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社會網絡最早發軔于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從20世紀60年代起為眾多學者所熟知并廣泛應用。在國內外,社會網絡理論被廣泛應用于企業創新、績效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累累碩果。相比之下,社會網絡成本方面的研究則落后很多。
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社會網絡成本占其總成本的比例較低,而對于小微物流企業而言,情況則不同,它們對于社會網絡的依賴性更大,社會網絡成本也構成了其總成本的重要一環。因此,對小微物流企業的社會網絡成本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在本文中,將首先定義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成本的概念并分類,在此基礎上,對其量化的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小微企業的概念是由郎咸平教授提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17年9月修訂),小微物流企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和倉儲業兩大類,其劃分主要依據:從業人數、營業收入等指標。根據該法,小微物流企業是指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 000萬元以下的物流企業。小微物流企業構成我國物流行業的絕對多數,其健康發展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物流行業的未來。
2.2.1 社會網絡理論概述。社會網絡理論發軔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是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R·布朗提出,隨后融入心理學、社會學、數學、統計學等不同領域,形成一套成熟理論、方法和技術,并在20世紀90年代被應用于企業研究領域,其主要研究對象為社會網絡及其蘊含的資源。
(1)社會網絡的概念。所謂社會網絡是指社會個體成員之間因為互動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體系,是由許多節點構成的一種社會結構,節點通常是指個人或組織(包括企業、社會團體等)。社會關系包括朋友關系、同學關系、生意伙伴關系等。
社會網絡中蘊含著企業發展所需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其中有形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無形資源主要包括信任、鼓勵、信息等。從近年來的研究可見,社會網絡對于企業的意義非常重要,它可以給企業帶來知識、信息、商機,也可以在市場競爭中讓企業獲得更為優惠的條件,例如更短的賬期、更好的付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成本。
(2)社會關系網絡的理論內容。目前社會網絡理論包含三大核心理論:強弱聯系、社會資本、結構空洞。
①強弱聯系理論。強弱聯系是由格蘭諾維特提出的,他從互動的頻率、感情力量、親密程度和互惠交換四個維度來區分網絡中節點之間的聯系。
②社會資本理論。經濟學家格倫·盧里(Glenn Loury)最早從社會結構資源對經濟活動產生影響的角度,首次提出了“社會資本”是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并列的第三個概念,認為社會資本也是一種存在于家庭關系與社會組織中的資源。隨后布迪厄、科爾曼、帕特南、林南等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社會資本理論進行了深化和完善。
③結構洞理論。博特最先提出“結構洞”的概念,認為社會關系網中某些個體之間不存在直接性的聯系,這時網絡結構中出現了“洞穴”,將無直接聯系的兩個個體聯結;如果某一個體與其他個體緊密相連,那么所謂的結構洞也就不存在了。占據這些洞穴的個體獲得了信息優勢和控制優勢,從而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博特認為關系的強弱與其擁有社會資源的數量沒有直接聯系,主要取決于其占據洞穴的多少。
2.2.2 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構成。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根據其隸屬主體可分為企業家的社會網絡和企業的社會網絡,前者是企業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步構建的,而后者則是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企業家的社會網絡主要由客戶、朋友、同學、親人、同事等構成。而企業的社會網絡則是由客戶、競爭者、供應商、合作伙伴、政府、金融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構成。
2.2.3 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特征。相對于大中型物流企業,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具有如下特征:
(1)起主要作用的社會網絡種類。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起主要作用的是企業自身的社會網絡,而小微物流企業則更多依賴企業家所擁有的社會網絡。因此,企業社會網絡逐漸取代企業家社會網絡的中心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成小微物流企業逐漸成熟的標志。
(2)社會網絡成員數量。受限于業務范圍和業務量,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成員總數較少。而由于社會網絡具有累積性,大中型物流企業的社會網絡則有眾多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累積的成員,且各成員之間關系錯綜復雜。
(3)社會網絡成員之間的關系。小微物流企業主要依賴企業家社會網絡,該網絡成員之間關系包括血緣、學緣、業緣等三類;大中型物流企業社會網絡成員之間的關系則更重視業務網絡,因此以業緣為主。
(4)社會網絡位置。大中型物流企業由于企業綜合實力較強,通常位于其社會網絡的核心區域,對網絡具有較大影響力;相比之下,由于實力弱,小微物流企業通常位于其社會網絡的邊緣位置,對網絡的影響力微弱。
(5)網絡依賴性。大中型物流企業已經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能夠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并公平地獲取業務;而小微物流企業則更多地依賴其社會網絡爭取業務機會。
小微物流企業和大中型物流企業社會網絡的差異見表1。

表1 小微物流企業與大中型物流企業社會網絡的差異比較
馬克思認為,成本是商品生產中耗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根據CCA中國成本協會發布的《成本管理體系(2008)》,成本為過程增值或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由此可見,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資源一般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資源。根據定義,成本具有以下特征:(1)成本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而發生的支出,或者是財貨(包括商品),或者是勞務;(2)成本要支付現金或其他等價物,即要失去或放棄一定資源,作為代價;(3)成本要用貨幣計量。
有社會資本的存在,必然有使用社會資本所需付出的代價,即所謂的社會網絡成本,且該成本必須能夠量化。
根據上文,可界定社會關系網絡成本為企業或個人為了構建、維持或斷裂某種社會關系所付出的資源代價,這些資源包括時間、資金等。
成本分類的方法眾多,社會網絡成本也一樣。但是目前,對于企業而言,社會網絡成本尚未單獨成為財務報表中的一項,在企業成本分析中歸結不同,有的企業歸結為公關成本,有的企業則歸結到銷售成本。在本文中,為了便于研究,主要從功能角度,將社會網絡成本分為構建成本、維持成本和分離成本三類。
3.2.1 構建成本。所謂構建成本,是指企業或個人為了與特定對象發生聯系而耗費的資源代價。
3.2.2 維持成本。所謂維持成本,是指企業或個人為了延續已構建的關系網絡而需要付出的資源代價。在維持成本中,占到主體的是為了維持關系,企業或者企業家所付出的宴請費用、節假日禮物、旅游、電話費用等。中國人自古以來非常講究禮尚往來,因此逢年過節,企業家之間、朋友之間常會有禮物進行饋送。由于中國人非常重視面子,通常這些禮物價值不菲。這些節假日通常包括中秋節(以饋贈粽子為主)、端午節(以饋贈月餅為主)、春節(以饋贈年禮為主)。除了節假日的禮物饋贈外,為了維持與特定人的關系,雙方需要不定期進行溝通,溝通效果以面談為佳,而面談通常伴隨著宴請。
3.2.3 分離成本。所謂分離成本,是指企業家為了與特定人中斷往來所花費的資源代價。企業家之所以需要與某些人中斷往來,究其原因有:一是某人或某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背離與本企業的約定,給企業家或本企業造成損失;二是由于某些原因,維持與特定人或企業的關系,將會給企業或企業家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例如2018年發生的長春長生公司事件,與其相關的企業或企業家都自然會與之切割;三是由于企業或企業家精力有限,加之某企業或某人的相對重要性下降,企業或企業家逐漸減少與之往來頻率。
通過對關系分離的原因進行分析,可見第一種和第二種分離是需要花費成本的,而第三種情況則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發生的,因此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第一種分離成本主要包括為了減少由于對象企業背叛行為帶來的損失而付出的代價,也包括為了尋找替代企業而付出的成本。第二種分離成本除了包括第一種情況所包含的成本外,還包括相應的公關費用、廣告宣傳費用等。
根據前文對于社會網絡成本的界定和分析,可見小微物流企業社會網絡成本主要由構建成本、維持成本和分離成本構成,即:

其中:
C1:構建成本;
C2:維持成本;
C3:分離成本。
而構建、維持和分離等成本則又包括可量化的顯性成本和不可量化的隱性成本,即:

其中:
Ci1:顯性成本;
Ci2:隱性成本。
(1)可量化的顯性成本。在社會網絡中,可量化的顯性成本主要包括宴請、饋贈禮物、旅游、電話費用等。這些成本都已經體現在企業的成本結構中,可以直接獲取并計算。
(2)不可量化的隱性成本。在社會網絡中,不可量化的隱性成本主要是指企業內各級人員花費在社會網絡中的時間成本。時間因為稀缺、有價值、不可替代、不可存儲等特性成為了比金錢和資產更加重要的競爭資源,所以在社會網絡成本中需要考慮到時間資源的分配和利用。由于現有的成本管理體系中沒有將時間成本納入成本管理的范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時間成本是一種隱性成本。時間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R:某企業上年營業額;
tk:某企業成員某天內的有效工作時間;
:某企業成員某天內花費在社會網絡上的工作時間。
綜上所述,小微物流企業作為我國物流行業的主體,其發展直接關系到行業的健康發展,進而影響物流作為經濟發展基礎作用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社會關系網絡所蘊含的資源則是小微物流企業發展的基礎,為了獲取相應資源,企業需要付出相應成本。小微物流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保證社會網絡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控制社會網絡成本,以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