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勇
夸美紐斯認為,制度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目的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取決于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只有教師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才能實現對學生生命的培養與塑造。當教師安于現狀,以經驗指導教學,而缺少進一步研究和成長的動力時,學校的管理者如何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促進教師自我提升,進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筆者就制度建設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角度提出以下粗淺的看法:
一、組建各類共同學習群體,促進教師更新觀念、自我提高,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1.備課組活動制度
備課組是學校學習群體的最小單位,因其成員來自同一年級、同一學科,是最貼近教師自身教學的群體組織。
①根據學科特點及教學要求,制定詳細、具體的學科教學計劃,并就全冊教材的體系進行研究,研究教學重點、難點,安排教學進度;
②按單元進行集體備課,通過對單元教材具體研究,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并負責實施,解決教學流程設計、重點難點突破等實際問題,共同確定教學最佳方案;
③定期總結教學經驗,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制定改進方法。
2.教研組活動制度
①不斷更新和充實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學習相關的科學和人文知識,提高科學素養和文化底蘊;
②以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為方向,開展聽評課、課例研究、專題研究等多種活動;
③加強對備課、上課等教學環節及學習、培訓等教研活動的指導,及時發現、反饋、矯正教學教研過程中的不當行為,推廣成功的做法。
④組織教師學習用科研的方法研究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選擇教學實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3.青藍工程活動制度
要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的積極作用,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師徒結對,共同提高。
青年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 指導教師每學期聽青年教師的課不少于6節,指導教師要定期檢查聽課筆記;青年教師每月書寫一份完整的2學時教案,指導教師進行檢查并給予指導總結;在指導教師的監督指導下,青年教師要完成一份試卷命制工作,每學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上一次匯報課;青年教師要堅持寫教學反思,并經常性的與指導教師討論交流。
4.名師工作室制度
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成長經歷是學校一筆寶貴的財富,要發揮其輻射作用,以促進學校高素質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
①導師每學期根據發展目標,制定活動規劃并具體實施規劃,成員確立自身發展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確定研究項目。
②導師要針對每一個青年教師實施全程指導,結合青年教師階段性學習情況,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展示;幫助青年教師確定研究課題,或參與自己的課題研究,指導青年教師撰寫教育科研文章;通過上觀摩課、聽課評課、成果展示等形式,激發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與教研的熱情。
二、強化各項聽課、評課制度,在經歷中感悟、升華,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1.開門聽課制度
開門聽課與推門聽課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執教者的主動接受,而后者是在行政指導下的被動安排。教師建立開門聽課的意識,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自信,而自信源于充分的準備,源于對教材、學生、課堂的深入研究。
2.行政領導聽課制度
很多行政人員在走上管理崗位后,因忙于部門事務,會淡化課堂研究。而很多行政人員之所以走向領導崗位,是因為業務能力好,忽略了這樣一批人員對課堂評價的關注,無異于浪費了校內一筆寶貴的財富。學校建立行政領導聽課制度,每周安排行政領導有指向的深入課堂,不僅促進了學校課堂研究氛圍的提高,更是保護和利用好行政人員的業務能力,以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
3.外出學習匯報課制度
學校每年有很大一筆經費用于教師的外出學習培訓,但很多教師外出學習時豪情萬丈,回來后歸于平靜,究其原因,缺少具體的制度要求是其中之一。準備外出學習匯報課,不僅要求外出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吸收以便于學以致用,更能收到以點概面,全面提高的效果。
三、堅持單項過關、單元過關制度,小處著眼,大處著手,以扎實的過程管理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形成,需要逐步構成知識網絡,任何一個環節的忽略都會引起知識的脫節。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的結構特點,結合備課組內老師的集體思考,按年級、按學科設計單項過關內容及單元知識過關試卷,單項過關內容如漢語拼音過關、乘法口訣過關、分數加減法過關等,在每一個知識點和每個單元的教學結束后,備課組統一設計過關內容,制訂過關方式,對第一次沒有過關的同學,在個別輔導后,進行二次過關,以保證每個學生在關鍵的知識點處不留真空,為后期的學習打好知識基礎。
四、加強各類學習制度,提升教師政治、理論水平,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1.新課程標準學習制度
在課程標準學習制度中,采用集體學習與教師自學相結合的原則。集中學習要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學習內容。要做到“備、記、論、感”相結合:“備”即學習要提前做好準備,主講人提前備好課;“記”即記筆記,記好課標理論學習筆記;“論”即討論、辯論,一般分組進行;“感”即寫感想,每人在學習之后,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2.教育理論學習制度
要求教師理論學習筆記每學期不少于5000字,學習內容要廣泛,如教育理論專著、教育教學期刊等。記錄形式要多樣,可摘要、摘錄、索引、寫體會等,筆記中一定要有自己學習的體會與感想。采用舉行學習教育理論心得體會交流活動,舉行教育改革熱點的專題研討活動,開展“讀一本教育理論書”、收集一個專題的研究動態,請專家做專題講座等形式,不斷促進教師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
總之,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管理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實現教師的自我管理。學校管理者圍繞教育教學目標而制定的組織制度和行為措施是有效實施教育教學過程管理的根本保證,它要以實現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和服務為中心任務,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以促進教師思想的解放、業務素養的提高為核心內容。其最終目標是促進教師將教學立于怎樣站在更高的起點,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作者單位:漣水縣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