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紅
現階段,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帶動科學信息技術的變革,其對于教育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在現階段的教育領域當中適當運用科學信息技術,能極大增強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成效,因此該技術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喜愛。本篇文章中筆者將針對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旨在幫助相關教育工作人員更好開展教育工作。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小學教師在教學期間,要重點凸顯小學生的主導地位,要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合理結合,從而更好增強小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水平和能力,以下將展開具體闡述。
一、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能夠增強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數學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構建能力和充足的想象力,給小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和挑戰,對學生的學習生涯產生困擾。學生一旦無法增強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就會對數學學科逐漸產生厭惡感,并降低數學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F代信息技術有效集音效、圖片、文字、動畫等于一體,能夠延伸學生眼界,使得學生直觀感受到數學復雜的理論知識點,提升求知欲。
2.能夠有效拓展小學生眼界
在數學教學期間,數學老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用將先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就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是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拓展,數學老師可以充分借助網絡資源的優勢,豐富小學生的眼界,使得學生能夠學習到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數學老師可以考慮在網絡上搜尋一些與數學學習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使得數學理論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對學生的實踐認知和生活應用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3.能夠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效
小學數學老師使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學效果,但長此以往會使得學生覺得枯燥,對數學的學習產生厭惡心理。對于此,數學教師就要使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可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結合,在網上查找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教學視頻等,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為課堂營造有趣的學習氛圍。
二、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對策
1.為小學生營造實際情境
新課改的提出,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要重視學生群體,重視學生之中的性格差異,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并增強其思維邏輯性。雖然我國的數學教師一直延續傳統教學方式,上課期間學生處于較被動的學習狀態,但目前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領域開始使用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得數學老師的課堂教學逐漸變得生動。教師可以利用其為學生營造實際情境,從而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更好地展開學習。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期間,老師在網上下載商店購物的視頻,讓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演練,這部分學生為收銀員,這部分學生為消費者,通過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切實體會算賬所用到的數學知識。由此一來,小學生會感受到數學知識雖然具有較強理論性,但與自己的身邊生活有著直接聯系,從而使得小學生進一步對數學產生興趣。
2.增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增強數學理論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例如,學生們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章節期間,老師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公路上,大大小小的車輛在行駛著,有公交車、汽車和自行車等,之后將輪子轉換為橢圓形或方形。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明白汽車輪子換成其他任何一種形狀都無法在公路上自由行駛,教師再順勢帶入“圓”的知識,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
3.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
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到學生眼前,因此受到廣大教師與學生的歡迎。但這種方式有利有弊,數學老師如果在課堂之上多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由此一來,多媒體投影幕布就成了黑板,依舊延續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數學老師就要將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結合進行使用,合理發揮雙方優勢,先用多媒體設備直觀展現數學抽象知識,之后老師再設問,讓學生進行思考,由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考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在現階段新課改全面施行的教育背景之下,要求小學數學老師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重視學生個體和學習進度,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新密市青屏辦事處溱水路小學 河南】