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江東,李 明,陳 瑜,王立果,張曉瑩
(1.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物資部,浙江 杭州 310007;2.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物資分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3;3.浙江華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5)
當前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下行的壓力使得部分電網物資供應商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低價中標[1],電工裝備制造行業的結構性產能過剩與行業內無序競爭導致部分產品質量下滑[2],同時,部分供應商產能集中和經營不當導致合同履約終止[3-4],這都給電網的安全運行、資金和履約帶來巨大風險,所以如何在諸多不利條件下有效保障物資供應,成為電網企業物力資源管理的重點。
從行業角度看,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主體多元化,對電網企業物力資源的統籌協調能力、支撐服務能力和設備安全質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國網內部需求來看,國家電網的大規模投入、高強度建設,對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考驗和要求。從供應保障方面來看,物資管理作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具有明顯的內部業務瓶頸,物資信息系統集成度和數據透明度較低、業務管理職責分散、信息互通與協作難度大,急需從供應鏈集成角度實施全面供應保障服務。
為此,電網系統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劉伶[5]提出從計劃、采購、供應、施工現場物資管理等環節構建工程項目物資保障一體化模式。段雪松和韓雨[6]從基層管理角度出發,探討了地市級供電公司物資調配體系。胡永煥等[7]基于上海市電力公司物力資源集約化建設的實踐,探討了高效協同的物資調配運營體系構建。孫勇[8]探討了電網物資調配功能與作用提升的路徑。國網冀北公司以倉儲網絡體系規劃、倉儲配送可視化信息構建和清倉利庫等為管理抓手,構建了面向供應鏈管理儲備體系的保障體系[9-10],建立了“三位一體”的物資供應機制[11]和物資調配機制[12-13]。國網陜西物資公司構建和完善了物資調配工作機制和運行流程,在物資調配平臺建設方面開發完成五大模塊共94個功能點,為助力物資供應規范化管理起到積極作用[14]。然而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構建、專業物資調配機構設置[15]、物資調配中心角色定位與多層級協調[16]、物資供應保障業務規范和管理準則建設等,在電網物資集約化調配管理中問題仍比較突出,相關研究與應用停留在局部理論層面,缺乏對于整個供應保障體系的研究,缺乏全面整合最新技術而規劃具有前瞻性的供應鏈體系,也缺乏對于“智慧”及“模式創新”的結合。
綜上,為優化電網企業物力資源管理,形成適應環境需求的省級電網企業供應保障體系,更好的保障省級電網物資供應的規范性和安全性,指導物資調配中心機構及其功能設置,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物資調配中心的省級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及其業務規范。
電力生產、電網建設和運維管理有序進行的物資基礎是安全高效的電網物資供給。電網物資供應保障系統的根本在于如何根據電網生產建設需求,對所需物資的計劃、采購、運輸、倉儲等各個環節管理通過電網內外部參與單位的共同參與,建立成員間協調一致、供需穩定、收益共享的供應鏈體系[17],從而實現供應保障的提升、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
基于上述目標,結合當前國家電網、多層級倉儲體系和物資管理制度,構建“124”省級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如圖1所示。

圖1“124”省級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框架
在該架構中,將供應商、省地市縣公司、生產班組以及用戶現場物資的供應和需求信息全部納入到電網物資管控范圍,形成建立以物資調配平臺(CMIS)為核心、省級ERP系統為主線、國網電子商務平臺ECP為協同窗口、省級電網物資供應保障物資調配決策為應用的省級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
其中,“1”是指在省公司層面成立物資調配中心,作為物資供應保障和調配組織的核心,對內統一受理物資需求和統一安排物資供應,對外統籌供應商資源;“2”是指實現兩個調配層面的多層級物資供應保障管理,即在地市公司設立物資調配室,協調供應商、省市倉儲和用戶現場物資倉儲網絡的資源協調與調撥;“4”是指電網企業物資調配中心管控業務覆蓋主網供應管理、配網供應管理、應急供應管理和庫存資源管理4個方面。
(1)物資調配中心職責定位及其功能設置。在該體系中,物資調配中心的主要職責是對全省物資供應保障工作進行關鍵業務和關鍵指標的監督、管控,是整個體系的信息共享中心和物資調配協調中心。為配合物資調配平臺(C-MIS)服務應用,由省公司物資主管擔任物資調配中心主任、副主任,新增設立調配中心監控、預警、統計分析三個崗位,對物資調配中心涉及業務進行統一監督管理,各直屬單位、分公司、子公司的物資部門作為基層供應保障機構接受公司物資調配中心的業務監督和管控。物資調配中心組織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物資調配中心組織機構配置
(2)物資調配中心管控業務規范。當前電力供應物資按照用途來劃分主要分為基建物資、應急物資、運維物資等幾個部分[18]。電網企業物資調配中心管控業務覆蓋主網供應管理、配網供應管理、應急供應管理和庫存資源管理四個方面。
①主網供應管理。針對主網物資供應履約關鍵環節,結合項目隊伍建設業務、需求跟蹤管理、合同信息交底管理、設聯會管理、圖紙確認管理、排產計劃管理、供應協調管理、關鍵點見證管理、現場物資交接管理、結算管理等十個重要業務節點,規范主網供應履約管理業務環節流程標準及管控節點,在物資調配中心形成能達到管理要求的業務規范和管理準則,確實提升供應保障能力。
②配網供應管理。針對配網計劃、采購、履約、結算業務流程,考慮配網物資供應管理特色,從計劃準確、質量保障、精準供應等方面制定配網物資供應管理規范,加強配網物資業務流程標準化管理,提升資源管控能力和供應保障服務能力。
③應急供應管理。主要是對應急搶險狀態下的高效供應體系進行設計,規范應急資源、應急響應、應急預案作業流程,重點探討應急資源集中統籌、應急響應迅速高效、應急預案準確有效的實現方式,建立應急事件預警機制,提供應急物資供應保障有效支撐。
④庫存資源管理。主要是對全省各類庫存資源數據梳理整合,掌控全省各類可用資源,做實資源調度指揮,形成省級資源網架,確保資源的高度集中,可控可用。
(3)電網物資調配信息系統構建。物資調配中心的建立及業務的開展需要配套信息平臺的支撐,獲取相關數據,定制管控節點,形成預警機制,分析異常數據,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資調配中心業務的開展提供平臺支撐,如圖3所示。

圖3 物資調配中心信息支持平臺
根據主網供應保障業務管理內容,其管控流程如圖4所示,具體業務規范包括:

圖4 主網供應保障業務管控流程圖
(1)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全省主網項目進展。項目下達后,項目單位物資履約人員接收務,并對項目隊伍人員信息進行收集維護。
(2)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計劃跟蹤確認情況。計劃上報后,履約人員對上報計劃過程及招標結果進行跟蹤確認。
(3)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合同交底情況。合同生效后,物資履約人員與項目部門進行合同信息交底。
(4)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設聯會召開情況,督促履約人員需配合項目部門召開設聯會。
(5)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圖紙確認情況。對需圖紙確認的項目物資,履約人員協調供應商與項目部門進行圖紙確認。
(6)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排產計劃維護情況。對需維護排產計劃的項目物資,履約人員協調供應商提交排產計劃信息。
(7)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關鍵點見證情況。對需進行關鍵點見證的項目物資,履約人員協調供應商發起關鍵點見證。
(8)物資調配中心管控各項目單位實際現場到貨維護情況。項目物資到貨后,項目單位物資履約人員需及時完成現場到貨信息維護。
(9)物資調配中心管控發票校驗及支付完成標識上傳情況。物資驗收入庫后,履約人員需及時完成發票校驗及支付完成標識上傳ECP。
根據配網供應保障業務管理內容,管控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配網供應保障業務管控流程圖

圖6 應急供應保障業務管控流程圖
具體業務規范包括:
(1)物資調配中心管控每月需求批次,批次下發后,通知市、縣公司進行需求計劃提報。
(2)省物資分公司審核月度供應計劃,物資調配中心監控審批異常數并通知調整。
(3)省物資分公司匹配每月月度供應計劃,審批匹配結果,物資調配中心監控匹配結果,對框架整體履約情況進行管控、分析。
(4)供應商確認匹配結果及圖紙,物資調配中心監控供應商確認情況,對超期未處理情況進行預警提醒。
(5)省物資分公司輸出縣公司采購申請及訂單,市公司輸出本單位的采購申請及訂單。
(6)省物資分公司及市公司進行合同履約操作,物資調配中心對實際履約情況進行監控,并對超期、異常數據進行預警處理。
(7)省物資分公司開展供應商結算和縣公司銷售結算處理,物資調配中心對發票提交情況、結算流轉情況進行管控。
根據應急物資供應保障業務管理內容,其管控流程如圖6所示,具體業務規范包括:
(1)應急事件啟動后,通知全省市、縣公司災害來臨,請各單位整理應急工器具裝備。
(2)應急狀態下,物資調配中心監控全省應急日報提交情況,及時掌握各單位受災情況。
(3)應急狀態下,物資調配中心及時了解市、縣公司應急需求提報情況,評估災害影響。
(4)應急狀態下,物資調配中心對需求調配與采購方案的制定和審批進行監督監控。
(5)應急狀態下,物資調配中心跟進各應急需求調配與采購方案的執行情況。
(6)應急狀態解除后,物資調配中心提醒市、縣公司開展退料操作,并對搶險救災過程進行分析總結、分析。
根據庫存資源供應保障業務管理內容,其管控流程如圖7所示。
具體業務規范包括:
(1)物資調配中心對全省倉儲資源進行統籌管控,集中全省倉儲資源,形成集中可控的省級資源網架,涵蓋庫存地點分布、ERP庫存臺賬資源情況和EWMS庫存資源情況等管控內容。
(2)物資調配中心對全省倉儲資源利用率進行統籌管控,涵蓋全省各層級倉儲的分級量化(出入庫量、月單據量、日吞吐量)和周轉率等管控內容。
(3)物資調配中心對全省倉儲資源異動情況進行管控,包括年度定額區間制定,沖銷率標準、物資庫齡標準制定,預警、整改下發及監督等管控內容。
(4)物資調配中心對庫存資源進行延伸管理,涵蓋優選供應商確定,供應商庫存維護管理和供應商庫存資源共享管理等內容。

圖7 庫存資源供應保障業務管控流程圖
(5)物資調配中心對全省未利用庫存資源進行平衡利庫管理,涵蓋統籌管控全省待利庫資源,組織、協調、督促、審核各單位物資平衡利庫業務開展等內容。
成果在國家電網浙江分公司得到了初步應用,包括組建物資調配中心、建設配套信息支撐平臺、制定業務操作規范,從關鍵業務和關鍵指標管控看取得了理想的業務管理效果。
(1)形成了供應保障業務的中樞。通過深化主網管理標準作業,實現了流程可視、數據真實;強化了配網管理規范運作,實現了開展有序、管控有效;優化了應急管理智能提升,實現了應用便捷、供應高效;細化了供應商管理,實現了信息全面、管理有據。
(2)進一步發揮了物資統籌調配的能力。掌控全省各類可用資源,實現跨區調配、平衡利庫,做實資源調度指揮,形成區域中心庫為基礎,各周轉庫、倉儲點有效補充的資源網架,確保資源的高度集中,可控可用。
(3)增強了異動監測和供應保障能力。通過對關鍵環節制定業務規范,對異動非規范業務,進行監測及管理干預,必要條件下下發整改督辦,記錄異動數據,形成規范業務問題臺帳,主動進行問題分析,提升供應保障水平。
此外,自浙江分公司物資調配中心運行以來,物資口徑專業指標管控能力大幅提升,通過將指標管控植入業務開展過程,對影響指標的關鍵業務環節制定業務標準,并對影響指標的數據進行預分析,防范于未然提前介入,緩解期末指標壓力,提升指標水平。同時,各單位業務開展關鍵環節得到有效提醒和預警,使得業務開展更加順暢,工作遺漏情況鮮少發生。在運行3個月后,公司組織基層單位對相關業務的流程合理性、業務必要性、溝通有效性、信息支撐效率和人員工作效率態度等方面對物資調配中心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滿意以上占比達90%,并通過明確改進措施,可望繼續提升業務水平。
本文主要針對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構建、調配機構設置、物資調配中心角色定位、供應業務規范和管理準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物資調配中心的“124”省級電網物資供應保障體系。該體系建設所形成的物資調配中心物資供應保障指揮中樞可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供可靠物資保障,是適應新形勢下的智慧物資供應管理要求的重要舉措,可進一步實現透明、可視、智能的供應鏈管理,提高供應保障能力和指標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