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27)
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國際工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能和機遇。相比于國內業務,國際工程因其跨國家、跨地域和跨文化等特點,對工程計劃、組織實施和設備物資保障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備物資采購前置期長、生產周期長、運輸時間長、國外內陸運輸距離長等諸多因素使得貨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現場交付工作,因而對資金的占用也更為明顯。大量的資金占用,使得部分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面臨資金困境,海外項目的實施更是舉步維艱。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緩解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資金壓力的業務模式,以合理的成本來獲得融資,確保項目現金流的適中和高效運轉,海陸倉業務即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為順利實施海外工程,通常需要自中國或第三國采購大量設備物資。一方面,設備物資自設計、采購、生產、運輸至交付項目現場并用于項目建設,耗費的時間周期較長。設備物資的采購需按節點支付預付款、進度款、交付款和尾款等,一旦出現款項支付不及時,極易造成貨物交付的拖期,從而影響整個工期。盡管如此,在完成設備物資的現場交付和安裝前,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通常難以迅速回收資金,這使得企業資金被大量占用,需墊付大量款項來保證項目的實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國際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收款,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如監理對工程量的計量、行業支付習慣和方式、項目所在國家的文化和特色、業主的資金問題等。因此,在完成施工節點和回收工程款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無法做到隨時回款,這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資金壓力。在資金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為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展現企業強大的履約能力,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并進一步開拓當地市場,工程承包企業迫切的需要一種成本可控、操作便利的融資方式,來解決資金難題,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和規模的壯大。
海陸倉業務是國際工程物流、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金融業務有機結合而產生的新業務模式,具體為:工程承包企業以采購的全部或部分工程設備物資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金融機構指定相關物流承運人作為監管人,對設備物資進行監管。物流承運人不僅整合了國際工程物流的各個環節,如起運港收貨、報關清關、裝卸搬運、運輸和目的地倉儲等環節,還作為金融機構指定的監管人,根據金融機構的委托對貨物進行全程的保管、監管和憑金融機構的指令進行收貨及放貨。金融機構則根據監管人提供的貨物信息和狀態,為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融資放款或回收相關款項,并指示監管方放貨。
通過海陸倉業務的開展,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在項目采購的設備物資在起運港交付時,即可便捷快速的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解決設備物資對企業資金大量占用的問題,緩解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緊張;通過海陸倉業務的開展,物流承運人拓展了自身業務,其不僅僅是為工程承包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第三方企業,更是作為監管方,架起融資借貸的橋梁,為工程承包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增值服務,在擴展自身業務范圍的同時,亦提升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作為銀行指定的監管方,物流承運人相比于以往更關注貨物的品質和物流運輸各個環節中的完好狀態,更加審慎的進行物流運輸操作,盡最大可能避免貨損貨差,確保貨物作為抵押物的價值,這對提升物流運輸質量大有裨益。金融機構借助海陸倉業務的開展,擴大了業務范圍,憑借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和物流承運人的力量,將業務迅速拓展到海外,通過更加豐富的業務模式獲得更高的利潤。因此,海陸倉業務的開展,無論對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還是金融機構或是物流承運人,都實現了共贏。面對體量巨大的全球市場,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實現多方抱團出海的愿望并提升綜合競爭力。因此海陸倉業務一經推出即獲得了各方的青睞。
海陸倉業務可以為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帶來眾多機會和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和項目均適合開展海陸倉業務。該項業務的開展受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等多重因素制約,如政治經濟環境、工程項目現金流、工程進度、工程滯期罰款、融資成本等。因此,建立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判斷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是否需要開展海陸倉業務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采用德爾菲法,通過多輪專家討論,確定了開展海陸倉業務的評價指標,見表1。

表1 開展海陸倉業務的評價指標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是否開展海陸倉業務的評價指標體系,可區分為外部環境指標和內部環境指標。其中外部環境指標是判斷企業執行工程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所處行業周期和行業的盈利等情況,據此判斷該工程是否處于一個新生的具有蓬勃發展前景的行業,進而判斷企業在項目所在國是否具有更為廣泛的市場開拓空間。結合業主資金流的情況,綜合判斷出企業是否具備開展海陸倉業務的外部環境。在內部環境方面,主要根據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經營狀況、資金狀況、信用水平和開展海陸倉的經驗等來識別企業的總體狀況。在總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工程進度、延期罰款、工程現金流和抵押物的情況,判斷是否具備開展海陸倉業務的必要。除上述企業內外部環境評判外,還需要對監管方進行合理評價以確保抵押物的安全,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明確上述指標后,可根據不同工程承包企業所處國家及行業特點,對指標賦予不同權重,并采用加權平均的方式獲得綜合評分。在賦予權重時,根據實際情況賦予不同指標以優先級。優先級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代表著指標的重要性,不同優先等級的指標無法從數量上進行衡量和比較。最后通過企業內部或外部邀請的專家對指標逐項打分、匯總和分析,來評判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是否適合和有必要開展海陸倉業務。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海陸倉業務的開展,是在綜合評價企業和工程項目內外部環境后作出的決定。海陸倉業務在解決企業資金困難并給企業帶來諸多便利和實惠的同時,企業也要為此付出相應的融資成本。當融資額過低時,工程承包企業獲得的幫助有限,難以解決資金流困境,同時高額的工程延期罰款會使企業損失慘重;當融資額過高時,會造成項目資金的閑置并為此付出過多的融資成本,對企業和項目的利潤率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通過海陸倉業務獲得的融資額并非越多越好,合理的融資額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資金困境,保障項目合理利潤,發揮海陸倉業務的最大效用。合理的融資額可以通過建模和計算確定,模型相關參數及其含義如下:
國際工程對資金的需求量為D,D是根據工程規模、工程進度、拖期罰款、現金流和企業財務狀況等綜合計算出確定值;每獲得單位融資可使企業減少因工期及其他罰款導致的虧損額為P;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自金融機構獲得的融資額為Q;融資利率及監管成本等綜合融資成本利率為RL,同期銀行活期利息為R0,為便于計算,假定工程項目閑置資金僅能獲得活期利息;單位融資額不足部分帶來的工程損失為C,它是因工程資金不足導致的工期罰款、企業信用損失等的綜合統計結果;開展海陸倉業務獲得工程成本損失減少額為L(Q)。
建立使得L(Q)數值最大的模型,當損失減少額最大時,企業獲利最為明顯,通過分析可得:損失減少額=融資減少損失+超需求融資利息-融資成本-融資不足損失,即:

因為MIN(D,Q)=Q-(Q-D)+,(D-Q)+=(D-Q)+(Q-D)+,將其帶入上式可得:

通過海陸倉服務獲得融資而帶來的工程成本損失減少額可以用上述公式計算,因為L(Q)為凸函數,為求得L(Q)的最大值,對其求導并令導數為0,可以求得開展海陸倉業務最佳的融資金額為:

Q*是在融資金額不受抵押物價值限制情況下的最優解。金融機構會根據抵押物狀況和價值(A)設定合理的抵押率(m),通常情況下抵押率小于1。針對上述最優融資額計算結果,當考慮抵押物總金額和抵押率的情況下,工程承包企業所需的最佳融資金額將會出現下述情況:
(1)當Q*≤A*m時,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可以通過開展海陸倉業務,以合理可接受的成本來獲得工程實施的資金,推動工程的順利實施。此時最佳的海陸倉業務融資額即為Q*;
(2)當Q*>A*m時,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資金需求量大于可通過海陸倉業務獲得的融資額,此時企業需要綜合評估工程狀況,并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制定最合理的融資決策。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在異國他鄉開展國際業務,受政治、經濟、文化、行業及標準、業主等諸多相關因素的影響,其風險較國內工程更大。合理充足的現金流是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獲得現金流,海陸倉業務是兼具理論和現實可行的途徑之一。本文分析了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面臨的資金風險、海陸倉業務特點和二者的契合性,總結了開展海陸倉業務的評判指標,提供了海陸倉最優融資額的計算方式等,為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合理開展海陸倉業務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