團,有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這樣領先世界水平的場館教育,還有科學家主講的“科拷薈”等線下沙龍活動……大部分地區,僅能依靠專業、專職的科學教師隊伍來實施科普教育,而科學教師往往負責多個班級的教學,因此科學課堂成為主陣地。
首先,在觀察中閱讀,掌握科學方法??茖W觀察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通過科學教師系統、全面的指導,孩子們能夠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等方式全方位了解觀察對象;又通過撰寫觀察日記或研究報告等方式,能夠較為清晰地梳理自己的觀察發現,獲得第一手資料,從而為接下來的研究做好準備。
其次,在實驗中閱讀,激發科學興趣??茖W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科學實驗就是探索的重要途徑。比如沉浮子實驗,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到沉浮子能夠在水中自如上浮和下沉,自然會思考其中的緣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阿基米德定律是怎么回事。
再次,講科學家故事,感受科學精神。在長期的探索中,我們發現,經典的科學實驗或著名的科學發明,往往與某個杰出的科學家緊密相連,教師可進一步延續孩子在實驗中獲得的驚喜,給他們講述科學家故事,推薦他們閱讀自己喜歡的科學家傳記,從而了解實驗的來龍去脈,還能充分感受科學家們偉大的精神境界,樹立影響終身的榜樣。
以上科學課堂活動,充分體現了科學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特點。但科學課堂還有個特點———綜合性,科學教育的跨學科傾向,要求我們將科普教育貫穿到其他學科中。為此,我們開展了跨學科的科普閱讀活動。
黑格爾在《美學講演錄》中曾說:“假如你不缺少發現美的眼光,那么,你在每個人、每件事物身上,都可以發現美,令在受到美的吸引的同時,感受到很大的快樂。”當藝術之美邂逅科學之奇,就會鍛造科普閱讀的“生力軍”———美術教師。
首先,手工制作中,讓藝術承載科學之重。對于優秀的美術教師來說,美術課堂并非只是畫畫,還包括手工制作等多種活動。貌似簡單的拼拼剪剪、撕撕貼貼、涂涂畫畫中,孩子們好動、愛動手的心理得到滿足,他們開始關注更多東西。比如秋天來了,通過采集各色各樣的樹葉制作樹葉畫,孩子們會思考:怎樣的顏色搭配才好看?哪些形狀可以讓構圖效果更好?為什么樹葉會變色?為什么樹葉形狀多樣?等等。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去科普讀物中尋找答案。比如讀一讀美國作家丹尼爾·查莫維茨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跟隨作者回歸樹葉的生理生命,去感受植物的觸覺、聽覺、嗅覺、視覺活動,那么,學生手下的樹葉的藝術生命也會更富有感染力。
其次,科學應用,讓藝術閃耀科學之光。孩子是天生熱愛動物的,當他們因為喜歡一種小動物而選擇動手制作時,對于這種小動物的認識也就達到了新的高度。如果接下來教師還能及時引導孩子們去探究這種小動物身上的仿生學價值,效果就更不一樣。比如,我校于博文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屎殼郎的構造特點,教學制作方法。完成屎殼郎的制作后,介紹了科研人員在屎殼郎身上的新發現:它在糞球上跳“芭蕾舞”的時候會對天體排列進行“快照”,應用這種快照記憶策略或視覺記憶可以實現導航,能為研制無人駕駛汽車做出貢獻……這樣的方式,自然會激發孩子們對科學世界的向往。如果孩子們進一步探究,就會發現:關于屎殼郎的故事,來自于《昆蟲記》,而該書是集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關懷于一身的昆蟲百科全書。除了屎殼郎,這本書里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小動物。
閱讀是語文教師的重要幫手,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是不折不扣的閱讀推廣人。但是,科普閱讀相對于文學閱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真正熱愛科普讀物的教師鳳毛麟角,所以日常教學中,科普閱讀的推進相對緩慢。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
首先,內容上,挖掘趣味,讀透一本書。如《魯濱遜漂流記》是全世界孩子成長必讀的經典科普讀物之一,又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的篇目,講述的是魯濱遜憑著堅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頑強生存長達28年之久的故事,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生存就離不開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中大有學問,魯濱遜都運用了哪些科學知識?我校教師廖倩旖從科學視角進行文本解讀,以“尋找生命之水”“點燃生命之火”“搭建避身之所”“抵御極端天氣”“辨識方位找出路”幾個篇章,引領孩子們在故事中感受科學魅力。
其次,形式上,追求高效,通讀一群書。《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歷險記,同類的歷險記作品還有很多,比如同屬于教材篇目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完可以繼續讀其姊妹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還可以讀《細菌世界歷險記》《喬治的宇宙尋寶記》,等等??v向的閱讀加上橫向的比較,孩子們對歷險記的認識也會從個性走向共性,走向閱讀深處,也能更好地促進自己對生存問題的思考。
此外,目前,在中小學階段,除了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往往還兼任另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這就為推廣科普閱讀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時間上,與學生相處較多;情感上,對學生的影響更大。通過策劃一系列閱讀展示活動,如制作讀書小報、好書推薦卡、作品劇表演、讀書分享會、親子閱讀游等,讓孩子們有大把的機會展示自己,體驗交流的快樂。
除此之外,其他學科教師作為科普閱讀的“后備軍”,可以鼓勵其中的活躍分子先成長為“主力軍”,再以幾何倍增的方式去吸納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這樣,全體教師聯動,定能共創科普閱讀的良好環境,贏得科普閱讀戰的勝利。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科學閱讀的突踐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13QZXX002)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長沙市天心區天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